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贫血的经济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4 08:55
  虽然在过去几十年中国经历了高速的经济发展,但是营养和健康问题依然存在。贫血在中国仍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但是目前学者对缺铁性贫血的研究还很缺乏。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有:(1)贫血在中国的流行情况;(2)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评估贫血的经济效应,主要从非农就业居民工资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本文使用2009年中国营养和健康调查数据(CHNS),该数据由美国北卡莱罗纳大学人口中心提供,数据使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涵盖了中国中东西9个省份,包括营养、健康、经济、医疗、保险、个人特征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分为个人层面、家庭层面和社区层面,也是近期比较权威的调查血红蛋白的数据。研究发现:根据WHO(1968)年血红蛋白的贫血准则,中国的贫血率在13.4%,这个比率意味着中国更为发达的中部和东部地区有一亿八千万的人在遭受着贫血。研究还发现,在控制了个人基本特征之后,贫血对非农居民工资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教育、性别等对工资的影响在统计意义上也是显著的。但是在农村家庭劳动生产率方程估计时,本文试图用贫血人口占家庭总劳动人口比例对家庭农业产出的影响进行估计,结果发现贫血对劳动生产率并没有影响。另外本文还... 

【文章来源】: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贫血在全球的流行情况
        1.1.2 贫血对健康的影响
        1.1.3 贫血对微观和宏观经济的影响
    1.2 研究的思路和框架结构
    1.3 研究目标和意义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人力资本理论和 Grossman 健康生产函数
        2.1.2 营养的效率工资理论
    2.2 关于健康对工资和生产率影响的研究
    2.3 贫血的流行情况和经济学影响研究
    2.4 以往研究的局限性
3 研究数据和方法
    3.1 研究方法
    3.2 数据来源
    3.3 数据处理
    3.4 样本统计描述
        3.4.1 主要变量基本特征统计
        3.4.2 我国中东部居民贫血情况
4 实证分析
    4.1 贫血对非农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
        4.1.1 就业参与的研究
        4.1.2 贫血对非农居民工资影响的估计
    4.2 贫血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5 结论及国内外贫血的公共政策干预
    5.1 主要结论
    5.2 国内外贫血干预的公共政策现状及缺陷
        5.2.1 国际上对贫血干预的公共政策及评价
        5.2.2 我国对贫血干预的公共政策现状
        5.2.3 我国贫血干预的公共政策的缺陷
    5.3 政策建议
    5.4 可能的创新点
    5.5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天津地区老年人群贫血流行病学调查[J]. 景晔,陆光生,周英杰,王莉,徐和福,张增巧.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2(06)
[2]我国中小学生贫血状况及程度构成[J]. 季成叶.  中国学校卫生. 2008(02)
[3]北京市孕产妇贫血患病率分析[J]. 潘迎,武明辉,谢争,赵娟,徐宏燕,丁辉.  中国妇幼保健. 2007(10)
[4]中国儿童营养状况15年变化分析——5岁以下儿童贫血状况[J]. 常素英,何武,贾凤梅,陈春明.  卫生研究. 2007(02)
[5]健康的价值及若干决定因素:文献综述[J]. 王曲,刘民权.  经济学(季刊). 2005(04)
[6]中国居民贫血状况研究[J]. 朴建华,赖建强,荫士安,许洁,徐青梅,杨晓光.  营养学报. 2005(04)
[7]中国的健康人力资本与收入增长[J]. 刘国恩,William H.Dow,傅正泓,John Akin.  经济学(季刊). 2004(04)
[8]中国西部五省3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状况调查[J]. 曾令霞,颜虹,陈志军,党少农,谢红.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03)
[9]健康对非农就业及其工资决定的影响[J]. 魏众.  经济研究. 2004(02)
[10]我国5岁以下儿童及其母亲贫血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 富振英,贾凤梅,何武,付罡,陈春明.  营养学报. 2003(01)



本文编号:30180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0180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4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