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左心室收缩期心肌力学功能状态
本文关键词: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左心室收缩期心肌力学功能状态
更多相关文章: 类风湿性关节炎 超声心动图 速度向量成像 应变
【摘要】: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全身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是其累及的重要脏器之一,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 VVI)技术评价早期射血分数正常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期力学功能,为患者心脏病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量化评价,为治疗效果提供有效的观察指标。方法:按照1987年美国风湿学会(ACR)诊断标准,选取射血分数(ej ection fraction, EF)正常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共84例,按照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值,分为三组:A组:RF20IU/ml共51例;B组:RF20-60IU/ml共13例;C组:RF60IU/ml共21例;对照组:结合病史、体格检查,排除心脏病史及其它系统性疾病,选取经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结构及功能均未见异常的健康成年人35例。采集标准的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切面二维动态图像及心尖四腔左室长轴切面(连续三个心动周期)基底、乳头肌及心尖水平各节段;应用VVI成像软件技术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获得左心室短轴切面心内膜下心肌在二尖瓣(基底段)、乳头肌(中间段)及心尖段(心尖段)三个水平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SRSmax)、应变率(SRSrmax),收缩期周向峰值应变(SCSmax)、应变率(SCSrmax),心尖四腔观左室长轴切面各节段的收缩期纵向峰值速度(Vsmax),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Smax)、应变率(SRmax)及收缩期各节段射血分数,并计算各观测参数标准差。结果:(1)径向应变及应变率。A组:左室后壁及下壁(基底、中间段)4个节段SRSmax及SRSrmax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对照组比较仅部分节段基底段(前壁、前侧壁、后间隔),中间段(前侧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共14个节段SRSmax及SRSrmax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除前壁基底段、前间隔心尖段外,其余共16个节段SRSmax及SRSrmax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向应变及应变率。A组:基底段仅前侧壁,而中间段及心尖段大部分节段SCSmax及SCSrmax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B组:除基底段(前壁、后间隔)外,其余16个节段SCSmax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除六个壁基底段及前侧壁心尖段外,其余11个节段SCSrmax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组:仅前壁及前间隔基底段SCSmax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基底段(前壁、后壁、下壁及前间隔),前间隔中间段及前侧壁心尖段SCSrmax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节段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左室纵向应变及应变率的比较。A组:各节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室间隔(基底段)、左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3个节段Smax及SRmax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室间隔(基底段)、左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3个节段Smax及SRmax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左心室部分节段径向峰值应变与RF值呈负相关。(5)左心室部分节段纵向应变值与对应节段EF呈正相关。结论:(1)RA患者左心室壁心肌存在节段性力学功能受损。(2)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时,已经出现局部收缩功能的受损。(3)RA患者部分节段的心肌力学功能受损程度与RF值相关。(4)RA患者左室部分节段的心肌力学功能改变影响对应节段的EF值。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超声心动图 速度向量成像 应变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0.45;R593.22
【目录】:
- 中文摘要3-6
- 英文摘要6-9
- 前言9-11
- 材料与方法11-14
- 结果14-29
- 讨论29-37
-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3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43-44
- 致谢44-45
- 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脏病变的超声心动图研究进展(综述)45-56
- 参考文献53-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学智;刘俐;;速度向量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24期
2 孙晖;赵宝珍;;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在心脏及血管研究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年11期
3 胡业深;章春泉;;速度向量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09年09期
4 白冰;赵宝珍;;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在评价血管运动力学方面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年02期
5 甘书芬;王挹青;;速度向量成像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综述;2010年03期
6 田鹏;杜毅力;;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在血管壁运动状态中的应用现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年03期
7 龙滨;尹立雪;;速度向量成像技术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1年10期
8 李艳萍;倪锐志;;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代谢性疾病心功能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2年01期
9 谢君;徐晓红;;速度向量成像的临床应用及前景[J];中国科技信息;2013年08期
10 朱秀玲;马琳;;速度向量成像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方;李泉水;张家庭;王先明;;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评价[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2 田鹏;杜毅力;;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在血管壁运动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展望[A];2010年贵州省医学会超声学分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阎国辉;智光;徐勇;侯海军;周肖;;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正常人心脏收缩同步性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邹春鹏;黄品同;陈琳;赵雅萍;孙海燕;;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糖尿病人早期颈动脉弹性改变的研究[A];2007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王晓Z,
本文编号:796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796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