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种类及类型与糖皮质激素治疗临床疗效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种类及类型与糖皮质激素治疗临床疗效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 糖皮质激素 抗凝剂 改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法
【摘要】:目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ITP患者外周血中可检测到的关于血小板的特异性抗体,目前认为主要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是抗GPIIb/IIIa和GPIba抗体两种。已有文献报道抗GPIIb/IIIa和GPIba抗体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来介导ITP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的破坏,但具体不同的途径未明确表明,因此本实验中我们通过检测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的种类(GPIIb/IIIa,GPIba)来比较糖皮质激素在不同抗体间的疗效的差异性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我们并进一步检测ITP患者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的类型(Ig G,Ig M),深入地观察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类型是否与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是否也存在着统计学有意义的差异性。对象和方法:本次研究为320例入组ITP患者,其中男性病人:105例,女性病人:215例,中位年龄45(13 91)岁,接受地塞米松治疗(DXM:40mg*4天,后醋酸泼尼松1mg/kg.d,然后逐渐减低剂量至5-10mg/d,维持3-4周考虑停药)。入组患者其中的140例(女99例,男41例)检测了血小板抗体种类,其患者外周血分别采用EDTA-k2和肝素抗凝处理各一管,其中185例患者(女124例,男61例)进一步检测了外周血中血小板抗体的类别,其血样标本均采用的是EDTA-k2抗凝剂抗凝。在地塞米松治疗前我们采集ITP患者的外周血血标本。实验中我们对抗GPIIb IIIa和GPIba特异性自身抗体种类及其类型(Ig G,Ig M)进行检测,均采用改良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MAIPA)法,临床回顾性观察,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种类(GPIIb/IIIa,GPIba)及类型(Ig G,Ig M)对地塞米松治疗疗效的的反应,并分析其差异性是否存在着统计学上意义。结果:320例ITP患者接受40mg DXM*4d治疗后,外周血检测出单一抗GPIIb IIIa抗体,单一抗GPIb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9.4%(62/320),18.4%(59/320);双抗体阳性为26.3%(84/320);双抗体阴性为35.9%(115/320)。分析发现单一抗GPIIb IIIa抗体阳性组(48/62)的疗效优于单一抗GPIba抗体阳性组(18/59)(χ2=26.833,P0.05);单一抗GPIIb IIIa抗体阳性组(48/62)与双抗体阳性组(39/84)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4.227,P0.05);单一抗GPIba抗体阳性组与双抗体阳性组间治疗有效率分别为:30.5%(18/59),46.4%(39/84),疗效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χ2=3.664,P0.05);单一抗GPIIb IIIa抗体阳性组(48/62)与双抗体阴性组(93/115)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296,P0.05),单一抗GPIba抗体阳性组与双抗体阴性组间治疗有效率分别为:30.5%(18/59),80.7%(93/115),疗效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χ2=42.818,P0.05);其中140例ITP患者EDTA-k2抗凝组检测出55例抗GPⅡb/Ⅲa抗体阳性,肝素组检出GPⅡb/Ⅲa阳性76例,同时检测出阳性42例,20例为EDTA-k2检测出阳性而肝素检测出阴性,9例为EDTA-k2检测阴性而肝素检测出阳性,两者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χ2=9.38,P0.05)。140例ITP患者EDTA-k2组检出62例抗GPIba抗体阳性,肝素组检出51例抗GPIba抗体阳性,同时检测出两者阳性42例,13例为EDTA-k2组检出阳性而肝素组检出阴性,34例为EDTA-k2组检出阴性而肝素组检出阳性,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c2=3.44,P0.05)。185例患者EDTA-k2抗凝组检出单一Ig G抗体阳性:53例,治疗有效率56.7%(30/53),单一Ig M抗体阳性:22例,治疗有效率59.1%(13/22),Ig G+Ig M抗体阳性:41例,治疗有效率80.5%(33/41),双抗体阴性:69例,治疗有效率76.8%(53/69)。单一Ig G抗体阳性组与单一Ig M抗体阳性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9,P=0.8430.05),单一Ig G抗体阳性组与Ig G+Ig M抗体阳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6,P=0.0150.05),单一Ig G抗体阳性组与双抗体阴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8,P=0.0180.05),单一Ig M抗体阳性组与Ig G+Ig M抗体阳性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27,P=0.0680.05),单一Ig M抗体阳性组与双抗体阴性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29,P=0.1050.05),Ig G+Ig M抗体阳性组与双抗体阴性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4,P=0.6520.05)。结论:成人ITP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出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为GPIba型时,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可能给患者带来的利益更小即治疗效果差。改良MAIPA法实验中,如果我们采用EDTA-k2抗凝剂处理患者的外周血,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GPIIb/IIIa)检测结果可能会受到二价阳离子络合剂的影响而出现假阴性。
【关键词】: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 糖皮质激素 抗凝剂 改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法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58.2
【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5-6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2
- 前言12-16
- 材料和方法16-21
- 结果21-28
- 讨论28-33
- 小结33
- 本课题的不足之处33-34
- 对课题的进一步设想34-35
- 参考文献35-39
- 附录39-40
- 致谢40-41
- 综述41-49
- 参考文献47-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鹏;;检出抗-E相对特异性自身抗体1例[J];中国输血杂志;2013年07期
2 阮敏;朱凌燕;陶莉莉;鲍静;夏瑞祥;倪合宇;曾庆曙;;糖皮质激素对不同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年04期
3 李鹏;;检出呈抗-E相对特异性自身抗体1例[J];中国输血杂志;2012年S1期
4 蔡雪仰;;2例自身抗-e合并非特异性自身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贫血[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年02期
5 侯明,石艳,彭军,李蔚,马道新,张茂宏;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抗体克隆性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4年02期
6 周燕;钟周琳;申卫东;;ITP患者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及意义[J];广西医学;2010年06期
7 侯明,彭军;人类血小板分子免疫学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4年05期
8 呼志西;;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血清型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2年06期
9 彭卫华;谭立明;陈建华;李俊明;鞠北华;胡意;罗忠勤;;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实验研究[J];山东医药;2012年44期
10 尧颖;杨晋辉;徐智媛;尤丽英;胥莹;唐映梅;陈学平;李祥金;;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血清免疫学检测的临床意义[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海英;王露霞;徐德兴;;成年人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特异性自身抗体的筛查分析[A];广东省肝脏病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石艳;侯明;彭军;李蔚;马道新;张茂宏;;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克隆性分析[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王蕊;秦平;冀学斌;侯明;;血小板膜表面自身抗体表达与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ITP疗效的关系[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4 郭嘉隆;毕黎琦;贾汝琳;栗占国;;抗细胞膜DNA抗体在特异性自身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意义[A];第十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檀玉芬;闫惠平;张海萍;刘妍;马冬梅;;特异性自身抗体抗sp100、抗gp210对PBC诊断的意义[A];全国临床免疫检验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临床免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种类及类型与糖皮质激素治疗临床疗效的关系[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2 高珍;小剂量RTX治疗不同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ITP患者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鲍静;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4 屈明明;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5 孙琳;ITP中自身抗体介导的非补体依赖的血小板凋亡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860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886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