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东菱迪芙治疗突发性耳聋对血液流变学及凝血机制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0-31 09:07
【摘要】: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东菱迪芙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凝血机制的变化。方法对7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含量(FIB)的检测。结果突发性耳聋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前凝血机制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区别,治疗后APTT无显著区别,PT、TT、FIB有显著区别。PT、TT明显延长,FIB显著下降。结论患者血液黏度增高,引起内耳微循环障碍,是造成突发性耳聋的重要原因。选择东菱迪芙溶栓治疗突发性耳聋时PT、TT、FIB可作为疗效观察和安全用药的检测指标。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hemorheology and coagulation mechanism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sudden deafness. Methods the indexes of hemorheology and prothrombin time (PT),)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TT), fibrin content (FIB) in 78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fness before and after thrombolytic therapy were measured. Results the whole blood viscosity, plasma viscosity, erythrocyte aggregation index and erythrocyte deformability index in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fnes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coagulation mechanism before treatment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normal control group,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PTT and PT,TT,FIB after treatment. PT,TT was prolonged and FIB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the increase of blood viscosity and the disturbance of inner ear microcirculation are the important causes of sudden deafness. PT,TT,FIB can be used as an index of efficacy and safety in the treatment of sudden deafness.
【作者单位】: 湖州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分类号】:R764.43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自川;突发性耳聋与血液流变学关系[J];临床荟萃;1999年15期

2 陆良钧;于银坤;钟志生;周书芳;陈兵;;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在突发性耳聋发病机理中的作用[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高中芳;苏荣;张建荣;;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7年03期

2 许元腾;张榕;王英歌;梁晓华;林少莲;舒博;;巴曲酶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的短期疗效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19期

3 戴晓蓉;张瑞;胡嘉云;;以单侧耳聋为前驱表现的后循环脑梗死2例[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余瑜;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努尔比亚·米尔扎木;青少年突发性耳聋预后相关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3 宋俊芳;丁咯地尔与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比较[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4 王然;老年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特点及疗效探讨[D];泸州医学院;2010年

5 曹恒恩;桥臂梗死16例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贺广湘,龚询虎,,谢金诚,张和平;突聋的血液流变学观察[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茂红,柯开富;东菱迪芙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2年05期

2 王鸿香;谢素嫦;吴小莲;;东菱迪芙治疗突发性耳聋102例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09期

3 王向阳,石丽亚,徐珀;东菱迪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4年02期

4 黄少鹏;叶青;陈娟;王一红;;东菱迪芙治疗突发性耳聋25例疗效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09年05期

5 王丽妍,尹玉萍,李婷;东菱迪芙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学;2003年04期

6 杨彬;;东菱迪芙治疗突发性耳聋28例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06年06期

7 陈永玲,王昌富,邓明凤;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相关指标分析[J];微循环学杂志;2004年03期

8 丁琪,袁爱洁;突发性耳聋血液流变学变化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1994年02期

9 李同丽;东菱迪芙治疗内听动脉血栓性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年07期

10 王恩彤;对《东菱迪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统计学的质疑[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向东;张治成;李莹;任为;丁玲;杨晓;;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相关指标的临床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岳利华;;突发性耳聋122例临床分析[A];华东六省一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暨2008年浙江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杨晓;张治成;郭向东;李莹;丁玲;任为;;针灸配合西医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丽亚;;突发性耳聋综合治疗及心理护理[A];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成立60周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赵仓焕;盛佑祥;彭菊秀;;针刺配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50例临床观察[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九次学术交流会暨“针灸治疗痛症及特种针法”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4年

6 佟金;;突发性耳聋的心理护理体会[A];全国眼耳鼻喉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伍映芳;李云英;;突发性耳聋中医药研究现状(摘要)[A];第15届全国中医耳鼻喉科学术研讨和继续教育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李正贤;刘阳云;;中西医药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分析[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龚远青;谢强;;突发性耳聋预后相关因素的回顾性研究[A];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七次学术交流会暨广东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伍映芳;李云英;;突发性耳聋中医药研究现状(摘要)[A];中医耳鼻喉学术传承与研究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傅德明;中药治疗突发性耳聋[N];中药报;2001年

2 邢远翔;突发性耳聋与生活方式有关[N];健康报;2003年

3 张文馨;突发性耳聋早防治[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4 河北 刘峰;突发性耳聋是咋回事[N];家庭医生报;2003年

5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 廖福龙;血液流变学血管中的大世界[N];健康报;2010年

6 傅德明;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中成药[N];中国医药报;2000年

7 ;突发性耳聋:错失治疗良机留遗憾[N];大众卫生报;2004年

8 通讯员 严志明;突发性耳聋可恢复听力[N];文汇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李颖;警惕!耳鸣不治久必聋[N];科技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汤江峰;抢救听力 刻不容缓[N];大众卫生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开;临床型乳房炎微循环障碍治疗机制及活血化瘀新制剂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龚中良;微型植入式血泵血液自润滑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3 金龙洙;升阳利窍针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4 丘德兴;不同针灸法对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对比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沈美华;罗氏内异方对大鼠EMT模型病理形态与血液流变学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张明秋;千斤拔黄酮抑制血栓形成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考希良;论肺痰[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丁建中;外燥致病机制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9 吴淮;补肾活血祛痰法预防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李丽琦;三种血瘀模型红细胞膜生物学差异性及寒冷刺激血瘀模型方证相关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铭;心力衰竭(心衰)中医辩证与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内皮素、一氧化氮、血液流变学关系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1年

2 劳建新;羟乙基淀粉对慢性肝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3 毛娜娜;纳豆激酶抗血栓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翟春杰;理气化痰消ve法治疗痰瘀互结型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张洪为;一氧化氮对库血血液流变学性状的影响研究[D];泸州医学院;2009年

6 朴爱兰;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失语症观察[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7 张可洵;加减抵当汤防治瘀血证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虎群盛;间歇性充气加压泵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吕占伟;中药康脉Ⅲ号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曾俊华;骨痛膏外敷治疗家兔膝骨关节炎的骨内压和血液流变学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23016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3016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1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