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左室肥厚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左室肥厚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缺血性脑卒中 左心室肥厚 动态血压参数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合并左室肥厚(LVH)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干疗内科一病区)住院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147例。ISH的诊断标准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结果判断。分别采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体重指数(BMI)等一般信息,记录头颅CT结果、24小时动态血压参数、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及血脂、尿酸(UA)等实验室指标结果。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以LVMI作为判定左室肥厚(LVH)的指标(男性115g/m2,女性95g/m2),将入选患者分为左室肥厚组(n=61,男性19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75.59±7.76岁)和非肥厚组(n=86,男性38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73.80±8.80岁),分析LVH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关系。[结果](1)左心室肥厚组较无肥厚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更高(p=0.042),在排外对脑卒中有显著影响的糖尿病这一危险因素后,左室肥厚组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更加显著(p=0.000)。(2)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程、糖尿病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其中年龄越大发生脑卒中风险越高(OR=1.070,95%CI:1.017-1.125,p=0.009);高血压病程愈长,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亦愈高(OR=1.047,95%CI:1.006-1.089,p=0.023);合并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较无糖尿病者高2.3倍(OR=2.333,95%CI:1.041-5.226,p=0.040)。(3)ROC曲线分析表明:左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质量(LVM)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厚度(RWT)这五个可反映LVH的指标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VST、LVPWT、LVM、LVMI均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准确性均低(0.5AUC0.7);相对而言LVMI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最高(AUC=0.586)。(4)非肥厚组夜间平均收缩压水平为(129.21±9.68):mmHg,左室肥厚组夜间平均收缩压水平为(132.59±9.59)mmHg,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5) 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LVMI与夜间平均收缩压水平呈正相关(r=0.164,p=0.047)。[结论]1、老年ISH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LVH有关,在排外对脑卒中有显著影响的糖尿病这一危险因素后,合并LVH者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更加显著,LVH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预测因子;2、老年ISH患者,LVH的发生与夜间平均收缩压水平呈正相关;3、年龄、高血压病程、糖尿病是引发ISH患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对老年ISH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关键词】: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缺血性脑卒中 左心室肥厚 动态血压参数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4.1;R743.3
【目录】:
- 缩略词表5-7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2
- 前言12-14
- 材料与方法14-17
- 结果17-24
- 讨论24-31
- 结论31-32
- 参考文献32-37
- 综述37-46
- 参考文献43-46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46-47
- 致谢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绍则,陆健,卢永彪;缺血性脑卒中302例分析[J];现代康复;2000年13期
2 宋彩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体会[J];哈尔滨医药;2001年03期
3 王玉玲;老年人饮食、生活习惯与缺血性脑卒中[J];医学综述;2001年04期
4 谭清华,赵忠新,邵福源,李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和激活诱导分子的表达[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年01期
5 王凤芹,刘翠梅;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个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2年07期
6 王德仙;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指导[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03期
7 罗春华,李国静,赵武,陈华蓉;1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和血糖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综合临床;2003年04期
8 陈义禄;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35例诊治体会[J];临床中老年保健;2003年04期
9 陈小转,陈志祥;30例缺血性脑卒中的血液流变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3年03期
10 郭罗勇,钟红跃;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健蓉;许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规律临床研究及对策[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肖艳;张晓莺;何瑛;李燕云;徐隽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孟昭义;李琳;张国斌;;缺血性脑卒中病理[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申素玲;;健康教育对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再复发的影响[A];危重病人监测、急救技术与基础护理暨21世纪护理理念发展与资源开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5 沈介明;熊立凡;;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活化蛋白C抵抗现象[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袁荣峰;谢春;;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与缺血性脑卒中[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李泽军;褚泰伟;刘新起;王祥云;;缺血性脑卒中示踪剂的设计、合成、与药理学研究[A];第七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张子莲;;健康教育对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再复发的影响[A];全国第11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白亮;;基层医院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和康复中存在的问题[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石娟;孔德磊;马跃文;王玮;;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新;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2 丁香;缺血性脑卒中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益[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 王拥军 葛宗渔 整理;远离缺血性脑卒中要把“坏胆固醇”控制好[N];光明日报;2014年
4 卫讯;未来三年我国将完成100万人脑卒中筛查[N];中国医药报;2010年
5 杨声瑞 赵强;缺血性脑卒中病因有新发现[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附二医脑科康复中心 王小同;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进展[N];温州日报;2005年
7 杨声瑞;赵强;预警脑卒中发生研究有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王文郁;缺血性脑卒中要对症治疗[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9 付东红;血压血脂异常是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蓝天;脑卒中不等于脑出血[N];民族医药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平;缺血性脑卒中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童叶青;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炎症因子及候选基因多态性与环境暴露交互作用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毛蕾蕾;调节性T细胞输注移植对缺血性脑卒中tPA溶栓后出血转换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复旦大学;2014年
4 彭洁;特殊人群高血压的治疗及预后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张振昶;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易感基因及蛋白质组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韩新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athepsin S/Cystatin C水平与动脉斑块性质及短期预后关系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7 张顺;磁共振非高斯分布扩散峰度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8 黄明;CXCL12/CXCR4拮抗剂AMD3100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9 柏盈盈;内皮祖细胞和p38 MAPK抑制剂联合治疗糖尿病小鼠缺血性脑卒中及其影像学评价[D];东南大学;2015年
10 金鑫;胆碱对缺血性脑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药理学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2 余德标;“扶正补土”针灸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平衡功能的影响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黄冰;基于干细胞的新型靶向复合生物基因载体的构建与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郭泽铭;血清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的关系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5 马亚新;Lokomat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6 廖少钦;电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功能恢复的DTI评价[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刘丽娟;多模式MRI指导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8 支晓东;支架预防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长期随访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9 陈丽霞;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关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10 范玉佳;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基因启动子区SNPs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研究及初步功能鉴定[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621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962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