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R及PLR对ACS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预测价值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4 13:32
目的本文旨在综合探讨新型血液炎症标志物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AC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包括分析其与ACS不同亚型、Gensini评分等的相关性,以及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入住我院心内科的ACS患者共计360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第二日前完善血常规、生化全套等相关检查,均在入院期间完善冠脉造影检查。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分别计算NLR、PLR及Gensini评分,统计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ACE事件。首先比较ACS三种亚型(STEMI,NSTEMI和UA)之间基线临床资料、NLR、PLR、Gensini评分间的差异。其次根据入院时所有患者的NLR和PLR水平,分为低/高NLR组和低/高PLR组,比较两组基线临床资料、Gensini评分及院内MACE发生率的差异。最后依据住院期间有无发生MACE进行分组,比较两组基线临床资料、NLR、PLR、Gensini评分。应用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PLR是否为ACS发生院内MACE的预测因子及其预测价值。为进一步验证前期研究结论,也将通过...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低/高NLR、PLR组内Gens
结果11将NLR和PLR按平均四分位数进一步分为四组,该四组内Gensini评分与组别数的关系见图1.2,结果示两者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采用Pearson相关性进一步分析NLR、PLR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NLR(相关系数rs=0.138,P=0.009)、PLR(rs=0.135,P=0.01)均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图1.2NLR、PLR四等分组别数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1.4发生院内MACE组和无MACE组临床资料比较将360例ACS患者依据是否发生院内MACE分为有MACE组72例和无MACE组288例,比较两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等。结果表明,两组在年龄、性别、糖尿病病史、吸烟史、肌酐、尿酸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特别指出有MACE组的血小板计数高于无MACE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5)。与无MACE组相比,有MACE组的hs-Tnl、总胆红素、ALT、AST、平均血小板体积、NLR、PLR、Gensini评分、AMI患者比例等方面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4。表1.4是否发生院内MACE两组的临床基础资料比较临床资料有MACE组(n=72)无MACE组(n=288)t/2P年龄(岁)62.88±10.4160.90±10.241.4620.145男性(例%)50(69.4%)202(70.1%)0.0130.908高血压(例%)36(50%)184(63.9%)4.6750.031糖尿病(例%)24(33.3%)77(26.7%)1.2420.265吸烟(例%)25(34.7%)135(46.9%)3.4450.063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1.6NLR、PLR对ACS患者院内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应用ROC曲线评估NLR、PLR对院内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表明NLR、PLR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分别为0.750和0.665,均大于0.5,说明NLR及PLR对ACS患者发生院内MACE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应用Medcalc分析NLR、PLR预测院内MACE的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表明当NLR=3.4时对院内MACE预测价值最大,敏感度为55.56%,特异性为85.42%;当PLR=131.3时对院内MACE预测价值最大,敏感度为50%,特异性为83.33%。见图1.3。采用Delong检验对上述ROC曲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NLR对院内MACE的预测价值高于PL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3.34,P<0.001)。图1.3NLR、PLR预测ACS患者院内MACE发生的ROC曲线2.NLR与ACS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2.1纳入研究的结果按检索策略及纳入文献参考文献的原则进行文献初步检索,共得到389篇,并依据方法中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的筛选,最终纳入文献共计20篇[27-46],共纳入例16382例ACS患者(图2.1)。通过NOS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最高为9分,最低为7分,说明纳入文献的质量较高。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及NOS评分见表2.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PLR和MPVLR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相关性分析[J]. 韩登科,陈琼,房绮梅.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9(04)
[2]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死亡风险的相关性分析[J]. 黄涛,曾恋,冉旋,殷跃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9(07)
[3]PLR和NLR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院内不良事件的预测[J]. 胡昌灿,于海初,孙桂霞,郭俊杰,刘晓川,张晓东.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4)
[4]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研究评分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 徐晓婷,张强,杨丽红,郑红梅,孙彩红,方士杰,刘英,刘方方,许慧艳. 中国全科医学. 2019(11)
[5]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 茂建梅,刘卫生. 临床误诊误治. 2019(03)
[6]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J]. 冯彩玲,李利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9(05)
[7]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直接PCI术后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关系[J]. 张军玲.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19)
[8]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J]. 邵明学,吴向起,李小波,朱灏,田乃亮.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31)
[9]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值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 陶利,吴继雄. 安徽医药. 2017(07)
[10]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相关性[J]. 王阳,贾淑杰,池喆. 中华医学杂志. 2017 (23)
本文编号:3247192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低/高NLR、PLR组内Gens
结果11将NLR和PLR按平均四分位数进一步分为四组,该四组内Gensini评分与组别数的关系见图1.2,结果示两者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采用Pearson相关性进一步分析NLR、PLR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NLR(相关系数rs=0.138,P=0.009)、PLR(rs=0.135,P=0.01)均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图1.2NLR、PLR四等分组别数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1.4发生院内MACE组和无MACE组临床资料比较将360例ACS患者依据是否发生院内MACE分为有MACE组72例和无MACE组288例,比较两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等。结果表明,两组在年龄、性别、糖尿病病史、吸烟史、肌酐、尿酸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特别指出有MACE组的血小板计数高于无MACE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5)。与无MACE组相比,有MACE组的hs-Tnl、总胆红素、ALT、AST、平均血小板体积、NLR、PLR、Gensini评分、AMI患者比例等方面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4。表1.4是否发生院内MACE两组的临床基础资料比较临床资料有MACE组(n=72)无MACE组(n=288)t/2P年龄(岁)62.88±10.4160.90±10.241.4620.145男性(例%)50(69.4%)202(70.1%)0.0130.908高血压(例%)36(50%)184(63.9%)4.6750.031糖尿病(例%)24(33.3%)77(26.7%)1.2420.265吸烟(例%)25(34.7%)135(46.9%)3.4450.063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1.6NLR、PLR对ACS患者院内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应用ROC曲线评估NLR、PLR对院内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表明NLR、PLR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分别为0.750和0.665,均大于0.5,说明NLR及PLR对ACS患者发生院内MACE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应用Medcalc分析NLR、PLR预测院内MACE的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表明当NLR=3.4时对院内MACE预测价值最大,敏感度为55.56%,特异性为85.42%;当PLR=131.3时对院内MACE预测价值最大,敏感度为50%,特异性为83.33%。见图1.3。采用Delong检验对上述ROC曲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NLR对院内MACE的预测价值高于PL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3.34,P<0.001)。图1.3NLR、PLR预测ACS患者院内MACE发生的ROC曲线2.NLR与ACS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2.1纳入研究的结果按检索策略及纳入文献参考文献的原则进行文献初步检索,共得到389篇,并依据方法中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的筛选,最终纳入文献共计20篇[27-46],共纳入例16382例ACS患者(图2.1)。通过NOS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最高为9分,最低为7分,说明纳入文献的质量较高。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及NOS评分见表2.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PLR和MPVLR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相关性分析[J]. 韩登科,陈琼,房绮梅.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9(04)
[2]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死亡风险的相关性分析[J]. 黄涛,曾恋,冉旋,殷跃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9(07)
[3]PLR和NLR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院内不良事件的预测[J]. 胡昌灿,于海初,孙桂霞,郭俊杰,刘晓川,张晓东.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4)
[4]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研究评分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 徐晓婷,张强,杨丽红,郑红梅,孙彩红,方士杰,刘英,刘方方,许慧艳. 中国全科医学. 2019(11)
[5]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 茂建梅,刘卫生. 临床误诊误治. 2019(03)
[6]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J]. 冯彩玲,李利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9(05)
[7]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直接PCI术后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关系[J]. 张军玲.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19)
[8]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J]. 邵明学,吴向起,李小波,朱灏,田乃亮.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31)
[9]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值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 陶利,吴继雄. 安徽医药. 2017(07)
[10]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相关性[J]. 王阳,贾淑杰,池喆. 中华医学杂志. 2017 (23)
本文编号:32471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24719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