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脉软胶囊治疗热毒阻络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本文关键词:康脉软胶囊治疗热毒阻络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康脉软胶囊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热毒阻络型)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中医以及西医的诊断标准,观察对象为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围血管病科和齐齐哈尔中医院皮肤周围血管病科被诊断为热毒阻络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门诊和住院患者,中医属“脉痹”范畴,热毒阻络型。时限从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男14例,女34例,发病年龄小于40岁。按住院或就诊先后顺序,查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辅口服康脉软胶囊。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口服脉络宁颗粒治疗。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95.7%,对照组总有效率87.5%,经Ridit分析P0.05,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说明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中药在康脉软胶囊在改善症状、体征方面疗效显著。经Ridit分析P0.05,两组单个症状、体征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说明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3.治疗组治疗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管壁厚度和管腔狭窄程度上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康脉软胶囊在治疗热毒阻络型TA上疗效明显。结论:康脉软胶囊治疗热毒阻络型多发性大动脉炎有效,且在改善这一型TA的症状、体征方面,疗效优于脉络宁颗粒。
【关键词】:康脉软胶囊 多发性大动脉炎 临床疗效观察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3.5
【目录】:
- 缩略语表5-6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前言9-10
- 文献综述10-22
- 1. 中医学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认识及研究进展10-14
- 1.1 中医学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历史沿革10
- 1.2 多发性大动脉炎病因病机的认识10-11
- 1.3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常见中医辨证论治11-13
- 1.4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中医针灸治疗13-14
- 2. 西医学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认识及研究发展14-22
- 2.1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概念和历史沿革14-15
- 2.2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特点15-17
- 2.3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症状、体征、临床分型17-19
- 2.4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诊断、临床分期与病理分期19-20
- 2.5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西医治疗进展20-22
- 临床研究22-30
- 1. 诊疗标准与病例选择22-23
- 1.1 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22
- 1.2 病例选择标准22-23
- 1.3 疗效观察指标23
- 1.4 疗效判定标准23
- 2 一般资料23-25
- 2.1 分组23-24
- 2.2 治疗过程24
- 2.3 药品来源24-25
- 2.4 检查项目与方法25
- 3 统计分析25
- 4 结果25-29
- 4.1 两组性别比较25
- 4.2 两组年龄比较25-26
- 4.3 两组病程比较26
- 4.4 治疗前两组临床类型比较26
- 4.5 治疗后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26-27
- 4.6 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的变化27
- 4.7 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的变化27-28
- 4.8 治疗前后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的变化28
- 4.9 治疗前后两组症状、体征比较28-29
- 5. 疗效评定29-30
- 讨论与体会30-38
- 1. 多发性大动脉炎研究目的及意义30
- 2. 康脉软胶囊与脉络宁颗粒对比治疗热毒阻络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疗效性分析30-32
- 3. 康脉软胶囊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热毒阻络型)对实验室指标的影响32-34
- 3.1 红细胞沉降率32-33
- 3.2 C反应蛋白33
- 3.3 康脉软胶囊对热毒阻络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彩超结果的影响33-34
- 4. 康脉软胶囊和脉络宁颗粒组方特点以及现代药理研究34-35
- 4.1 康脉软胶囊组方特点及现代药理研究34-35
- 4.2 脉络宁颗粒的功效主治35
- 5. 康脉软胶囊单味中药的药理药效研究35-37
- 6. 结语37-38
- 存在问题与展望38-39
- 结论39-40
- 致谢40-41
- 参考文献41-4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9-51
- 个人简历51-52
- 附录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增颖,刘铭;肺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一例[J];兰州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王湛,刘丽艳,薛秀波;多发性大动脉炎一家两代3例报告[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张清友,张宴,朱英华,李万镇,孙桂香;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发自身免疫性内耳病一例[J];中华儿科杂志;2002年02期
4 刘暴 ,管珩;多发性大动脉炎外科治疗的进展(文献综述)[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2年04期
5 陈志术;多发性大动脉炎误诊一例报告[J];临床误诊误治;2002年02期
6 李振伟;多发性大动脉炎1例误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2年05期
7 周涛;刘春梅;孙连庆;刘政;;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48例[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8 林芬,余国珍,陈伏宇,魏蔚,曾小峰;多发性大动脉炎并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二例[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年09期
9 刘晓梅;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实验室检查[J];中国社区医师;2003年07期
10 刘华珍,徐子亮;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合并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1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红梅;魏珉;周晓英;;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28例临床分析[A];第十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薛凤;赵钢;张龙凤;;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研究进展[A];201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永兰;杜忠东;袁越;;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38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4 解直彬;苏玉文;张金萍;张杰;;核素心血管造影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10例[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5 初洁秋;韩莉;刘显夷;;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经验[A];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6 朱卫华;沈来根;;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13例诊断治疗[A];2006(第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赵伟军;侯应龙;;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并发症及合并症(附21例报告)[A];中国保健医学研究会心脏学学会全国第一届心脏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8 高文凯;陆莉莉;付姝玉;王新婷;蒋巍;;1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儿的护理[A];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朱卫华;汪伟;傅松龄;沈来根;;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19例诊断和介入手术治疗[A];2008年浙江省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陈娟;;多发性大动脉炎致高血压脑缺血病变1例[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1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菊香邋李萍;“多发性大动脉炎”女性多见[N];家庭医生报;2008年
2 王振岭 邢冬梅;三项并举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N];健康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王璐;多发性大动脉炎可引发高血压[N];保健时报;2009年
4 王振岭;车义红;邢冬梅;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N];中国医药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欢;康脉软胶囊治疗热毒阻络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宋佳乐;多发性大动脉炎引起左冠脉主干及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完全闭塞一例[D];浙江大学;2012年
3 马方;多发性大动脉炎59例回顾性临床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4 崔朝兵;2009年版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优化方案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王莹;57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6 薛凤;康脉软胶囊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秦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外周动脉病变42例回顾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81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881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