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中国住院慢性心衰患者合并贫血的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03 15:54
   研究目的: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分析我国住院慢性心衰患者贫血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方法:采用全国多中心注册登记研究的方法,在全国19个城市45家医院进行心衰患者临床资料登记,根据射血分数将患者分为HFpEF组(LVEF40%)和HFrEF组(LVEF≤40%),以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定义为贫血。比较住院心衰患者贫血组与非贫血组的临床资料,了解我国住院慢性心衰患者贫血的患病率,以及不同NYHA心功能、不同射血分数的心衰患者贫血之间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探讨其贫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1)共有5040例CHF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性3028例(60.1%),女性2012例(39.9%),平均年龄70±13岁,平均血红蛋白水平126±24 g/L,65岁以上患者占67.1%;(2)CHF贫血患者1298例,总患病率为25.8%,其中HFr EF患者与HFpEF患者的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1.9%VS 26.9%,p0.001);(3)相比非贫血组,贫血组患者均有年龄大(74 VS 68岁)、舒张压低(75 VS 79 mmHg)、体质指数低(23.6 VS 24.0 kg/m2)、血肌酐高(96VS 83μmmol/L)、血尿素氮高(8 VS 6 mmol/L)、血尿酸高(388 VS 379μmmol/L)、NT-proBNP水平高(2472 VS 1126 pg/ml)、血清钠低(140 VS141 mmol/L)、住院天数长(11 VS 10天)的特点,在合并症上,贫血患者多合并高血压(64.6%VS 60.9%)、糖尿病(27.4%VS 22.5%)、心律失常(50.5%VS 43.8%)、心瓣膜病(26.2%VS 19.8%)、慢性肾功能不全(20.5%VS 5.4%)。(p均0.05)2.(1)贫血组和非贫血组NYHA心功能分级I、II、III、Ⅳ级构成比分别为2.9%,30.1%,48.0%,19.0%和5.4%,41.4%,40.0%,13.2%,贫血组NYHA心功能分级高于非贫血组NYHA心功能分级(p0.001)。(2)随着心功能的恶化,心衰患者合并贫血的比例及严重程度也逐渐增高,I、Ⅱ、Ⅲ及Ⅳ级合并贫血的比例分别为15.5%,20.1%,29.4%,33.3%(p0.001),平均血红蛋白依次为134g/L、128g/L、124g/L、122g/L(p0.001)。3.无论是HFrEF还是HFp EF患者,相比非贫血组,贫血组患者均有年龄大、舒张压低、肾功能不全(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NT-proBNP高、住院天数长、治疗上较少使用ACEI或ARB药物的特点(p均0.05);然而,在临床合并症上高血压、冠心病仅与HFrEF贫血患者相关,而糖尿病、心瓣膜病仅与HFpEF贫血患者相关。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HFrEF患者中,年龄(OR=1.408,95%CI[1.252-1.584])、血肌酐水平(OR=1.316,95%CI[1.177-1.471])是其贫血的危险因素,而舒张压水平增加(OR=0.780,95%CI[0.668-0.911])是其保护因素;而在HFpEF患者中,年龄(OR=1.371,95%CI[1.238-1.518])、血肌酐升高(OR=1.481,95%CI[1.320-1.661])、NYHA心功能分级(OR=1.351,95%CI[1.044-1.749])均是贫血的危险因素,而舒张压水平增加(OR=0.922,95%CI[0.852-0.997])是其保护因素。结论:(1)无论是HFrEF还是HFpEF的患者均超过五分之一患者合并贫血;(2)CHF患者合并贫血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随NYHA心功能恶化逐渐升高;(3)相比非贫血患者,贫血患者均有年龄大、体质指数低、舒张压低、NYHA心功能差、肾功能差、NT-proBNP高、住院时间长的特点;在合并症上贫血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心瓣膜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治疗上较少使用ACEI或ARB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而较多使用利尿剂;(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无论在HFrEF还是HFpEF患者中,年龄、血肌酐升高均是其贫血的危险因素。
【学位单位】:川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541.6;R556
【部分图文】:

流程图,流程


慢性住院心衰患者合并贫血纳入流程

血红蛋白,心功能,严重程度


2.2 血红蛋白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的关系:随着心功能的恶化,心衰患者合并贫血的比例及严重程度也逐渐增高,I、Ⅱ、Ⅲ及Ⅳ级合并贫血的比例分别为 15.5%、20.1%、29.4%、33.3%(p<0.001),平均血红蛋白依次为 134g/L、128g/L、124g/L、122g/L(p<0.001)。(见图 2、3)。

心功能,血红蛋白,严重程度,比例


2.2 血红蛋白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的关系:随着心功能的恶化,心衰患者合并贫血的比例及严重程度也逐渐增高,I、Ⅱ、Ⅲ及Ⅳ级合并贫血的比例分别为 15.5%、20.1%、29.4%、33.3%(p<0.001),平均血红蛋白依次为 134g/L、128g/L、124g/L、122g/L(p<0.001)。(见图 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亚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年33期

2 曹云艳;;中西医结合改善2型糖尿病并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研究[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7年03期

3 李皖迎;;探析慢性心衰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年09期

4 卜庆锋;刘杰;刘来勇;;无创呼吸机对高龄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的疗效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6年02期

5 蒋慧;;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6年07期

6 郑涛;胡颖;;血小板计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6年07期

7 戎艳莉;刘丽杰;;艾灸肺俞、心俞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观察[J];现代养生;2017年14期

8 唐啸;;对付慢性心衰的“四大金刚”[J];健康生活;2015年04期

9 唐永红;;曲美他嗪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患者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4年04期

10 喻正科;朱筱婧;陈志红;朱棱;谭宇军;;参竹心康汤对慢性心衰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益气活血中药对慢性心衰AngⅡ及其受体信号传导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2 高艳玲;慢性心衰时运动治疗对心肌、骨骼肌及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汪芳;NT-proBNP对慢性心衰患者病情评估、疗效判定及预后预测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4 万洁;慢性心衰中西医疗效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逯金金;慢性心衰中西医结合生存质量量表的研究及应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郑伊能;基于心音的慢性心力衰竭分期诊断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7年

7 王垚;β2-AR激活对慢性心衰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调控机制[D];南京医科大学;2014年

8 王娟;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生物学诊断模式及代谢组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伊璠;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治规律及临证经验数据挖掘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胡连根;欧阳枝磊教授辨治慢性心衰经验总结及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立杰;慢性心衰患者药物治疗评价[D];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

2 丁小妹;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心梗后慢性心衰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8年

3 李鑫;慢性心衰患者NT-proBNP、Cr的变化及其与贫血的相关性[D];西安医学院;2018年

4 吕虹;保元暖心膏治疗慢性心衰(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8年

5 白鹤群;miR-29a在慢性心衰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6 黄森宇;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探索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eNOS浓度的昼夜规律[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8年

7 莫秋兰;扶阳法次第治疗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8年

8 付雪;小青龙汤化裁治疗慢性心衰合并心包积液(阳虚水泛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年

9 房文杰;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8年

10 李少华;依普利酮对慢性心衰患者CD4~+T淋巴细胞Kv1.3钾通道的影响[D];新疆医科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687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8687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2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