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起搏频率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1-06 08:30
目的:探讨不同的基础起搏频率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因缓慢性心律失常行永久起搏器植入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根据患者NT-pro BNP、EF值、6分钟步行实验、心衰症状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组(LVEF值45%)和射血分数保留组(LVEF值50%)。分别行起搏器程控调整起搏器基础起搏频率,将两组患者再分为60次/分、70次/分、80次/分三组。3个月后再次评估NT-pro BNP、6分钟步行实验,并行心脏彩超检查评估心脏功能。采用“Vivid E9with XDclear”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为2.5-4.0MHz,评价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二尖瓣环的运动速度(E’)、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和二尖瓣环的运动速度之比(E/E’)以及左房容积指数(LAVI)。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别比较EF降低和保留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以60次/分、70次/分、80次/分为基础起搏频率时心功能的改变。结果:(1)EF值降低组:3个月后,三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较入院时均提高,与60次/分组相比,70次/分组的增长率显著提高(60次/分组8.01±1.23%,70次/分组9.56±1.45%,P0.05);80次/分组较60次/分组呈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在每搏量、心输出量、EF值比较中,70次/分组每搏量的增长率显著下降,80次/分组增长率则更低(60次/分组17.75±3.77%,70次/分组16.43±2.66%,P0.05;80次/分组14.22±2.31%,P0.01);而70次/分组心输出量的增长率显著升高(60次/分组16.42±4.65%,70次/分组17.13±4.74%,P0.05),80次/分组增长率则呈下降趋势;与60次/分组相比,70次/分组EF值的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而80次/分组的增长率较60次/分组显著下降(60次/分组6.58±1.74%,80次/分组5.02±1.44%,P0.01)。随访结束后,三组患者心室舒张功能较入院时均改善,但60次/分组E/E’和左房容积指数的下降率则更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E/E’60次/分组12.42±3.49%,70次/分组11.05±3.61%,P0.05,80次/分组9.31±2.87%,P0.01;LAVI 60次/分组10.90±2.37%,70次/分组9.73±2.72%,P0.05,80次/分组7.84±1.63%,P0.01)。(2)EF值保留组:3个月后,三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较入院时均提高,且与60次/分组相比,70次/分组和80次/分组6分钟步行试验的增长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60次/分组10.02±1.77%,70次/分组9.01±1.41%,P0.05,80次/分组7.89±1.39%,P0.01)。三组患者每搏量、心输出量和EF值较入院时均有提高,但随着起搏频率的升高,其增长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每搏量60次/分组16.42±3.32%,70次/分组14.38±3.08%,P0.01,80次/分组13.02±2.46%,P0.01;心输出量60次/分组17.03±3.26%,70次/分组15.52±2.21%,P0.05,80次/分组14.13±3.20%,P0.01;EF 60次/分组7.15±2.11%,70次/分组6.32±1.29%,P0.05,80次/分组4.48±1.44%,P0.01)。三组患者舒张功能较入院时均改善,随起搏频率的升高三组患者舒张功能呈逐步下降趋势。60次/分组E/E’和左房容积指数的下降率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E’60次/分组14.40±2.38%,70次/分组10.33±2.74%,P0.05,80次/分组8.58±1.90%,P0.01;LAVI 60次/分组13.59±2.64%,70次/分组11.06±2.76%,P0.01,80次/分组9.45±2.62%,P0.01)。同一起搏频率下两组间患者的比较:(1)在频率为60次/分时,EF值降低组的6分钟步行试验的增长率显著低于EF值保留组(EF值降低组8.01±1.23%,EF值保留组10.02±1.77%,P0.01)。EF值降低组心输出量和EF值的增长率均显著低于EF值保留组(心输出量EF值降低组16.42±4.65%,EF值保留组17.03±3.26%,P0.05;EF值降低组6.58±1.74%,EF值保留组7.15±2.11%,P0.05)。(2)在频率为70次/分时,EF值降低组的6分钟步行试验的增长率较EF值保留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F值降低组每搏量与心输出量的增长率较EF值保留组显著升高(每搏量EF值降低组16.43±2.66%,EF值保留组14.38±3.08%,P0.05;心输出量EF值降低组17.13±4.74%,EF值保留组15.52±2.21%,P0.05)。结论:(1)对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适当提高其心室起搏频率能够更有效的改善心肌收缩功能,提高心输出量。(2)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较低的心室起搏则可维持较长心室舒张期,增加心室充盈,提高整体的心输出量。(3)提示对于植入起搏器后伴有不同类型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更加个体化的设置其基础起搏频率。
【学位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541.6
【部分图文】:
研究流程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72902
【学位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541.6
【部分图文】:
研究流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罗莲;汪汉;蔡琳;;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的最新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5年04期
2 汪小素;宁晓暄;;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诊治的研究进展[J];心脏杂志;2015年06期
3 季春鹏;郑晓明;陈朔华;董岩;杨光;高新颖;陶杰;吴寿岭;;静息心率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为高血压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年10期
4 邢作英;王永霞;朱明军;;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其病因[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年10期
5 秦晓毅;卢新政;;2010年NICE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更新的解读[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年04期
6 ;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010年8月19日于大连第二届中国心力衰竭论坛)[J];中国医刊;2010年11期
本文编号:28729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87290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