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血管病变患者非梗死相关动脉的最佳处理时机
本文关键词:多血管病变患者非梗死相关动脉的最佳处理时机
更多相关文章: 心肌梗死 多支血管病变 非梗死相关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 预后
【摘要】:背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中,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者占30%-60%,这些患者除梗死相关血管外至少合并一处严重的血管病变。与单支病变患者相比,多支病变患者病情危重,合并症或并发症多,预后差,1年的病死率增加2倍。目前指南推荐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的患者择期开通非梗死相关动脉(Non-IRA)[3-4],但其循证依据不足,且国内外对择期干预的时机鲜有研究,因而其处理策略依然存在争议。本研究入选357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对其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及随访,旨在探讨其非梗死相关动脉干预的理想时机。目的探讨AMI合并MV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Non-IRA的理想时机。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AMI合并MVD患者,共357例,其中男262例,女95例,年龄31-84岁,平均年龄59.80岁。1.1入选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国际心肌梗死的定义”的诊断标准。入选患者必须同时具备:(1)症状发作12h内行急诊PCI治疗;(2)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除罪犯血管外至少合并1处狭窄75%的主要血管病变;(3)无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禁忌症。排除溶栓失败后行补救PCI、急诊手术失败、左主干病变、既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慢性闭塞病变的患者。2.分组方法所有患者均于急诊PCI时处理了梗死相关血管,根据是否干预Non-IRA及干预的时机将其分为5组:对照组117例——急诊与择期PCI均未开通Non-IRA; MV-PCI组32例——急诊PCI同时开通Non-IRA;0~7d组28例——排除MV-PCI的患者;8~30d组84例;31~60d组96例。3.资料收集收集患者的病史、体检资料、心电图、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和临床转归等资料。所有患者PCI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术后第二天空腹查血糖、血脂、血肌酐等;记录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包括罪犯血管、病变血管数目等)及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患者院内及随访MACE发生情况。4.药物治疗患者术前均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各300mg负荷量。部分合并糖尿病或合并高血压病的入选者同时接受降糖或降压药物的治疗。术中使用普通肝素100U/kg抗凝,并酌情给予替罗非班(若术中使用则PCI后需继续静脉泵入48h)。术后常规使用他汀类药、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5.冠脉造影及PCI实施冠脉造影使用荷兰飞利浦心血管造影机,采用Judkins法,由术者根据经验以Seldinger技术建立动脉通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罪犯血管,依据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学会(ACC/AHA)标准[6]对病变分型,根据血管病变情况植入合适的药物洗脱支架。6.随访多采用门诊及电话随访,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患者顽固性心绞痛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主要观察终点为2年内的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衰、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事件。随访2年。7.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分析,计量数据的比较采用F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进行分析;生存曲线用GraphPad Prism5.0软件以Log-Rank时序检验进行生存时间的比较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院内MACE发生率对照组最低(3.4%),其次为31-60d组(4.2%),MV-PCI组最高(18.8%)(P=0.02)。随访MACE发生率对照组最高(59.8%)(P0.01)。累积MACE发生率在31-60d组最低(18.80%)(P0.01)。结论PCI开通非梗死相关动脉能够改善预后;急诊PCI一次性完全血运重建风险较大;心肌梗死后31-60天为干预AMI患者非梗死相关动脉的较理想时机。
【关键词】:心肌梗死 多支血管病变 非梗死相关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 预后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1.4
【目录】:
- 中文摘要6-9
- Abstract9-13
- 符号说明13-14
- 第一章 前言14-18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18-22
- 第三章 结果22-29
- 第四章 讨论部分29-37
- 第五章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3
- 综述 急性心肌梗死后非梗死相关动脉的介入治疗策略及争议43-49
- 参考文献46-49
- 致谢49-5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0-51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欣,李玉光,杨学萍,王伟,王东明,张元春;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的判断价值[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年06期
2 黄斌,梁雪,李新,沈航;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侧壁导联心电图“镜像”改变对梗死相关动脉的预测价值[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5年01期
3 牛玉岭;李田昌;郑建勇;马志敏;;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判断梗死相关动脉的心电图特征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09期
4 杨海霞;;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判断梗死相关动脉的心电图特征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2011年12期
5 魏敏,雷著宾,刘现亮,王树红;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早期T波衍变与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的关系探讨[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1年03期
6 彭建军,李田昌,胡大一,商丽华,贾三庆,庞文跃,杨明,王乐丰,陈方;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后即刻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比较研究[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3年03期
7 车琳,邓兵,左洪鹏;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对梗死相关动脉及闭塞部位的预测[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5年10期
8 葛斌;景彩;靳凤琳;刘鹏;董炳庆;杨朝霞;;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延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对晚期心功能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Kurotobi T. ,Sato H.,Kinjo K. ,王亭忠;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侧支循环减少[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5年01期
10 何敏;朱韵;吴莹;闵洁;朱红波;钱骥鸣;周丽;徐丽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与心电图表现对应关系分析[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段恋;;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梗死相关动脉的心电图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赵雪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诊断与梗死相关动脉的急诊判断(英文)[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急救危重病医学学术会议暨创伤脓毒症、中毒救治新进展推广学习班、灾害医学研究进展高级研讨班论文汇编[C];2012年
3 杨新春;刘宇;王乐丰;葛永贵;李惟铭;徐立;崔亮;徐琳;王铁;刘胜辉;贾慧敏;;心脏缺血后适应减轻再灌注损伤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4 胡宪清;傅慎文;;体表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预测价值[A];2009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增刊[C];2009年
5 周国伟;孙宝贵;温沁竹;张建军;金炜;张国兵;王毅;徐浩;储光;;16例梗死相关动脉为优势左回旋支的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6 姜东炬;贾玉琳;胡高频;付荣;张燕波;薛博文;孙飞;王冬冬;陶爱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恢复TIMI 3级血流后延迟支架置入的疗效观察[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傅向华;王志刚;汪雁博;王学超;范卫泽;谷新顺;李伟;赵玉君;;早期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对不同梗死相关动脉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胡宪清;傅慎文;;体表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预测价值[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惠杰;杨向军;张华;杨俊华;蒋延波;蒋彬;;静脉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对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的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晓珍;急性心梗病人梗死相关动脉内的微粒促进内皮细胞迁移和血管新生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臧嘉斌;体表心电图预测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2 李晓宁;多血管病变患者非梗死相关动脉的最佳处理时机[D];山东大学;2016年
3 刘晓辉;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梗死相关动脉心电图分析[D];辽宁医学院;2012年
4 靳晶;体表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梗死相关动脉的诊断价值[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5 王志刚;早期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对不同梗死相关动脉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6 马东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猪心肌梗死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7 姜薏;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支冠脉病变患者非梗死相关动脉不同介入时机的临床疗效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8 孙新鑫;标准12导联心电图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9 李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前后梗死相关动脉血TNF-α、CRP及IL-17的浓度动态变化[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325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832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