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1-11-09 23:40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组微循环障碍性疾病。发病的根本原因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遗传性或获得性缺陷,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多聚体裂解障碍、导致微血栓形成。在疾病发现最初,TTP死亡率超过90%,随着研究进展,以全血交换输血、血浆输注、血浆置换(PEX)为主要治疗方式,生存率提高到78%。此后近20年TTP的治疗几乎没有新进展。但目前出现了一批新型靶向治疗药物,有望将TTP治疗从经验性治疗推向靶向治疗的新时代,进一步降低死亡率及复发率。本文就TTP发病机理以及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文章来源】: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17(03)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TTP的发病机制与诊断
2 TTP的治疗史
3 TTP治疗现状及进展
3.1 PEX
3.2 抗VWF体药物
3.2.1 纳米抗体(Caplacizumab)
3.2.2 N-乙酰半胱氨酸(NAC)
3.3 重组ADAMTS13(RADAMTS13)
3.3.1 RADAMTS13
3.3.2 负载ADAMTS13的血小板
3.4 Anfibatide
4 讨论
本文编号:3486129
【文章来源】: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17(03)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TTP的发病机制与诊断
2 TTP的治疗史
3 TTP治疗现状及进展
3.1 PEX
3.2 抗VWF体药物
3.2.1 纳米抗体(Caplacizumab)
3.2.2 N-乙酰半胱氨酸(NAC)
3.3 重组ADAMTS13(RADAMTS13)
3.3.1 RADAMTS13
3.3.2 负载ADAMTS13的血小板
3.4 Anfibatide
4 讨论
本文编号:3486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48612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