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角膜塑形镜停戴后角膜形态及视觉质量的变化

发布时间:2020-11-04 16:16
   目的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测量系统与OQAS-Ⅱ视觉质量分析系统评估青少年近视人群停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形态与视觉质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2013年10月至2016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近视防控门诊就诊且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的8-16岁(12.07±2.46岁)近视患者60例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其中女性32例,男性28例),选取右眼,屈光度为-0.75D 至-5.50D(-3.55±1.78 D),散光值小于-1.50D(-0.47±0.55D)。根据近视度数平均分成3组,分别为A组(-0.75等效球镜≤-2.00D)、B组(-2.00D等效球镜≤-4.00D)、C组(-4.00D等效球镜≤-6.00D)。每位患者分别在戴镜前、戴镜1年、停戴1周、1个月、3个月分别进行Pentacam眼前节分析测量系统检查,所有检查均由用一位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测量,包括全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平 K 值,Flat K;陡 K 值,Steep K),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和角膜中央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同样对这些人进行视觉质量变化的观察,使用OQAS-Ⅱ在戴镜前、戴镜1年、停戴1周以及1个月时分别OQAS-Ⅱ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检查,统一使用4mm瞳孔直径,包括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cutoff)、斯特列尔比(Strehlratio,SR)和客观散射指数(Object scatter index,OSI)。采用SPSS 22.0(IBM,美国)统计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分析比较角膜形态及屈光度恢复、视觉质量的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对戴镜前及停戴后不同时期的所有观察数值的变化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相比配戴前,低中度近视者(-0.75D等效球镜≤-4.00D)停戴角膜塑形镜1月后,A组角膜前表面平k(配戴前41.98±1.09,1月后41.87±1.09)、陡k(配戴前43.33±0.93,1月后43.37± 1.01);B组角膜前表面平k(配戴前43.13±0.92,1月后42.91±0.92)、陡k(配戴前44.23±0.92,1月后44.11±0.9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者(-4.00D等效球镜≤-6.00D)停戴角膜塑形镜3月后,角膜前表面平k(配戴前42.24±1.43,3月后42.14±1.48)、陡k(配戴前43.70±1.82,3月后43.65±1.75),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深度,以及后表面形态在戴镜前后都无明显变化。相比配戴前,角膜中央厚度在戴镜1年后明显下降,A组(配戴前553.83±19.93,1年后546.83±19.93);B 组(配戴前 553.00±16.29,1 年后 545.00±15.29);C 组(配戴前 565.00±31.09,1年后555.00±29.09),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近视者在停戴1月后与戴镜前相比,角膜中央厚度分别为(553.00±22.63、553.47±16.34、563.29±31.08,P0.05)。2.戴镜1年后与戴镜前相比,MTF截止频率从原来的(45.36±5.74)下降为(39.49±5.75),SR 由(0.27±0.07)下降为(0.21±0.05),OSI 由(0.38±0.20)升高到(0.61±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戴1周后,MTF和SR分别升高为(43.22±5.64)和(0.24±0.06),OSI下降为(0.42±0.06),与戴镜前想比较而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戴角膜塑形镜1月与配戴前相比,各数据没有统计学差异(MTF为45.27±5.05,SR为0.25±0.07,OSI为0.37±0.22,P0.05)。结论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不会改变角膜后表面形态以及前房深度。戴镜1年后与戴镜前相比,角膜前表面形态平k、陡k、等效屈光度以及角膜中央厚度明显减小,前表面Q值增大;且不同屈光度条件下,角膜形态及屈光度的恢复时间不同;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视觉质量下降,表现为MTF截止频率和SR下降,OSI值升高;在停戴1月后视觉质量逐渐恢复到戴镜前水平。
【学位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78.11
【部分图文】:

角膜塑形镜,镜片,荧光素染色


时已无明显刺激症状,泪液相对稳定后进行荧光素染色,裂隙灯光线调至钴蓝??光,观察配适情况。主要观察内容为荧光素形态、镜片的定位和镜片活动度。??比较理想的荧光素染色显像形态(图2):?1)镜片中央区与角膜之间有足够的接??触面积(3?5mm),显示为淡黑色状态,低荧光;2)反转弧区染色后呈现360°??环形规则(l?2mm)浓绿色高荧光亮环;3)周边定位弧与镜片保持相对平行的??状态,呈现淡绿色低荧光;4)瞬目时允许有1?2mm左右的镜片移动度;5)完??全扒开眼睑时,镜片中心定位良好。根据戴镜前的角膜前表面参数(平k,陡k,??e值、散光大小和角膜直径)、屈光不正度数、戴镜后的荧光素染色配适评估结??9??

示意图,原理,示意图,透镜


能够量化眼内散射和光孛像差对人眼的综合彭响。由于性好等特点,其临床应用范围包括角膜炎、葡萄膜炎、各各类型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评估。??S-II利用双通道技术的工作原理(團3),使用78〇nm的半道是指,当激光二极管发出光束后会经过透镜1过滤和校准瞳孔1统一设定入射直径^然后通过分光镜,在消色差双含,成像于视网膜上。要注意的是,在透镜2和3之间存在组成的移动儀点校芷器》该装置可以调整调整透镜2和透测量出眼的球性屈光不班度数第二条通道是指,视网膜射光,该反射光先经过透镜3和透镜2,再通过分光镜,在光束直径后,通过透镜4,所成的像被空间图像摄像头1的集,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其中人工瞳孔2是有效出瞳。ft然瞳孔直径由瞳孔图像摄像头2监测,瞳孔会有放大或人工瞳孔2比自然瞳孔要稍小。??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祖国;陈家祺;张梅;;角膜形态及全角膜厚度的系列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2002年12期

2 于荣国;;角膜形态学评价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首都医药;2013年08期

3 张怡,贺翔鸽,白继;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形态的影响[J];眼科研究;2003年06期

4 赵君彦,翟鹏贵;翼状胬肉所致的角膜形态改变[J];中国医师杂志;2003年01期

5 金婉卿,冷学兰,林颖,郑蕾;配戴角膜接触镜后的角膜地形图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05年01期

6 张士胜,李翠萍,廉井财,王康孙;近视眼角膜形态的相关因素分析[J];眼视光学杂志;2002年01期

7 何志远,梁纳,叶晓彬;角膜地形图仪与角膜形态的检测[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1995年03期

8 陈章明;赵婷婷;黄丹;;角膜非球面切削术的基质预留量对角膜形态稳定性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年08期

9 张阳,聂庆珠,盖春柳,徐旭,尹树国;幼兔角膜上皮细胞损害对角膜形态的影响[J];中华眼科杂志;2003年10期

10 于靖;陈辉;宫俊芳;;短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形态和厚度的影响[J];眼视光学杂志;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杰镇;国人虚拟眼角膜建模与仿真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佳;角膜塑形镜停戴后角膜形态及视觉质量的变化[D];天津医科大学;2018年

2 叶宏权;1.8mm和2.8mm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形态学变化的临床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4年

3 叶康;针刺对去势雄兔泪液分泌的影响及其角膜形态学的变化[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王冬梅;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地形图变化与治疗效果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5 李丽丽;LASIK术后泪膜及角膜地形图早期改变的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6 李智敏;角膜屈光手术前后角膜形态与角膜像差及像差补偿关系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7 刘庆言;共聚焦显微镜下干眼症患者角膜形态变化的观察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8 聂晓丽;OrbscanⅡ系统对近视眼角膜形态和厚度改变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9 杨闻文;Q值引导个性化与标准化LASIK治疗近视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10 郭平;不同切口设计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变化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70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870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b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