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介入治疗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缺血修饰蛋白及心功能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冠脉介入治疗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缺血修饰蛋白及心功能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缺血性心肌病 循环内皮祖细胞 冠脉介入治疗 缺血修饰蛋白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前后不同时期CEPCs数量、缺血修饰蛋白、心功能的变化,研究冠脉介入治疗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CEPCs数量、缺血修饰蛋白、心功能影响;进一步分析缺血性心肌病患者CEPCs、缺血修饰蛋白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筛选经临床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为冠脉多支多处严重狭窄,分为对照组(n=64)和介入组(n=62)。对照组为标准化药物治疗,介入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行冠脉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未服用ACEI、ARB、HMG-Co A还原酶抑制剂等。收集受试者的临床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冠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多体位冠脉造影,计算机定量分析(Qc A)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两组分别于入院时、术后3d、术后7d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10ml置于EDTA抗凝管;介入组同时于术后24 h、术后48 h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10ml置于EDTA抗凝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CD34、KDR,检测血清IMA及相关生化指标。两组入院时、术后3d、术后7d M型心脏彩超测定LVEDD、LVEF。结果:一、1.1流式细胞结果显示标记为CD34+KDR+CEPCs数量在介入组患者入院时(3.135±0.906)%、术后24小时(3.894±0.776)%、术后48小时(4.382±0.977)%、术后3d(4.629±0.825)%、术后7d(4.605±0.766%)%。术后各时间点均较入院时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流式细胞结果显示标记为CD34+KDR+CEPCs数量对照组患者入院时(3.145±0.906)%、药物治疗3d(3.517±1.120)%、药物治疗7d不同时期分别为(4.136±1.018)%,药物治疗7d较入院时升高(P0.05)。1.3介入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介入组(术后3天4.629±0.825%)较对照组(药物治疗3天3.517±1.12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术后7天4.629±0.825%)较对照组(药物治疗7天4.136±1.018%)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2.1 IMA在介入组患者入院时(66.40±15.63)U/m L、术后24h(65.52±16.71)U/m L、术后48h(64.27±14.83)U/m L、术后3d(61.16±14.42)U/m L、术后7d(50.01±11.76)U/m L。术后7d较入院时下降(P0.05)。2.2IMA在对照组患者于入院时(65.34±18.72)U/m L、治疗后3d(62.44±16.74)U/m L、治疗后7d(57.24±15.65)U/m L,药物治疗7d较入院时下降(P0.05)。2.3介入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介入组(术后7d 50.01±11.76 U/m L)较对照组(药物治疗7d 57.24±15.65 U/m 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3.1心脏彩超检测在介入组LVEDD于入院时(60.11±11.55)mm、术后3天(59.89±10.22)mm、术后7天(59.08±10.74)mm,LVEF于入院时(23.82±9.23)%、术后3天(25.44±9.04)%、术后7天(33.82±9.23)%,介入组术后7d LVEF较入院时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2心脏彩超检测在对照组LVEDD于入院时(60.14±11.04)mm、药物治疗3天(59.89±11.16)mm、药物治疗7天(59.18±10.68)mm,LVEF于入院时(23.26±10.14)%、药物治疗3天(24.42±9.70)%、药物治疗7天(25.26±9.17)%。各时期两两对比,显示LVEDD、LVEF经药物治疗后均无明显改善。3.3介入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介入组LVEF(术后7天33.82±9.23%)较对照组(药物治疗7天25.26±9.17%)升高(P0.05)。四、缺血性心肌病患者CEPCs与LVEF呈正性相关性(r=0.34,P0.05);IMA与心功能LVEF水平呈负相关(r=-0.84,P0.01)。结论:1、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升高,血清缺血修饰蛋白水平下降,左室射血分数上升;2、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变化与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呈正性相关,与血清缺血修饰蛋白呈负性相关。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 循环内皮祖细胞 冠脉介入治疗 缺血修饰蛋白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2.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引言11-14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14-20
- 2.1 实验对象及材料14-16
- 2.1.1 研究对象14
- 2.1.2 分组及血清标本收集14-15
- 2.1.3 实验试剂及耗材15
- 2.1.4 主要仪器15-16
- 2.2 实验方法16-19
- 2.2.1 受试者相关信息及病史采集16
- 2.2.2 签署知情同意书16
- 2.2.3 相关指标的测定16-18
- 2.2.4 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8
- 2.2.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8-19
- 2.2.6 实验技术路线图19
- 2.3 统计学方法19-20
- 第三章 结果20-27
- 3.1 对照组和介入组临床资料比较20-21
- 3.2 介入组与对照组不同时期CEPCS的对比21-23
- 3.3 介入组与对照组不同时期缺血修饰蛋白的对比23-24
- 3.4 介入组与对照组心功能的对比24-25
- 3.5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CEPCS、血清IMA与心功能的相关性25-27
- 第四章 讨论27-31
- 第五章 结论31-32
- 参考文献32-38
- 综述38-51
- 参考文献45-51
- 附录: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51-53
- 在读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及参与课题53-55
- 致谢55-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朱曼璐;王文;王拥军;吴兆苏;李惠君;郑哲;蒋立新;胡盛寿;;《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5年07期
2 孙富强;鲜廉杰;陈晓瑞;;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24h内CD34~+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年06期
3 何晋;郑昭芬;郭莹;彭建强;潘宏伟;;非对性性二甲基精氨酸及循环内皮祖细胞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4年11期
4 钱洲楠;任国庆;;SDF-1/CXCR4轴对内皮祖细胞的影响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4年34期
5 黄树斌;;冠心病患者HCY与内皮祖细胞功能及表达水平相关变化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年05期
6 赵子粼;许顶立;郭志刚;沈安娜;;内皮祖细胞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肌能量消耗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07期
7 陈晓彬;蒲晓群;谢秀梅;方叶青;何晋;李秀丽;;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后循环内皮祖细胞变化[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5期
8 郑奇军;刘维永;易定华;俞世强;刘洋;欧阳辉;程亮;蔡振杰;;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两种分离方法及其对比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9 何晋;谢秀梅;方叶青;陈晓彬;刘静;;人脐血两种类型内皮祖细胞的体外分化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07年12期
,本文编号:558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558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