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多波长氪离子激光治疗观察
发布时间:2020-12-30 13:23
目的观察视网膜大动脉瘤(RAM)的临床特点及激光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激光治疗的23例(23眼)RA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眼底彩照、荧光血管造影及激光治疗效果。结果 23例患者年龄33~86岁,平均(63.39±13.22)岁,<50岁4例(17.39%),>50岁19例(82.61%)。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16例(69.57%)。男性∶女性为8∶15。均为单眼发病。22例颞侧发病,其中15例为颞上方,7例为颞下方;1例鼻上方发病。22例为单发,1例为2个瘤体。视力:指数~0.6。对所有患者进行多波长氪离子激光治疗后3~6个月随访视力、眼底彩照,并复查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发现所有患者动脉瘤体均完全或部分萎缩、闭塞,渗出、出血逐渐吸收,视力提高18例、不变5例,无视力下降者,未出现瘤体破裂等并发症。激光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视力)分别为0.54±0.11、0.39±0.08,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M好发于老年女性,绝大多数单眼发病,多数为单发病灶,临床特点明确,荧光...
【文章来源】: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0年05期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图1患者眼底造影
所有患者均常规行视力、验光、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散瞳前置镜眼底、眼底彩照、眼底血管造影等检查。①入选标准:晶状体透明或轻度混浊,眼压正常,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动脉分支血管壁圆形或梭形扩张(图1),周围伴或不伴出血或渗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 ,FFA)或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早期即可显示大动脉瘤处迅速充盈呈强荧光(图2A、B),有时可见动脉瘤近端和远端的小动脉狭窄,通过眼底检查和FFA或ICGA确诊为RAM的患者。②排除标准:有明显白内障或者玻璃体积血等屈光介质混浊致眼底无法观察者,伴有视网膜脱离者既往有外伤史者等。③治疗方法:采用多波长氪离子激光机(Novus Varia型, Lumenis公司,美国)对瘤体及其周围组织进行光凝治疗。对于瘤体接近黄斑中心凹的患者采用对黄斑损伤较小的黄光(波长561 nm)治疗,瘤体周围有较厚的视网膜前或视网膜下出血的患者采用穿透力较强的红光(波长659 nm)治疗,其余患者采用绿光(波长532 nm)治疗。瘤体处光斑直径200 μm,瘤体周围300 μm,功率100~300 mW,曝光时间0.2~0.3 s,激光反应级别3级。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以上,观察视力、眼压、眼底情况,并复查眼底血管造影。图2 图1患者眼底造影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疗效分析[J]. 陈永喜. 中外医疗. 2018(10)
[2]视网膜大动脉瘤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影像特征观察[J]. 赵玥,姚进.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8 (01)
[3]视网膜大动脉瘤的多模式眼底影像特征[J]. 董淑倩,李秋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8 (01)
[4]光动力疗法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观察[J]. 肖云,章玮,冀垒兵,渠岚,张燕,范银波.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 (02)
[5]视网膜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观察[J]. 苏秋荷,谢洪. 浙江临床医学. 2014 (09)
[6]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效果的临床观察[J]. 傅宏,黎国英,袁士仿,马淑凤,顾灵玲.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3(01)
本文编号:2947715
【文章来源】: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0年05期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图1患者眼底造影
所有患者均常规行视力、验光、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散瞳前置镜眼底、眼底彩照、眼底血管造影等检查。①入选标准:晶状体透明或轻度混浊,眼压正常,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动脉分支血管壁圆形或梭形扩张(图1),周围伴或不伴出血或渗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 ,FFA)或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早期即可显示大动脉瘤处迅速充盈呈强荧光(图2A、B),有时可见动脉瘤近端和远端的小动脉狭窄,通过眼底检查和FFA或ICGA确诊为RAM的患者。②排除标准:有明显白内障或者玻璃体积血等屈光介质混浊致眼底无法观察者,伴有视网膜脱离者既往有外伤史者等。③治疗方法:采用多波长氪离子激光机(Novus Varia型, Lumenis公司,美国)对瘤体及其周围组织进行光凝治疗。对于瘤体接近黄斑中心凹的患者采用对黄斑损伤较小的黄光(波长561 nm)治疗,瘤体周围有较厚的视网膜前或视网膜下出血的患者采用穿透力较强的红光(波长659 nm)治疗,其余患者采用绿光(波长532 nm)治疗。瘤体处光斑直径200 μm,瘤体周围300 μm,功率100~300 mW,曝光时间0.2~0.3 s,激光反应级别3级。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以上,观察视力、眼压、眼底情况,并复查眼底血管造影。图2 图1患者眼底造影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疗效分析[J]. 陈永喜. 中外医疗. 2018(10)
[2]视网膜大动脉瘤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影像特征观察[J]. 赵玥,姚进.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8 (01)
[3]视网膜大动脉瘤的多模式眼底影像特征[J]. 董淑倩,李秋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8 (01)
[4]光动力疗法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观察[J]. 肖云,章玮,冀垒兵,渠岚,张燕,范银波.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 (02)
[5]视网膜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观察[J]. 苏秋荷,谢洪. 浙江临床医学. 2014 (09)
[6]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效果的临床观察[J]. 傅宏,黎国英,袁士仿,马淑凤,顾灵玲.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3(01)
本文编号:2947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94771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