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鼻甲外移术与鼻通气功能改善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5 12:13
本文关键词:下鼻甲外移术与鼻通气功能改善的相关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下鼻甲手术 鼻腔 鼻塞 体层摄影术 鼻声反射 鼻阻力
【摘要】:背景及目的 鼻塞是严重影响病人鼻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常见问题,下鼻甲手术是改善鼻塞最常用的手术之一。以往下鼻甲手术常采用部分切除、减容(冷冻、激光、消融等)等手术方式,目的是以鼻粘膜和鼻甲结构的损失换得鼻通气,结果常导致鼻功能的严重受损。近年来随着鼻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对于鼻腔结构和功能的了解不断深入,人们开始意识到在手术过程中保留下鼻甲结构和功能完整的重要性。下鼻甲外移术,既拓宽鼻腔通气通道又保留了下鼻甲完整结构和鼻粘膜的面积,理论上为-理想手术方式,但是对于手术前后鼻腔结构变化程度,鼻通气功能与下鼻甲形态的相关性的临床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鼻内镜、鼻腔CT测量、鼻阻力、鼻声反射以及鼻VAS评分等方法,从鼻腔结构、鼻客观功能以及病人自我感受等方面,研究鼻通气功能与下鼻甲形态位置的关系,对下鼻甲外移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估。进而探讨下鼻甲外移术后鼻腔结构的变化与鼻通气功能改善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选取50例主诉为鼻塞,鼻内镜及CT检查表现为下鼻甲肥大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行下鼻甲外移术。分别对病人术前术后行鼻内镜检查测得下鼻甲前缘黏膜至鼻中隔之间距离(DTNS);CT进行定位测量:1、冠状位筛漏斗中心层面双侧下鼻甲软组织内侧缘之间最小距离(MDTT);2、冠状位筛漏斗中心层而双侧下鼻甲骨之间最小距离(MDTB);3、轴位鼻阈处下鼻甲之间最小距离(NLDT);4、下鼻甲厚度(ITT),以评价手术前后鼻腔结构的变化。采用鼻声反射仪(AR)及鼻阻力计(RM)对术前术后鼻腔通气功能进行客观评价。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术前术后鼻塞主观症状严重程度的进行评价。检查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用Spearman秩相关评价患者双侧VAG评分与鼻吸气相有效阻力(IER)、鼻呼气相有效阻力(EER)及DTNS的关系;分析鼻吸气相总阻力、鼻呼气相总阻力与MDTT、 MDTB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右侧DTNS、左侧DTNS、MDTT、MDTB、NLDT、右侧ITT、左侧ITT、IER,EER、0-5cm鼻腔容积(0~5cm nasal cavity volume,0~5cmNCV)、鼻腔最小截面积(nasal minimal cross-sectional area, NMCA)、右侧VAS、左侧VAS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827、-8.590、-17.525、-23.562、-8.374、8.693、6.684、12.021、14.510、-6.074、-2.285、14.042、9.925,P值均0.05),鼻腔最小截面积到前鼻孔的距离(DCAN)手术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0.349,0.05);患者双侧VAS评分与IER、EER呈正相关关系(左侧:r值分别为0.541、0.660;右侧:r值分别0.940、0.688,P值均0.05),患者VAS评分与DTNS呈负相关趋势(r值为-0.861,P值0.05);鼻吸气相总阻力与MDTT、MDTB均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65、-0.546,P值均0.05);鼻呼气相总阻力与MDTT、MDTB均有一定的负相关趋势(r值分别为-0.562、-0.546,P值均0.05)。 结论 1,鼻内镜检查及CT测量是手术后证明鼻腔结构改变的客观方法。 2,鼻声反射、鼻阻力、VAS评分是客观和主观评价鼻通气功能的可靠方法。 3,下鼻甲外移术可以增宽总鼻道,增加鼻腔通气截面积,是改善鼻腔通气功能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6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曹春婷;张罗;韩德民;;成年人鼻声反射测量的面积-距离曲线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7年06期
2 范大川;于健;李慧军;韩国钧;;鼻声反射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3 王秋萍,李泽卿,王天友,汤健,程向荣,周文光;下鼻甲位置不良对鼻通气功能的影响[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2年05期
4 孙秀珍;刘迎曦;苏英锋;于申;王吉U,
本文编号:12919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29191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