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和鉴定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6 04:44
【摘要】:目的:本研究收集了三个遗传性耳聋家系(分别为HBSY-012、HBSY-013、HBSY-014),对家系成员的听力学特点及遗传学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寻找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耳聋表型和遗传方式的分析判断,提取家系成员外周血DNA;利用目标基因捕获和大规模平行测序技术,首先对三个家系先证者进行已知耳聋基因的筛查(包括153个核基因、6个线粒体基因和3个microRNA),初步的筛查未鉴定出致病突变,然后根据三个家系不同的特征,采取不同的策略寻找致病基因,对HBSY-012家系采用连锁分析与全外显子组测序相结合的方法,而HBSY-013和HBSY-014两个家系仅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的方法,得到的可疑致病位点通过Sanger测序来进行家系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的共分离研究。结果:1、HBSY-012家系5代居住于河南省光山县,现存3代,共计34人,家系中有14人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家系图显示符合典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耳聋表型的特点为语后聋,发病年龄在5-7岁,已知耳聋基因筛查未明确致病突变。通过连锁分析,将致病基因定位于第9号染色体长臂q31.1-q31.3区段内(最大LOD值3.6076),目前已知的DFNA基因座位均不位于该区段,因此,可以判定该区段为新定位的耳聋基因座位,暂时将其编号为DFNA74。重点关注该区段内的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并对区段以外的E1I5基因 c.2399CT、ANKMY2基因 c.822_826del、DDX49 基因 c.341CT 以及DEFB129基因c.284GT共四个候选基因变异位点进行验证,在家系中均无共分离现象出现。2、HBSY-013家系5代居住于河南省平顶山市,现存4代,共计40人,家系中有8人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家系图显示基本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耳聋表型的特点为语后聋,发病年龄在16~25岁,已知耳聋基因筛查未鉴定出致病突变,选取两名家系成员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已获得初步的候选基因变异位点,需进一步家系验证;3、HBSY-014家系5代居住于湖北省监利县,现存4代,共计39人,家系中有5人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家系图显示基本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耳聋表型的特点为语后聋,发病年龄在6~40岁,已知耳聋基因筛查未鉴定出致病突变;选取两名家系成员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已获得初步的候选基因变异位点,需进一步家系验证。结论:1、本研究收集的三个耳聋家系均为非综合征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家系;2、三个家系的已知耳聋相关基因筛查,均未发现致病突变;3、HBSY-012家系通过连锁分析将致病基因定位于第9号染色体长臂q31.1-q31.3区段内(最大LOD值3.6076),为新定位的耳聋基因座位,暂时将其编号为DFNA74,三次全外显子组测序均未鉴定出致病突变,考虑致病突变位于基因的非编码区域或者罕见的CNV;4、HBSY-013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目前已得到初步的分析结果,扩大样本量后完成家系验证,明确家系致病基因;5、HBSY-014家系全外显子测序已得到初步的分析结果,选取候选基因变异,完成家系验证,明确家系致病基因。
【图文】:
逦6逦极重度逦下降型逦无逦无逡逑3.邋1.2遗传学特征分析逡逑根据家系调查情况绘制家系图,见图3-1。可见家系共5代,现存4代共逡逑34人,具有以下遗传学特点:①4代连续发病;②每一代中男女均可患病,男逡逑性和女性患者均能将疾病传给下一代;③每一位耳聋患者的双亲中均有一位耳逡逑聋患者;④家系发病率高,第二代至第四代直系血缘关系亲属均为耳聋患者;逡逑⑤第五代中邋V:ll、V:13、V:14、V:15、V:16、V:17、V:18邋未达到发病年逡逑龄(5?7岁),暂未出现听力下降情况,将其情况归为不确定。HBSY-012家系逡逑符合典型常染色显性遗传特点。逡逑I邋1邋I邋2逡逑II邋1邋II邋2逦II邋3逦II邋4逡逑mo逦S ̄f—逡逑111:1逦III邋2逦lll:3逦HI.4逡逑6 ̄c逦m0邋4—^3逦t—o逦jk ̄o逡逑IV1逦IV邋2逦IV邋3邋IV'4逦IV邋5逦IV邋6逦IV:7邋IV邋8邋IV邋9邋IV:邋10邋IV:邋11逦IV12逦IV:13邋IV14逡逑口逦o逦□暯-?逦.逦£m邋fio邋i邋6逦?邋lii邋A逦o邋i逡逑V.1逦V:2逦V.3逦V.4邋V5邋V.a邋A、J1邋V8邋V9邋V.10逦V.11V.12V13邋V.14V.15V16邋V.17邋V18逡逑家.系囝说明:□男性,G女性,_?耳聋芒者.JZT0"己故?逦先证者逡逑图3-1丨1BSY-012家系系谱图逡逑Figure邋3-1邋Family邋tree邋of邋HBSY-012逡逑21逡逑
3.1.4己知耳聋基因筛查结果逡逑选取患者V:邋5进行耳聋基因筛查,,发现TJP2基因c.2145G>C可疑致病变逡逑异,该基因分析结果见表3-2,邋PCR扩增后,通过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逡逑该变异来源于听力正常的父亲IV:4,而患者V:7无该位点改变(如图3-3);验逡逑证结果提示该变异在家系中无共分离现象出现,故不是该家系致病原因,家系逡逑的致聋基因不在筛查范围以内。逡逑表3-2邋HBSY-012家系己知耳聋基因筛查结果逡逑Table邋3-2邋Known邋deafness邋gene邋screening邋results邋of邋HBSY-012逡逑基因逦染色体位置逦核苷酸变化氨基酸变纯化/等位基致病性遗传逡逑化邋杂合因频率邋分析邋方式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64.431
本文编号:2699182
【图文】:
逦6逦极重度逦下降型逦无逦无逡逑3.邋1.2遗传学特征分析逡逑根据家系调查情况绘制家系图,见图3-1。可见家系共5代,现存4代共逡逑34人,具有以下遗传学特点:①4代连续发病;②每一代中男女均可患病,男逡逑性和女性患者均能将疾病传给下一代;③每一位耳聋患者的双亲中均有一位耳逡逑聋患者;④家系发病率高,第二代至第四代直系血缘关系亲属均为耳聋患者;逡逑⑤第五代中邋V:ll、V:13、V:14、V:15、V:16、V:17、V:18邋未达到发病年逡逑龄(5?7岁),暂未出现听力下降情况,将其情况归为不确定。HBSY-012家系逡逑符合典型常染色显性遗传特点。逡逑I邋1邋I邋2逡逑II邋1邋II邋2逦II邋3逦II邋4逡逑mo逦S ̄f—逡逑111:1逦III邋2逦lll:3逦HI.4逡逑6 ̄c逦m0邋4—^3逦t—o逦jk ̄o逡逑IV1逦IV邋2逦IV邋3邋IV'4逦IV邋5逦IV邋6逦IV:7邋IV邋8邋IV邋9邋IV:邋10邋IV:邋11逦IV12逦IV:13邋IV14逡逑口逦o逦□暯-?逦.逦£m邋fio邋i邋6逦?邋lii邋A逦o邋i逡逑V.1逦V:2逦V.3逦V.4邋V5邋V.a邋A、J1邋V8邋V9邋V.10逦V.11V.12V13邋V.14V.15V16邋V.17邋V18逡逑家.系囝说明:□男性,G女性,_?耳聋芒者.JZT0"己故?逦先证者逡逑图3-1丨1BSY-012家系系谱图逡逑Figure邋3-1邋Family邋tree邋of邋HBSY-012逡逑21逡逑
3.1.4己知耳聋基因筛查结果逡逑选取患者V:邋5进行耳聋基因筛查,,发现TJP2基因c.2145G>C可疑致病变逡逑异,该基因分析结果见表3-2,邋PCR扩增后,通过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逡逑该变异来源于听力正常的父亲IV:4,而患者V:7无该位点改变(如图3-3);验逡逑证结果提示该变异在家系中无共分离现象出现,故不是该家系致病原因,家系逡逑的致聋基因不在筛查范围以内。逡逑表3-2邋HBSY-012家系己知耳聋基因筛查结果逡逑Table邋3-2邋Known邋deafness邋gene邋screening邋results邋of邋HBSY-012逡逑基因逦染色体位置逦核苷酸变化氨基酸变纯化/等位基致病性遗传逡逑化邋杂合因频率邋分析邋方式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64.4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姜海鸥;全庆丽;胡祥上;王义旺;;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及其在遗传性耳聋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5年01期
2 刘莉扬;张学工;;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综述;2013年16期
3 刘新;黄德亮;戴朴;;线粒体DNA突变与耳聋[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6年02期
4 王秋菊;《关于非综合征型遗传性听损伤家系遗传学及听力学描述术语建议案》[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3年04期
本文编号:26991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69918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