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噬血细胞综合征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变化及其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8 16:06

  本文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变化及其意义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背景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被称之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可分为原发或遗传性与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或遗传性患者大多具有噬血家族史,或者已经被证明存在明确的基因突变,所以多数在婴儿和儿童时期发病;继发性多由感染、肿瘤、自身免疫、药源及移植等引起,故多见于成年人群。它的发病率虽然较低但是死亡率很高,大多数以持续发热、肝脾肿大为主要的临床症状,少数患者也有可能会遇到严重的癫痫发作和神经系统损害等。因为早期的症状不典型,给诊断造成很大的困难,且病情进展迅速,许多患者因为在发病早期不能明确诊断,以致治疗不及时而导致死亡。因此早期诊断对降低病人的死亡率极其重要,但因为缺乏行业公认的诊断标准,由此就没有黄金诊断标准的验证,所以早期诊断对临床医生仍然是一个严重的挑战。随着对HPS认识的不断加深,近年来虽然对该种病例报道逐步增多,但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是免疫系统参与了HLH的发病过程,即:噬血细胞综合征存在促凋亡信号和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反应相关基因表达下调,而协同编码促炎因子和抗凋亡因子的基因表达上调的现象。这种观点认为,由于感染和肿瘤以及基因缺陷等病因的存在,导致了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了紊乱,从而使T细胞不断增殖,Th1活化过度,导致Th1与Th2的比例失衡,大量的IFN-被产生,同时活化的CD8+细胞会生成大量细胞因子,因而会导致大量巨噬细胞被活化,而活化的巨噬细胞又会分泌出大量的炎性因子,例如:白介素12、白介素10、白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α和其他白介素类,而其中白介素12可以使诱导分泌出Thl细胞因子的细胞发展,并且促进NK细胞和这些细胞产生IFN-,因而可以形成恶性循环,这就是医学界正所周知的“细胞因子风暴”学说。这一系列不受抑制的效应使得CTLs激活和Th细胞迁移,引起终末器官不可逆性损伤;又由于噬血细胞综合征中淋巴结肿大、血细胞减少和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均由“细胞因子风暴”所引起的以炎症为主的全身综合性反应导致,故对患者炎症因子的检测有助于及时诊断噬血细胞综合征和判断预后。本组研究通过检测分析HPS患者各炎症因子水平,我们拟寻找HPS患者与健康人群间各项指标的差距,并对HPS患者组内不同分期,不同转归人群进行观察,以帮助我们了解HPS的早期诊断和病程判断。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噬血细胞综合征与正常健康人群外周血清IL-8、IL-10、IL-6、TNF-α的水平变化,比较两组间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差异;探索并讨论血清IL-8、IL-10、IL-6与TNF-α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以及与HLH临床表现的相关性;以及在HLH治疗前后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在病情判断、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确诊和治疗的28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这些受试者以及2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TNF-α、IL-10、IL-6、IL-8的水平变化,比较两组间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差异;并将所有患者分为急性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48],分别有16人和12人,对比不同期患者上述几项指标血清水平;同时随访一年,观察随访期内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死亡病例,对比死亡与存活患者间血清IL-6、IL-8、IL-10、TNF-α水平差异。实验操作均严格依据设备和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炎症因子水平等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同时检验方法使用t检验,当P0.05时作为存在着差异,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比较: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IL-6(36.7±8.4pg/ml)、IL-8(56.9±10.1pg/ml)、IL-10(194.3±23.9pg/ml)、TNF-α(16.5±2.0pg/m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4.5±0.8pg/ml、5.7±1.2pg/ml、3.0±0.5pg/ml、2.8±0.7pg/ml)(t=51.016,t=66.871,t=108.192,t=110.887,P0.01)。2、急性发作组和缓解组患者炎症因子表达量比较:急性期患者IL-6(44.8±11.3pg/ml)、IL-10(240.7±32.5pg/ml)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24.8±7.5pg/ml、126.0±26.2pg/ml)(t=14.390,t=26.337,P0.01)。3、不同预后患者炎症因子表达量差异:死亡组患者IL-6(121.0±15.6pg/ml)和TNF-α(22.7±6.3pg/m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16.1±4.6pg/ml、15.0±3.7pg/ml)(t=39.923,t=7.042,P0.01)。结论1、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因此我们推测上述因子在噬血细胞综合症的炎症反应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即上述几项指标出现联合显著升高的现象对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2、急性期患者的血清IL-6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但是IL-8与TNF-α水平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故对是否发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预示作用,但在病情的急缓评估上却意义不大。3、死亡组患者IL-6和TNF-α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初步证实患者细胞因子IL-6和TNF-α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即机体受炎症破坏程度相关。对其检测则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4、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联合检测对该病的诊断具有初筛意义。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 炎症因子 诊断 治疗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51.2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2
  • 中英文缩略词表12-14
  • 前言14-19
  • 实验材料和方法19-26
  • 实验结果26-28
  • 讨论28-32
  • 结论32-33
  • 参考文献33-37
  • 综述 成人嗜血细胞综合征的研究进展37-57
  • 参考文献50-57
  • 个人简历及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57-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宝玺,赵雪,吕彦双,郭稳捷;噬血细胞综合征二例[J];中国小儿血液;2000年04期

2 吴梓梁;噬血细胞综合征[J];中国小儿血液;2000年05期

3 吴梓梁;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年04期

4 章洁,朱会英,李颂文;小儿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诱发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年10期

5 薛嘉泓 ,何舒杰;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J];福建医药杂志;2001年06期

6 石建莉,顾婷婷,周臻会;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J];山东医药;2003年10期

7 李强;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年01期

8 王友军;噬血细胞综合征4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年03期

9 李亚彬;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2例报告[J];新医学;2003年01期

10 王昕昕;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附9例报告)[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旖旎;王昭;王晶石;田莉萍;陈皙;;糖化铁蛋白在诊断获得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中意义的探讨[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王昭;王旖旎;吴林;岑溪南;李渤涛;宁丰;段学章;李娟;;多中心72例噬血细胞综合征诊疗分析[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3 程艳丽;郝国平;王晓欢;常虹;王丽;;28例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征及死亡相关因素分析[A];第十一届山西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及山西省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4 罗春芳;徐晓军;汤永民;沈红强;钱柏芹;;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A];2007年浙江省儿科学、小儿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曹兆华;;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分析[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16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王晶石;王昭;杨凌志;吴林;;获得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合并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分析[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7 张爱珍;梁应蕊;吕军;代丽;;感染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罗春芳;徐晓军;汤永民;沈红强;钱柏芹;;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A];2007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汤永民;;噬血细胞综合征发病机制及其诊疗研究进展[A];浙江省免疫学会第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罗春芳;徐晓军;汤永民;沈红强;钱柏芹;;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A];浙江省免疫学会第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步伟;环境污染引发噬血细胞综合征增多[N];江苏科技报;2009年

2 通讯员 冯瑶 记者 杨丽佳;一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获救[N];健康报;2010年

3 湘雅医院 李湘民;长期发热应警惕噬血细胞综合征[N];大众卫生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平;62例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陶品武;血液灌流治疗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疗效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3 刘艳芳;噬血细胞综合征2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4 吕莹;26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分析[D];兰州大学;2016年

5 刘志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类噬血细胞综合征小鼠模型肝脏损伤治疗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6 董芳玲;56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7 马花;噬血细胞综合征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变化及其意义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8 卢礼兰;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86例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9 王文英;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D];兰州大学;2012年

10 夏琦;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变化及其意义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3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433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a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