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逐年不断递增的趋势。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管腔变得狭窄,最后引起供给心肌的氧气和心肌所需要的氧气之间不平衡,出现的心肌缺氧、缺血甚至心肌的坏死。但通过观察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又称为“中等程度狭窄病变”的解剖学方面来讲,它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范围位于50%至70%之间,对于部分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可引起心肌缺血,从而对患者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在血流储备分数、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尚未用于临床诊断的应用之时,各心血管介入医生对冠心病的确诊都是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进行,然而,冠状动脉造影并不可说明管壁出现了如何性质的病变、病变的具体结果以及严重程度等,只能给予一个动脉管腔的形状,冠脉造影的单一形态学不能较全面的对狭窄的冠状动脉进行功能学评价,以及对近期和远期的预后更难预测。在动脉硬化类疾病中,可以说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多发而且是最重要的,目前我们主要观察它的表现形式是动脉管壁不具备伸缩性、管壁厚度变宽且硬、管腔变小,其特征是发生病变的动脉膜由内到外,和其他病变发生整合,比如某些区域堆积有复合糖、脂质,并伴随钙质沉积,逐渐变为斑块,同时可观察到动脉中层慢慢消失,出现斑块破裂、内出血、某些部位出现血栓等。通过观察细胞组织以及运用分子生物学实验得知动脉粥样硬化会出现大量的平滑肌细胞,到处游动着的巨噬细胞;以及相当多的结缔组织基质,比如蛋白多糖、弹力和胶原纤维等;以及大量脂质集中于细胞的内外。因此仅仅基于冠状动脉造影得到的正常血管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正常冠状动脉参考血管,不同程度的重构现象可能在这些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受累的冠状动脉组织中出现。所以,上世纪90年代荷兰学者Nico Pijls率先提出了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feserve,FFR)的定义,它是一种生理学指标,可有效的表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狭窄的具体情况、程度和某些动脉可供血指数,具体而言它是冠状动脉在狭窄处最大血流量和正常情况下此动脉最大血流量间的比值,Pijls的研究为功能性血运重建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FFR在评估心肌缺血方面,其准确性远远高于无创的心电图运动试验、负荷超声心电图和同位素心肌灌注扫描等检查。那么,如何对临界病变的冠状动脉进行功能学的评价,FFR作为一个简单、可靠、重复性较好的生理学指标,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检查具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冠状动脉病变,FFR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手段来评估患者真实心肌缺血的冠脉狭窄病变情况,并指导合理的经皮冠脉内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通过FFR检测就能有效降低过度的治疗造成的经济负担和手术风险。本课题研究旨在探讨血流储备分数测定在冠心病临界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采用常规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冠脉狭窄在50%-70%的患者60例行FFR检查。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肌病、瓣膜病、心功能不全、多支血管完全闭塞的患者。根据FFR的界值0.75分为三组,即:FFR≥0.75不予介入干预仅行药物治疗组20例,FFR0.75的随机分为介入干预组20例和不予介入干预仅给予单纯药物治疗组20例。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在观察期内记录三组患者缺血性胸痛复发、再次靶病变血运重建、支架内狭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的出现次数。通过SPSS16.0软件对全部信息内容展开统计学研究分析,运用均数±标准差(X±S)代表计量数据,运用t检验方法进行正态分布测定,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或率表示,其比较采用卡方(X2)检验方法进行分类变量测定,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最终三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三组患者的基础临床特征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冠心病家族史、心脏射血分数(LVEF)低于50%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别。三组患者全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治疗。三组患者在口服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以及他汀类药物都没有出现差异。在手术前每位病人都进行了硫酸氢氯吡格雷(波立维)口服对症处理,行PCI的B组病人,在手术结束后持续进行硫酸氢氯吡格雷(波立维)治疗至少12个月。在随访观察期内,FFR值≥0.75的A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并没有出现常见的不良心血管疾病,同时在他们出院随访观察期内可知没有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但有两位病人出现心绞痛症状,共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2例(10.0%);FFR值0.75的进行了PCI治疗的B组患者中,住院期间并没有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但对他们出院半年后进行随访观察,可知有两位病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可能是支架中出现血栓,有一位病人再次出现心绞痛症状,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人数共3人(15.0%);FFR值0.75的C组未行PCI治疗的病人,在医院中出现心绞痛症状再次发作的共有四位,对他们出院半年后进行随访观察可知有两位病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三位病人再次出现心绞痛症状,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人数共9人(45.0%)。通过三组患者对比分析,相对于C组而言,B组出现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少,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相对于行PCI治疗的B组,A组出现的常见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少,然而并没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只进行了药物治疗的A组与未行PCI治疗的C组在常见心血管不良事件出现病例中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且A组明显低于C组。结论:1.对于临界病变的冠心病患者要行生理功能学评价以指导介入治疗,对于FFR0.75的患者应行介入干预治疗。2.测量FFR值方法简单、结果精准、创伤小,对判断其冠脉狭窄病变对血管功能的影响并决定是否行介入干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学位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R541.4
【文章目录】: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试剂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基线资料
2.2 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比较
2.3 患者术后随访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昌,石津生,李玉玲,姬亚友,施华强,孟如松,郭淑敏,王丽华;实验性冠脉狭窄诱发血小板激活作用及其流体力学机制探讨[J];空军总医院学报;1993年03期
2 张秀英;冠脉狭窄流量曲线的价值及意义[J];心功能杂志;1994年02期
3 张晶;李广平;王伟;陈孟英;;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狭窄及冠心病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1年05期
4 苏哲坦;根据U波的异常判断冠脉狭窄部位[J];日本医学介绍;1991年06期
5 李宁;李海涛;陈亮;;冠脉钙化程度对256层螺旋CT诊断冠脉狭窄病变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4年08期
6 付伸伸;李大庆;李继福;刘斌;杨敏;邵娜;;选择性冠脉造影对冠脉狭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1期
7 裴建明,李红梅,牛国保,朱妙章,臧益民,王跃民,张宁仔,施溥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不同程度冠脉狭窄时的心脏功能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6年03期
8 王珍;吕俊秀;;贾先红主任从热毒观念论治冠脉狭窄的经验[J];基层医学论坛;2014年10期
9 李海梅;;冠脉狭窄和心肌缺血未必并存[J];人人健康;2013年19期
10 杜国有 ,吕蓉;铁蛋白升高与男性冠脉狭窄早发的关系[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2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威;脂蛋白a血浆浓度与冠脉成形术后冠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屈飞;血流储备分数在冠心病临界病变介入诊疗中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3 周晓璠;四维应变技术评价冠心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4 王丽娜;腹部脂肪分布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5 谭祖松;HB-EGF及TGF-β1在单、多支冠脉狭窄冠心病患者血液中表达的实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4年
6 李昕;256层冠脉CTA、冠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对冠脉狭窄及斑块性质的对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李亚平;正加速度暴露下冠脉狭窄小型猪白介素-6和心肌显微结构的变化[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8 付瑛;SPECT/CT融合影像技术探究冠心病心肌灌注异常与冠脉狭窄的相关关系[D];首都医科大学;2015年
9 车东东;640层动态容积CT对冠脉狭窄与左室功能关系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10 段瑞峰;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联[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
2872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872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