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基于权重分析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8 11:43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存健康的一种心脑血管类疾病。至今人类对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传统学说一直认为血脂水平和血管内皮损伤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但并不能确定血脂沉积和血管内皮损伤哪个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用目前较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单因素及组合因素的方法制作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动态观察血管壁的变化过程,寻找核心致病因素,并厘清血脂水平、血管内皮损伤等危险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权重及先后顺序。方法:(1)动物造模选取SPF级SD大鼠250只,雌雄各半,日龄30-45d,体重在150-200g,随机分为正常组30只,雌雄各半,普通饲料喂养,自由饮水。高脂组30只,雌雄各半,高脂饲料喂养,自由饮水。内皮损伤组70只,雌雄各半,组内随机分成两组:VD_3组,雌雄各15只;尼古丁组,雌雄各20只。VD_3组大鼠在实验第一天先腹腔注射VD_3(60万IU/kg)一次,首次给药后的第3、6、8周末分别给予腹腔注射VD_3(10万IU/kg)加强一次,一直普通饲料喂养,自由饮水;尼古丁组大鼠在实验第一天开始腹腔注射尼古丁(2mg/kg),每天注射一次,连续注射4周,一直普通饲料喂养,自由饮水。高脂+内皮损伤组60只,雌雄各半,组内也随机分成两组:高脂+VD_3组和高脂+尼古丁组,每组雌雄各15只。高脂+VD_3组大鼠首先高脂喂养4周,第5周开始腹腔注射VD_3(60万IU/kg)一次,首次给药后的第3、6、8周末分别给予腹腔注射VD_3(10万IU/kg)加强一次,给药期间及给药后维持高脂饲料喂养,自由饮水;高脂+尼古丁组大鼠先高脂喂养4周,第5周开始腹腔注射尼古丁(2mg/kg),每天注射一次,连续注射4周,给药期间及给药后维持高脂饲料喂养,自由饮水。内皮损伤+高脂组60只,雌雄各半,组内也随机分成两组:VD_3+高脂组和尼古丁+高脂组,每组雌雄各15只。VD_3+高脂组在实验第1天先腹腔注射VD_3(60万IU/kg)一次,首次给药后的第3、6、8周末分别给予腹腔注射VD_3(10万IU/kg)加强一次,前4周普通饲料喂养,后改用高脂喂养,自由饮水;尼古丁+高脂组大鼠在实验第1天开始腹腔注射尼古丁(2mg/kg),每天注射一次,连续注射4周,给药期间的4周普通饲料喂养,后改用高脂饲料喂养,自由饮水。实验造模过程中记录各组大鼠的饮食量、饮水量及体重变化情况。(2)标本采集及指标测定分别于第6周末、第8周末、第12周末每组取10只大鼠,每组5只雌性,5只雄性。采用油红O染色、石蜡切片、HE染色技术及血脂TC、TG检测等方法对所建立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进行评价,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结果:(1)先高脂后内皮损伤的造模方法可以在12周时间内形成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单纯高脂、单纯内皮损伤在12周时间内均没有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从油红染色结果看:先高脂后内皮损伤组大鼠在造模6周时主动脉内膜出现不光滑,8周时主动脉内膜及血管开口处见明显油红着色物质并隆起,12周时血管开口处见明显油红着色物质并隆起,血管壁脂肪被染成红色,肉眼可见血管壁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钙化斑块,其余各组主动脉内膜光滑,肉眼未见明显油红着色物质。从主动脉HE染色结果看:先高脂后内皮损伤组12周时主动脉内膜、中膜、外模结构紊乱,管腔内有大量脂质沉积,并可见泡沫细胞及胆固醇结晶,其中高脂+VD_3组内膜明显增厚,管腔内有明显斑块凸起及大量钙盐沉积,并可见肉芽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和泡沫细胞聚集,其余各组主动脉内膜、中膜、外模结构完整,平滑肌排列规则。(2)对各组大鼠饮食量、饮水量的统计结果:饮食量方面,由于药物的刺激作用,导致内皮损伤组和高脂+内皮损伤组大鼠的饮食情况比正常组低,并且出现一定的波动,以尼古丁这一造模方法波动最明显。实验结果表明,雄性大鼠的平均每天饮食量高于雌性大鼠,正常组大鼠饮食量雄性在25g,雌性在22g附近波动;高脂组大鼠饮食量雄性在22g,雌性在16g附近波动。饮水量方面,正常组及高脂组大鼠的饮水量在20-30mL附近波动,而使用药物干预的各组大鼠饮水量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其中以VD_3这一造模方法出现的波动幅度最明显。(3)对各组大鼠体重的统计结果:同时间点同组别雌雄大鼠比较结果:各组大鼠的雄性大鼠体重增加百分比均显著多于相应的雌性大鼠;同性别同时间点不同组别之间体重增加百分比组间两两比较结果:与正常组和高脂组比较,尼古丁组大鼠在6周、8周、12周三个时间节点体重增加百分比均显著减少(P0.05);与高脂组比较,VD_3组大鼠在6周、8周、12周三个时间节点体重增加百分比均显著减少(P0.05)。(4)对各组大鼠血脂的统计结果:血清TC:相同时间相同组别的雄性和雌性大鼠血清血脂TC比较结果:高脂组、VD_3组和尼古丁+高脂组雌性大鼠的血清TC在6、8、12周三个时间节点较雄性大鼠显著增加(P0.05);相同时间点同性别大鼠组间两两比较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在6周、8周、12周三个时间节点,高脂组大鼠的血清TC均显著增加(P0.05);与高脂组比较,在6周、8周、12周三个时间节点,高脂+VD_3、高脂+尼古丁组大鼠的血清TC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高脂组比较,VD_3+高脂、尼古丁+高脂组大鼠在6周的血清TC显著降低(P0.05),在8周、12周两个时间节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高脂+VD_3组比较,VD_3+高脂组大鼠的血清TC在6周显著降低(P0.05),在8周、12周两个时间节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高脂+尼古丁组比较,尼古丁+高脂组大鼠的血清TC在6周显著降低(P0.05),在8周、12周两个时间节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TG:8周时,与相同组别的雄性大鼠比较,雌性大鼠的血清TG均显著减少(P0.05)。相同时间点同性别大鼠组间两两比较结果:与高脂组比较,在6周、8周、12周三个时间节点,高脂+VD_3、高脂+尼古丁组大鼠的血清TG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高脂环境下出现血管内皮损伤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途径。高脂+VD_3及高脂+尼古丁的造模方法可在12周时间内形成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单纯高脂、单纯内皮损伤、先内皮损伤后高脂在12周时间内均无法形成动脉粥样硬化。(2)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可能是因为血脂在内皮下长期的沉积,造成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高脂血症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产生的协同作用加速了血管壁硬化,在其它多因素的影响下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3)高脂喂养可以形成高脂血症动物模型,且在高脂血症形成过程中,雌性SD大鼠较同时期的雄性大鼠血脂水平更高,更易形成高脂血症。(4)相同时间内,同种造模方法的雄性大鼠体重明显高于雌性大鼠,且体重和血脂之间没有必然相关性。
【学位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543.5
【部分图文】:

雄性大鼠,变化趋势,大鼠,高脂


图 1a 雄性大鼠饮食量变化趋势图图 1b 雌性大鼠饮食量变化趋势图由图 1a、图 1b 可以看出,未使用药物的正常组大鼠饮食量雄性在 25g,雌性在22g 附近波动;高脂组大鼠饮食量雄性在 22g,雌性在 16g 附近波动。由于药物的刺

变化趋势,高脂,大鼠,造模方法


18图 1b 雌性大鼠饮食量变化趋势图由图 1a、图 1b 可以看出,未使用药物的正常组大鼠饮食量雄性在 25g,雌性在22g 附近波动;高脂组大鼠饮食量雄性在 22g,雌性在 16g 附近波动。由于药物的刺激作用,导致内皮损伤组和高脂+内皮损伤组大鼠的饮食情况比正常组低,并且出现一定的波动,以尼古丁这一造模方法波动最明显。

饮水量,雄性大鼠,权重分析,变化趋势


雄性大鼠饮水量变化趋势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心血管疾病分级预防指南[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6年07期

2 信景珍;闫淑玲;张桂杰;;血脂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5年06期

3 王康;张敬军;;尼古丁的负性功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5年04期

4 张蕾;张琪;游云;周明学;王丽华;陈合兵;颜贤忠;刘卫红;;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探讨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痰瘀证候的演变规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年07期

5 杨洪强;朱杰;王中群;丁英鹏;张薪茹;杜荣增;;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促进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内膜钙化[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5年08期

6 刘俊田;;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02期

7 黄卡;赖秀华;李天才;;江海街中老年人体质指数与肝功能及脂质之间的关系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4年12期

8 刘美之;郎艳松;张鑫月;贾振华;;从痰、瘀、毒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J];中医杂志;2014年09期

9 田海涛;曹芳英;朱智明;李田昌;;心血管疾病不容忽视的问题:血管内皮细胞损伤[J];转化医学杂志;2013年03期

10 张亚男;王珂;;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12期



本文编号:28287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8287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6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