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极储备对室性心动过速高危患者的预测价值
发布时间:2021-07-26 15:54
【目的】复极储备是指复极过程中的代偿能力,是人体心肌细胞或组织的一种保护性调节功能。本研究通过测定复极指数和复极震荡参数评价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患者的复极储备功能;随访室性心动过速高危患者并进行危险分层,与心率减速力、心率变异性、射血分数比较复极储备的预后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接受12导联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的1683例受试者资料,确诊为室性心动过速患者73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40例,平均年龄(60.3511.68)岁;女性33例,平均年龄(58.2610.79)岁。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64例健康人分别作为对照组。记录入选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测量不同心率下(60、75、90次/分)和室性早搏前后的QT、RR、Tpe间期,计算复极指数(QT/RR)和复极震荡参数QT震荡、Tpe震荡值,同时测定心率减速力、心率变异性。随访6个月,按照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为室性心动过速高危组和低危组,分析复极储备的预后价值。【结果】1、室性心动过速组的24小时平均复极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文章来源】:山西医科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英文缩写词索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随访
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室速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
3.2 不同心率下室速组与对照组复极指数比较
3.3 室早前后两组连续 7 个心搏 QT 和 TPE 复极震荡数据的比较
3.4 AMI 室速组和非 AMI 室速组各指标比较
3.5 室速事件组与室速非事件组各指标比较
3.6 室速组复极指数与其它危险预测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3.7 各危险因素对室速后再发心脏性事件的影响
3.8 室速组与对照组震荡前 QT 间期、QTP 间期、TPE 间期和 T 波振幅比较
3.9 室速组与对照组 PVC 后 5 个心搏 QT 间期与 PVC 前心搏 QT 间期差值的比较
3.10 室速组与对照组 PVC 后 5 个心搏 RR 间期与 PVC 前心搏 RR 间期差值的比较
3.11 室速组与对照组 PVC 后 5 个心搏 QTP 间期与 PVC 前心搏 QTP 间期差值的比较
3.12 室速组与对照组 PVC 后 5 个心搏 TPE 间期与 PVC 前心搏 TPE 间期差值的比较
3.13 室速组与对照组 PVC 后 5 个心搏 T 波振幅(TWA)与 PVC 前心搏 TWA 差值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复极储备功能
4.2 复极储备对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后高危患者的预测价值
4.3 心室复极储备与其它传统预测心脏性猝死指标的相关性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Tp-Te间期[J]. 王红宇.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3(03)
[2]复极储备[J]. 郭继鸿.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0(04)
本文编号:3303863
【文章来源】:山西医科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英文缩写词索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随访
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室速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
3.2 不同心率下室速组与对照组复极指数比较
3.3 室早前后两组连续 7 个心搏 QT 和 TPE 复极震荡数据的比较
3.4 AMI 室速组和非 AMI 室速组各指标比较
3.5 室速事件组与室速非事件组各指标比较
3.6 室速组复极指数与其它危险预测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3.7 各危险因素对室速后再发心脏性事件的影响
3.8 室速组与对照组震荡前 QT 间期、QTP 间期、TPE 间期和 T 波振幅比较
3.9 室速组与对照组 PVC 后 5 个心搏 QT 间期与 PVC 前心搏 QT 间期差值的比较
3.10 室速组与对照组 PVC 后 5 个心搏 RR 间期与 PVC 前心搏 RR 间期差值的比较
3.11 室速组与对照组 PVC 后 5 个心搏 QTP 间期与 PVC 前心搏 QTP 间期差值的比较
3.12 室速组与对照组 PVC 后 5 个心搏 TPE 间期与 PVC 前心搏 TPE 间期差值的比较
3.13 室速组与对照组 PVC 后 5 个心搏 T 波振幅(TWA)与 PVC 前心搏 TWA 差值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复极储备功能
4.2 复极储备对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后高危患者的预测价值
4.3 心室复极储备与其它传统预测心脏性猝死指标的相关性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Tp-Te间期[J]. 王红宇.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3(03)
[2]复极储备[J]. 郭继鸿.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0(04)
本文编号:33038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3038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