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喹啉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初步活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型喹啉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初步活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喹啉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抗肿瘤
【摘要】:在复杂的表观遗传学调控过程中,组蛋白的乙酰化状态对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细胞内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之间的失衡可引起正常细胞周期以及代谢行为的变化,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 HDACs)是调节体内组蛋白以及非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平衡的关键酶之一。HDACs通过水解赖氨酸残基末端的酰胺键发挥作用。HDACs的过度表达可以抑制基因转录以及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因此,HDACs已成为抗肿瘤药物设计中的热门靶标。HDACs抑制剂也成为有效的抗癌药物。目前,已有三个HDACs抑制剂被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有关癌症的治疗,分别是Vorinostat(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Romidepsin(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或外周T-细胞淋巴瘤)和Belinostat(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并且还有超过20多个的化合物正处在临床前或临床试验研究阶段。有力地证明了HDACs抑制剂用于癌症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因此,发展新型有效的HDACs抑制剂是抗肿瘤药物研究中具有挑战性和研究价值的课题。本课题通过对新近报道的HDAC2的晶体结构分析,结合我们实验室先前对四氢异喹啉为基础的HDAC抑制剂的研究,以及Moffat等人发现具有喹啉环的化合物CHR-3996产生较好的HDAC抑制活性以及抗增殖活性。但是系统的分析喹啉环上取代基对HDAC抑制活性影响的报道较少。因此,根据电子等排原理,我们将喹啉环作为酶表面识别区域,结合HDACi的药效团模型,设计了一系列喹啉类HDACi,研究喹啉环上取代基的变化对HDAC抑制活性的影响。本论文共合成新化合物74个,其中包括新目标化合物27个和新中间体47个。大部分新化合物的结构均经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或质谱等手段进行确证。同时,我们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体外HDAC抑酶活性以及细胞抗增殖活性测定。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化合物均对HDAC有一定的抑制活性,与SAHA相当甚至活性更高。其构效关系表明:喹啉环上4-位取代基可降低化合物HDAC抑制活性,而6-位取代基可明显提高HDAC抑制活性,其中以溴取代的化合物9w抑酶活性最好(IC50=85nM, SAHA 161 nM)。当6-位引入苯环时,抑酶活性有所下降,说明6-位不适宜选用空间位阻大的取代基。在细胞抗增殖方面,所有的测试化合物均在细胞水平产生一定的抗增殖活性,且与对照药SAHA活性处在同一数量级。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对我们的化合物最为敏感,且测试化合物活性均优于SAHA。其它细胞抗增殖活性均与SAHA相当。
【关键词】:喹啉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抗肿瘤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14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符号说明12-13
- 第一章 前言13-49
- 1.1 组蛋白的去乙酰化反应13-14
- 1.2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14-17
- 1.2.1 分类14-15
- 1.2.2 分布15-17
- 1.3 HDACs与肿瘤的关系17-21
- 1.3.1 HDACs与细胞增殖17-18
- 1.3.2 HDACs和细胞分化18-19
- 1.3.3 HDACs和细胞凋亡19-20
- 1.3.4 HDACs与血管生成20
- 1.3.5 HDACs与癌症转移20-21
- 1.4 已得到的HDACs的晶体结构21-25
- 1.4.1 HDAC类似蛋白(histone deacetylase-like protein,HDLP)21-22
- 1.4.2 HDAC822
- 1.4.3 HDAC222-23
- 1.4.4 HDAC类似氨基水解酶(HDAC-like amidohydrolase,HDAH)23
- 1.4.5 HDAC423
- 1.4.6 HDAC723-25
- 1.5 HDACs抑制剂(HDACi)及其研究进展25-47
- 1.5.1 HDACi的结合方式与药效团模型25-26
- 1.5.2 HDACi的研究进展26-47
- 1.5.2.1 异羟肟酸类26-36
- 1.5.2.2 邻苯二胺类36-39
- 1.5.2.3 环肽类39-41
- 1.5.2.4 硼酸类41-42
- 1.5.2.5 硫醇类42-43
- 1.5.2.6 亲电酮类43-45
- 1.5.2.7 短链脂肪酸类45
- 1.5.2.8 其他类45-47
- 1.6 HDACi的主要临床研究47
- 1.7 小结47-49
- 第二章 新型喹啉类HDACi的设计49-55
- 2.1 HDACi的结合方式与药效团模型49-50
- 2.2 新型喹啉类HDACi的设计50-51
- 2.3 新型喹啉类HDACi的合成路线51-55
- 2.3.1 逆合成分析51-52
- 2.3.2 合成路线52-55
- 第三章 新型喹啉类HDACi的合成55-87
- 3.1 实验部分55-83
- 3.2 中间体的合成讨论83-85
- 3.3 化合物光谱特征85-87
- 第四章 喹啉类HDACi的初步生物活性测定87-95
- 4.1 喹啉类HDACi的HDACs抑制活性测定实验87-91
- 4.1.1 实验原理87
- 4.1.2 实验材料与方法87-88
- 4.1.3 实验结果与构效关系讨论88-91
- 4.2 喹啉类HDACi抗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测定实验91-93
- 4.2.1 实验原理91
- 4.2.2 实验材料与方法91-92
- 4.2.3 抗增殖活性测定结果与讨论92-93
- 4.3 喹啉类HDACi的分子对接实验93-95
- 4.3.1 对接方法93
- 4.3.2 分子对接结果93-95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95-97
- 5.1 总结95-96
- 5.2 展望96-97
- 附录:目标化合物的~1H NMR、~(13)C NMR和HRMS图谱97-122
- 参考文献122-139
- 致谢139-14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40-141
- 附件1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九种喹啉类药物对丝虫成虫的体外作用[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90年02期
2 Ginsburg H ,Krugliak M ,杨彬;喹啉类抗疟药——作用方式、药物抗性及其逆转最新知识与未解之谜[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93年03期
3 崔丽京;;喹啉类抗癫痫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2009年10期
4 魏晓莉,苏瑞斌;喹啉类药物抗疟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2年03期
5 徐峰,杨定乔,李文辉,韩英锋,姜凯龄;喹啉类药物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2004年06期
6 赵杰;袁敬竹;周红娟;高阳;刘丹;;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进展[J];今日药学;2014年04期
7 何立文,黄文龙,彭司勋;异喹啉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1996年04期
8 孟俊秀;万升标;任素梅;江涛;;吲哚并喹啉类似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评价[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9 史祥飞;薛阳;赵砚瑾;李庶心;;新型喹啉类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合成[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崔玉瑾,戴德哉;异喹啉类化合物对心血管作用的研究现状[J];药学进展;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启明;缪泽鸿;林莉萍;桂敏;谢华;段文虎;丁健;;喹啉类化合物BB抗肿瘤作用研究[A];2009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李蕴明;陈新滋:从天然产物中发掘抗肿瘤药物[N];医药经济报;2011年
2 王小京;淋病死灰复燃 美国急寻对策[N];中国医药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磊;新型喹啉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初步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戴博森;四环喹啉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和活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刘瑜;2-(取代吡啶-2-氨基)-8-取代喹啉类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4 祝石;新型喹啉类抗结核药物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5 毛雅嫔;喹啉类和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陈玉风;杂环喹啉类偶氮及其功能化聚炔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495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049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