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疤痕对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电和机械同步性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心肌疤痕对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电和机械同步性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非缺血性心肌病 心肌疤痕 心脏电活动 心脏机械同步性
【摘要】:背景: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为0.4-2%。各种类型的心脏疾病(如缺血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严重瓣膜性心脏病等)都会引起心脏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尽管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慢性心力衰竭仍有较高的死亡率,近二十年,CRT已成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一种治疗手段。在心力衰竭心室重构的过程中,心室肌纤维化最初是作为一种代偿过程,但最终会导致心脏组织僵硬,损害心脏功能。缺血性心肌病,尤其是心肌梗死后心肌疤痕明确,而对非缺血性心肌病(即扩张型心肌病)的心肌纤维化认识还不够,其实非缺血性心肌病的心肌纤维化也是客观存在的。心肌纤维化或疤痕可能会对心脏电活动产生影响。在心功能不全患者,QRS时限延长(≥120ms)的比例大约为40%,呈现电不同步现象。同时一部分患者存在心脏机械收缩失同步现象。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在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心肌疤痕负荷与心脏电活动和左心室机械活动的关系。方法:入选99例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SPECT-MPI静息核素相位分析技术分析左心室心肌疤痕负荷及左心室室内同步性;标记体表心电图,测量QRS时限与形态。按照QRS形态分为4组:LBBB(左束支阻滞)组(n=51例),RBBB(右束支阻滞)组(n=6例),IVCD(室内传导阻滞)组(n=11例),NORMAL(正常形态)组(n=31例)。分析左室心肌疤痕负荷与QRS时限、左室同步性的相关性。同时在不同QRS形态下,分析心肌疤痕负荷与心脏电活动(QRS时限)与左心室机械活动的相关性。左心室机械同步性用相位(phase)和带宽(bandwidth)表示。通过多重回归方法,分析与QRS时限增宽、左心室失同步性相关的因素。结果:1.左室心肌疤痕负荷与QRS时限呈正相关,P=0.04,r2=0.04;左室心肌疤痕负荷与左心室失同步性指标phase、bandwidth呈正相关,分别为r2=0.57,P=0.017、r2=0.052,P=0.023。2.不同QRS波形态亚组心肌疤痕负荷与QRS时限的相关性:LBBB、RBBB、IVCD和正常QRS波形四种不同QRS波形态亚组中未发现左室心肌疤痕负荷与QRS时限有相关性(LBBB组,P=0.625;RBBB组,P=0.052;IVCD组,P=0.78;NORMAL组,P=0.124)。3.不同QRS波形态亚组心肌疤痕负荷与心室机械活动同步性相关性:LBBB、IVCD和正常QRS波形三种不同QRS波形态未发现左室心肌疤痕负荷与左心室同步性有相关性(phase相关性:LBBB组,P=0.14;IVCD组,P=0.85;NORMAL组,P=0.83;bandwidth相关性:LBBB组,P=0.15;IVCD组,P=0.92;NORMAL组,P=0.74)。RBBB形态亚组中发现左室心肌疤痕负荷与左心室同步性有相关性(phase相关性:RBBB组,P=0.02;bandwidth相关性:RBBB组,P=0.0003)。结论:1.在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疤痕负荷越重,束支阻滞比例越高。2.在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疤痕对心室电机械失同步性影响较小。
【关键词】:非缺血性心肌病 心肌疤痕 心脏电活动 心脏机械同步性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1.6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表4-5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10
- 第一部分 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心肌疤痕与心脏电活动的研究10-26
- 前言10-12
- 资料与方法12-17
- 结果17-23
- 讨论23-25
- 结论25-26
- 第二部分 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心肌疤痕与左室机械活动的研究26-38
- 前言26-28
- 资料与方法28-31
- 结果31-36
- 讨论36-37
- 结论37-38
- 研究局限性38-39
- 参考文献39-45
- 文献综述45-66
- 参考文献56-6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66-67
- 致谢信67-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孙雅萍;史浩颖;刘健;舒先红;陈灏珠;;缺血性与非缺血性心肌病左心室延迟收缩的比较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8年05期
2 Nagasaki M.;Nishimura S.;Ohtaki E. ;韩瑞娟;;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肌病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超声心动图决定因素不同[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6年08期
3 朱舒舒;鲁翔;;18例非缺血性心肌病临床诊疗体会[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年05期
4 黄楚珠;黄伟哲;梁结玲;肖大伟;;阿霉素诱导非缺血性心肌病模型小鼠方法的建立及其可行性评价[J];中国药房;2010年37期
5 冯健;郑杰;李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测定在鉴别缺血性与非缺血性心肌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0年27期
6 川玲,朱家瑞,高淑芬,赵文锐,许根祥,王霞;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肌病核素心肌断层显像的定量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1998年01期
7 李晓清;;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致心律失常性基质的特征: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的意义[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1年06期
8 ;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肌病PET显像与病理的关系[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1994年01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胜梅;宿燕岗;巩雪;石洪成;葛均波;;心肌瘢痕负荷对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十次全国学术年会会议汇编[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权鹏;心肌疤痕对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电和机械同步性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2 夏林虎;碎裂QRS波对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室同步性的评价[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796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979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