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eIF2α激活自噬促进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

发布时间:2021-08-12 10:37
  【背景】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多因素和进行性的恶性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的临床特征性表现是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的增加,最终导致患者右心衰竭甚至死亡。研究表明,肺血管重构是PAH肺血管重构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我们前期研究发现,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2α,eIF2α)在与低氧诱导的肺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肺血管重构中起重要作用,但其机制尚未清楚。研究发现,自噬可促进野百合碱诱导的PAH肺血管重构。基于eIF2α在低氧诱导的PH肺血管重构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自噬也参与调节PAH肺血管重构,因此,我们推测在野百合碱诱导的PAH肺血管重构中,eIF2α很可能通过自噬而在PAH肺血管重构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的】(1)确证eIF2α在野百合碱诱导的PAH肺血管重构的重要作用;(2)阐明eIF2α促野百合碱诱导的PAH肺血管重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增殖由自噬所... 

【文章来源】:南华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eIF2α激活自噬促进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


野百合碱诱导PAH肺血管重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野百合碱,血管中膜,标志物,重构图


图 2 HE 染色观察肺血管重构及 q-PCR 检测增殖标志物 ki67、PCNA 的表达(A、B、C) 野百合碱诱导 PAH 大鼠肺动脉重构图 (200×);(D)血管中膜的厚度百分比值(WT= WT (%) =areaext areaint/ areaext×100, where areaextand areaint are the area bounded byexternal and internal elastic lamina, respectively) ;(E) Ki-67 mRNA表达情况;(F) PCNAmRNA表达情况;Ki-67:核蛋白,细胞增殖的标记物;PCNA:细胞增殖核抗原;Bar 为 100 μm;Control:对照组;Vehicle:溶媒组;MCT:野百合碱组;数据表示为平均值±标准误,n=8,*P <0.05 vs control3.2 MCT 诱导的PAH 大鼠肺动脉组织中 Ki-67 和PCNA 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确认野百合碱诱导了 PAH 肺血管重构及 PASMCs 增殖 ,我们运用 Real-time PCR 的方法检测肺动脉组织中两个增殖标志物 Ki-67 及 PCNA 的

自噬,肺动脉,蛋白表达,蛋白免疫印迹


标志物 LC3B、p62 的表达变化Real-time PCR 检测肺动脉组织中 eIF2α mRNA 的表达情况。其结果显示,MCT 模型组肺动脉中 eIF2α 的 mRNA 表达水平显著上调 (图 3A)。在肺动脉组织中的 p-eIF2α、eIF2α 的蛋白免疫印迹分析中,与对照组相比,MCT 模型组肺动脉中 p-eIF2α 水平升高、eIF2α 的蛋白表达显著上调 (图 3B),这些结果说明在 MCT 诱导的 PAH 模型中,eIF2α 被激活。而以上实验结果均提示,eIF2α 参与了 MCT 诱导的 PAH 肺血管重构;此外,蛋白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显示 (图 3B),在肺动脉组织中,与对照组相比,MCT 模型组肺动脉组织中自噬分子标志物LC3B 的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而 p62 的蛋白表达明显下调,说明在 MCT 诱导的PAH 的模型中,自噬被显著激活,并且灰度扫描结果统计分析表明,模型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图 3C、D、E);上述结果提示,自噬参与了 MCT 诱导的 PAH 肺血管重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研究近三年进展[J]. 李靓,谢巍,姜志胜,尹卫东,唐朝克.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5(11)
[2]自噬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中药的干预作用[J]. 于红红,吴玛莉,冷泠,田维毅.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4(07)
[3]HPV(16/18)E6、PKR、p-PKR、p-EIF2α在宫颈病变组织表达的意义[J]. 罗远材,瞿全新,糜若然.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0(01)
[4]eIF2α激酶和eIF2α磷酸化对特异的蛋白质合成的激活作用研究进展[J]. 韩钦.  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 2002(06)

博士论文
[1]eIF-2α磷酸化在E-/B48脂蛋白诱导泡沫细胞形成中的作用研究[D]. 赵艳峰.武汉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381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3381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b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