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内皮细胞与单核/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通络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7 00:31
  目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等多种致病因素均可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受损内皮细胞释放趋化粘附分子促进单核细胞迁移至内皮下层成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后成为泡沫细胞,并进一步形成粥样斑块;其中M1型巨噬细胞又可释放炎症因子而损伤内皮细胞,内皮细胞损伤与巨噬细胞浸润形成恶性循环,加重动脉管壁病变及斑块的不稳定性。因此内皮细胞损伤与单核/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增加斑块不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离体实验观察通心络及人参皂苷Rb1对受损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粘附及M1型巨噬细胞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为通心络临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实验支撑。方法:本研究分为以下两部分:1通心络、人参皂苷Rb1对受损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粘附作用的影响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通心络组(TXL)、人参皂苷Rb1组(Rb1),采用ox-LDL损伤HUVECs造成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并给予通心络和人参皂苷Rb1进行干预,检测各组内皮细胞生存活性、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内钙离子变化及LOX-1/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以观察通心络和人参皂苷Rb1对ox-LDL损伤的... 

【文章来源】: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内皮细胞与单核/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通络干预研究


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

内皮细胞,钙离子浓度


内皮细胞钙离子浓度变化

内皮细胞,粘附,单核细胞,情况


图 4 内皮细胞 NF-κBp65 核转位情况Fig.4 The nuclear translocation of NF-κBp65 in HUVAPIITCerg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通心络胶囊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J]. 李红蓉,张肖,常丽萍,王宏涛,贾振华.  中成药. 2016(02)
[2]人参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进展[J]. 李红蓉,位庚,尹玉洁,刘红利,王宏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20)
[3]脂肪乳逆转布比卡因心肌细胞毒性中线粒体形态和膜电位的变化[J]. 李振辉,杨希营,隽兆东,丁宝龙,唐靖.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5(10)
[4]Sirtuin3减少心肌细胞钙超载时细胞色素C的释放并抑制细胞凋亡[J]. 叶璐,杨双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5(08)
[5]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J]. 刘红利,郎艳松,王宏涛.  中国新药杂志. 2014(15)
[6]Antioxidants,inflamm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Harald Mangge,Kathrin Becker,Dietmar Fuchs,Johanna M Gostner.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4(06)
[7]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J]. 何玉萍,江湧,何玉珊,许翌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05)
[8]脱氢表雄酮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J]. 郝群,梁元姣,张承,李大金,汪灏.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2(06)
[9]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J]. 陈亚平,翟桂兰.  中国医学工程. 2010(04)
[10]CCR2介导MCP-1诱导的人内皮细胞凋亡[J]. 徐艳,刘喜平,李琴山,尚惠锋,钱民章.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0(04)

硕士论文
[1]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D]. 李侃.兰州大学 2012
[2]THP-1来源巨噬细胞的诱导分化及CD137/CD137L逆向信号在其中的作用[D]. 林强.苏州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93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593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c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