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03 06:20

  本文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 发病机制 影响因素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因胸痛怀疑冠心病收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脉造影检查无明显狭窄的患者236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且发现慢血流的患者118例为慢血流组,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且血流正常的患者118例作为血流正常组。收集两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阻塞型睡眠呼吸低通气暂停综合征(OSAHS)等]、体重指数(BMI)、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压积(PCT)、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空腹血糖(FBG)、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各冠状动脉TIMI帧数、甲状腺功能、心电图表现等多项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慢血流组年龄[(58.34±12.7)岁vs.(54.71±11.79)岁,P=0.024]、性别比例(67.80% vs.39.83%,P=0.000)、吸烟史阳性率(74.58% vs.42.37%,P=0.000)、心电图异常阳性率(23.73%vs.12.71%,P=0.028)、高血压患病率(49.20%vs.29.70%,P=0.002).OSAHS患病率(22.00%vs.9.30%,P=0.007)、体重指数[(25.15±3.10)kg/m2 vs.(24.34±2.41)kg/m2,P=0.026].红细胞压积[(44.20±5.17)vs.(41.97±4.54),P=0.001]、血小板压积[(0.23±0.06)vs.(0.21±0.05), P=0.036].尿酸[(403.69±114.54)μ mol/L vs.(369.06±104.84)μ mol/L, P=0.016].同型半胱氨酸[(14.86±6.83)μ mol/L vs.(12.23±4.01)u mol/L, P=0.000].左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04±0.16)mm vs.(0.94±0.33)mm, P=0.005].右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10±0.18)mm vs.(0.96±0.31)mm,P=0.000]、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07±0.16)mm vs.(0.95 ± 0.31)mm, P=0.000],左心室后壁厚度[(10.50±1.61)mm vs.(9.79±1.21)mm, P=0.000]均高于血流正常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5±0.24)mmol/L vs.(1.03± 0.3)mmol/L, P=0.037]低于血流正常组;(2)慢血流组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meanTFC与BMI呈正相关关系,meanCIMT与LVPWT呈正相关关系,BMI与TG、UA、LVPWT呈正相关关系,BMI与Hey, HDL-C呈负相关关系,TG与LDL-C、UA呈正相关关系,HDL-C与TG、LDL-C呈负相关关系,UA与HCT、LDL-C、LVPWT呈正相关关系;(3)慢血流患者血管受累情况:LAD单支受累占慢血流组的14.41%; LCX单支受累占慢血流组的78.81%;RCA单支受累占慢血流组的3.39%,LAD及LCX同时受累占慢血流组的0.85%;LAD及RCA同时受累占慢血流组的1.69%;未见LAD及RCA同时受累、三支血管共同受累,最常受累血管为LCX;(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吸烟、Hey、LVPWT、LDL-C可能是慢血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认为随着年龄、Hey、LVPWT、LDL-C的增加,慢血流发生的风险会增加,其中男性发生的风险高于女性,吸烟者发生的风险要高于未吸烟者;(5)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中,LVPWT≤11mm组和LVPWT 11mm组两组的LCX、Mean TF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LDL-C≤3.4mmol/L组和LDL-C3.4mmol/L组两组的cLAD、LCX、RCA、MeanTF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y≤10μmol/L组和Hcy10μmol/L组两组的LCX、MeanTF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性别、吸烟、Hcy、LVPWT、LDL-C是慢血流发生的危险因素;慢血流现象以左回旋支受累最常见;左回旋支血流速度在异常LVPWT水平较正常LVPWT水平偏慢,在异常Hcy水平较正常Hcy水平偏慢。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 发病机制 影响因素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1.4
【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5-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前言10-14
  • 研究对象与方法14-24
  • 结果24-29
  • 讨论29-38
  •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5
  • 文献综述45-56
  • 参考文献52-56
  •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56-57
  • 致谢57-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苏;孙涛;孙俊平;黄觊;刘彤;吴翔宇;张冬花;高云;张京梅;李志忠;;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年11期

2 薛长年;张效斌;马宇;罗晓华;;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年26期

3 祖秀光;刘素云;郝玉明;崔炜;李拥军;李保华;吴金凤;;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意义[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12期

4 龚艳君;洪涛;李建平;张启华;赵文岭;霍勇;;“正常”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8年01期

5 李俊民;屈艳玲;李淑琴;程凌倩;李倩;;冠状动脉慢血流35例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年10期

6 石浩;;关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年02期

7 李建军;;冠状动脉慢血流综合征与炎症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9年01期

8 孙理华;徐新娟;;冠状动脉慢血流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关系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年04期

9 刘金来;;冠状动脉慢血流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9年07期

10 许朝祥;王耀国;杜心清;许有容;;“正常”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坚;唐欧杉;;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研究进展[A];2012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郑丽萍;关瑞锦;;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临床特征[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任喜君;杨庆辉;李学奇;;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与微循环障碍[A];2012年全国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及论文集[C];2012年

4 祖秀光;郝玉明;刘素云;李拥军;崔炜;李保华;吴金凤;;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价值探讨[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宇;内皮素系统与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关系[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成;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临床危险因素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2 杜静茹;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3 孙理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相关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4 刘加斌;双嘧哒莫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5 韩金杰;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关系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2年

6 杨骄霞;冠状动脉慢血流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浓度的相关性[D];吉林大学;2010年

7 李勇;山东汉族人群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范磊;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变化[D];郑州大学;2012年

9 张凯;236例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临床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10 郑丽萍;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临床特征[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833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7833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e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