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便携式三维超声在中老年人颈动脉斑块筛查的应用和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01 03:13
  目的探讨便携式三维超声在中老年人颈动脉斑块筛查的临床价值,并分析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横截面研究的方式纳入2019年3月至2019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血管外科的门诊患者,对328例年龄≥50岁的人群分别进行便携式颈动脉三维超声和传统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记录相关信息,并根据有无颈动脉斑块分为斑块组和正常组,分析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三维超声和颈动脉彩超均检查出颈动脉斑块阳性患者185例,筛查阳性率5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OR=3.821,P=0.001)、高血压(OR=2.690,P=0.001)、糖尿病(OR=2.614,P<0.001)、高脂血症(OR=2.368,P=0.001)、BMI分级(OR=1.293,P=0.034)、年龄(OR=1.056,P=0.001)是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便携式三维超声更加简单高效,在颈动脉斑块筛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高龄是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 

【文章来源】: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12(03)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便携式三维超声在中老年人颈动脉斑块筛查的应用和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便携式三维超声的使用示意图

影像,动脉,影像,筛查


综上所述,便携式三维超声较二维超声检查更加简单高效,在颈动脉斑块筛查和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研究显示,60岁以上人群颈动脉斑块筛查阳性率明显升高,并与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推荐6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合并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高危因素人群,应进行颈动脉斑块超声筛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和治疗[J]. 赵志青,闻荻豪.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04)
[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关系的临床价值分析[J]. 邓魏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9(10)
[3]某科研人群血脂异常与颈动脉斑块发病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J]. 刘俭,马学华,闫乐媛,刘淼,王盛书,何耀.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9 (03)
[4]颈动脉彩超检测粥样斑块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意义[J]. 王旭东.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10)
[5]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J]. Vascularsurgerygroup,Surgerybranch,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17(2)
[6]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粥样斑块体积测定的定量分析[J]. 储海婷,贡雪灏,卢峻,黄蕾丹,黄娴.  放射学实践. 2017(05)
[7]中老年肥胖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张丽,高永生,吴成忠,王月辉,袁志香,黄玮,张宝霞,刘秀荣.  中国医药导刊. 2017(02)
[8]中国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 赵晓霞,刘丽江,高静,闵翠莲,杨志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19)
[9]脑卒中高危人群氧化应激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分析[J]. 王龙,胡晓,李玫,李世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11)
[10]天津市城市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筛查结果分析[J]. 岳伟,刘彬,于德林,刘淑玲,纪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04)



本文编号:3112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112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1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