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PV1在缺氧小鼠心肌细胞自噬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5 19:41
研究背景:在严重烧伤、创伤出血性休克、高原急性缺氧或其他缺氧疾病中,心脏都是损伤的重要靶器官。作为机体的循环动力器官,心肌缺氧损伤会进一步诱发机体供氧减少,加重全身其他组织和器官的损伤。因此,探讨缺氧下心肌细胞的损伤机制对缺氧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自噬(Autophagy)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进化保守的一种防御与应激调控机制。自噬通过降解长寿命与老化/受损蛋白质促进细胞器的更新和维持细胞稳态,参与了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自噬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体来说包括诱导、囊泡的核化、自噬体成熟、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底物降解与营养再循环,上述步骤的动态过程称为自噬流(Autophagy flux),大量的研究表明细胞自噬与心肌缺氧、心肌感染、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在缺氧状态心肌细胞中,细胞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受阻,自噬流受损,导致自噬体蓄积,丧失清除受损细胞器的功能,进而加重氧化应激损伤,ROS聚集,线粒体通透性增加,最终导致细胞死亡。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明确。许多信号通路和细胞因子参与细胞自噬,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细胞膜和细胞...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缺氧时间心肌细胞自噬标志蛋白的表达
图 2.1 不同缺氧时间心肌细胞自噬标志蛋白的表达对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的 C57BL/6 乳鼠心肌细胞分为常氧组、常氧+氯喹组、 CCK8 法和 LDH 法检测了各组心肌细胞活力。在 CC组心肌细胞活力下降(p<0.05),常氧组+氯喹组中细缺氧+氯喹组中细胞活力较单纯缺氧组中明显下降。(图氧组相比,缺氧组及常氧组+氯喹组心肌细胞活力明显下缺氧+氯喹组心肌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图 2组, #<0.05 vs. 缺氧组)
(7)封片:取出爬片放于 24 孔板中,PBS 漂洗 3 次,每次 5min。载玻片上滴加5μL 抗荧光淬灭液,爬片吸干残液后倒扣于载玻片上,避免产生气泡。(8)观察:制好的爬片使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并保存图片。3.1.8 统计学分析 同 2.1.113.2 实验结果3.2.1 缺氧心肌细胞中 TRPV1 通道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 WB 法检测发现,在缺氧 3h 组、缺氧 6h 组、缺氧 9h 组中 TRPV1 蛋白的表达较常氧组中表达明显增高(p<0.05)(图 3.1 A、C),其中在缺氧 6h 组中 TRPV蛋白的表达达到峰值。其次,进一步用 IF 法检测了常氧组和缺氧组中 TRPV1 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缺氧组 TRPV1 通道蛋白在心肌细胞膜和胞内密度明显增加,呈团块状分布,表达明显强于常氧组(图 3.1 B)。(n=3,*p<0.05 vs. 常氧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辣椒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J]. 秦素兰,刘陕岭,王儒蓉.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4)
本文编号:2938274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缺氧时间心肌细胞自噬标志蛋白的表达
图 2.1 不同缺氧时间心肌细胞自噬标志蛋白的表达对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的 C57BL/6 乳鼠心肌细胞分为常氧组、常氧+氯喹组、 CCK8 法和 LDH 法检测了各组心肌细胞活力。在 CC组心肌细胞活力下降(p<0.05),常氧组+氯喹组中细缺氧+氯喹组中细胞活力较单纯缺氧组中明显下降。(图氧组相比,缺氧组及常氧组+氯喹组心肌细胞活力明显下缺氧+氯喹组心肌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图 2组, #<0.05 vs. 缺氧组)
(7)封片:取出爬片放于 24 孔板中,PBS 漂洗 3 次,每次 5min。载玻片上滴加5μL 抗荧光淬灭液,爬片吸干残液后倒扣于载玻片上,避免产生气泡。(8)观察:制好的爬片使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并保存图片。3.1.8 统计学分析 同 2.1.113.2 实验结果3.2.1 缺氧心肌细胞中 TRPV1 通道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 WB 法检测发现,在缺氧 3h 组、缺氧 6h 组、缺氧 9h 组中 TRPV1 蛋白的表达较常氧组中表达明显增高(p<0.05)(图 3.1 A、C),其中在缺氧 6h 组中 TRPV蛋白的表达达到峰值。其次,进一步用 IF 法检测了常氧组和缺氧组中 TRPV1 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缺氧组 TRPV1 通道蛋白在心肌细胞膜和胞内密度明显增加,呈团块状分布,表达明显强于常氧组(图 3.1 B)。(n=3,*p<0.05 vs. 常氧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辣椒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J]. 秦素兰,刘陕岭,王儒蓉.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4)
本文编号:29382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93827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