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正常血压者的血压变异性水平与血压节律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8-01 11:24

  本文关键词:正常血压者的血压变异性水平与血压节律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正常动态血压水平 血压变异性 血压节律


【摘要】:目的探讨血压正常人群血压变异性特点及其与血压昼夜波动、年龄和性别的关系。 方法:选择2002年至2011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检查动态血压的正常血压人群1024例。收集动态血压相关数据(包括:全天平均收缩压(24hSBP)、全天平均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24h血压波动标准差(24hBPSD)、白天血压波动标准差(dBPSD)、夜间血压波动标准差(nBPSD)、年龄、性别。采用公式(24hBPwSD)=[(dBPSD×14+nBPSD×6)]/20计算血压波动加权标准差。采用血压波动标准差SD来表示血压变异性,采用公式(SD/血压平均值)来计算血压变异系数(CV)。采用公式(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计算血压昼夜波动性。 结果:1.正常人群血压变异性总体平均水平:24hSBPSD(M=12.84,95%CI:12.63~13.05);24hDBPSD(M=9.06,95%CI:8.93~9.20);24hSBPCV(M=0.1135,95%CI:0.112~0.115);24hDBPCV (M=0.1302,95%CI:0.129~0.132)。 2.不同血压节律的24h血压变异性的平均水平:杓型组(N=447):24hSBPSD(M=14.31,95%CI:14.05~14.56),24hDBPSD (M=9.94,95%CI:9.77~10.12),24hSBPCV (M=0.125,95%CI:0.123~0.127),24hDBPCV (M=0.140,95%CI:0.138~0.142)。非杓型组(N=481):24hSBPSD (M=11.32,95%CI:11.07~11.58);24hDBPSD (M=8.24,95%CI:8.07~8.40);24hSBPCV (M=0.101,95%CI:0.099~0.103);24hDBPCV (M=0.121,95%CI:0.118~0.123)。反杓型组(N=61):24hSBPSD(M=10.20,95%CI:9.54~10.85);24hDBPSD(M=7.21,95%CI:6.76~7.65);24hSBPCV(M=0.095,95%CI:0.090~0.101);24hDBPCV(M=0.111,95%CI:0.105~0.118)。超杓型组(N=35):24hSBPSD(M=19.4,95%:18.34~20.62);24hDBPSD(M=12.42,,95%CI:11.77~13.08);24hSBPCV (M=0.167,95%CI:0.159~0.175);24hDBPCV (M=0.170,95%CI:0.161~0.178)。 3血压昼夜波动对SD的影响:反杓型、非杓型、杓型、超杓型血压24h-SD,Day-SD,24h-WSD随下降百分数的升高而增加,除反杓型与非杓型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反杓型组、非杓型组、杓型组和超杓型组4组中其他任何两组血压变异均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四组间的Night-SD无统计学差别。 4年龄、性别对SD的影响:全天、白天及夜晚收缩压变异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且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各组间舒张压变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性别,男性组较女性组血压变异性高,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1.正常人群血压变异性总体平均水平:24hSBPSD(M=12.84,95%CI:12.63~13.05);24hDBPSD(M=9.06,95%CI:8.93~9.20);24hSBPCV(M=0.1135,95%CI:0.112~0.115);24hDBPCV (M=0.1302,95%CI:0.129~0.132).。 2.血压正常人群杓型和超杓型血压变异性高于非杓型或反杓型。随着年龄增大,血压正常人群收缩压变异性逐渐增大,而与性别无明显相关。
【关键词】:正常动态血压水平 血压变异性 血压节律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544.1
【目录】:
  • 英文缩略表4-6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0
  • 一、前言10-11
  • 二、对象与方法11-12
  • 三、结果12-17
  • 四、讨论17-20
  • 五、结论20-21
  • 参考文献21-23
  • 综述23-26
  • 参考文献24-26
  • 致谢2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继光;;血压变异的临床意义[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年01期

2 王宏宇;;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保护[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年01期

3 龚侃,朱铨英,苏定冯;血压波动性及不同降压药物对血压波动性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7年03期

4 陈鲁原;;血压变异的临床意义与研究进展[J];循证医学;2010年06期

5 苏定冯,缪朝玉;血压波动性的研究[J];高血压杂志;2005年07期

6 赵鑫;易亚萍;曲毅;方宁远;;高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24h加权标准差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9年03期

7 张宇清;;如何看待血压变异度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年12期

8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年08期

9 卓德华,唐丽萍,张维忠;血压变异性研究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1999年06期



本文编号:6040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6040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6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