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预测方法发展与1,3-噻唑-4烷酮类FTase抑制剂的构效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预测方法发展与1,3-噻唑-4烷酮类FTase抑制剂的构效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口服生物利用度 定量预测 金属对接 FTase抑制剂 构效关系
【摘要】:药代动力学是新药临床前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药物临床研究中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快速发展和临床前药动学数据的不断积累,采用计算的方法来预测药动学参数为新药的临床前优化提供了新的策略。本文首先介绍了药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预测的基本原理,并对药代动力学预测的难点之一——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预测进行了概述,指出了现有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预测模型的不足之处,比如数据集质量问题、变量选择问题以及模型的预测准确性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采用方差分析和理想化函数方法构建了定量预测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模型。本文以汤森路透数据库中收集的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数据集为参考,通过方差分析选择对口服生物利用度有显著影响的描述符,并用热图进行进一步验证,随后采用理想化函数将上述描述符进行表征和归一化,并采用Shannon计算每个描述符的权重,最终构建了定量预测口服生物利用度模型。此外,我们选择已报道的两个外部数据集(Moda和Hou数据集)作为测试集,对本文设计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对于Moda测试集,Moda的HQSAR模型的预测结果为R2=0.7681,而本研究中设计的QEB方法的预测结果为R2=0.8218;对于Hou数据集,Hou的GFA模型的预测结果为R2=0.71,而本研究中设计的QEB方法的预测结果为R2=0.7936。本文中采用的定量预测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预测准确性要高于现有的其它预测模型,这为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预测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FTase是一种的金属蛋白酶,它对于Ras蛋白的生物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组的前期的研究中,通过虚拟筛选得到了一批结构新颖的FTase抑制剂。本文针对其中1,3-噻唑-4烷酮类先导1a (IC50=5.14 μM),采用金属特异性对接软件(MPSDock),预测其与FTase (PDB编号:1LD8)的结合模式,提出该类化合物的结构改造策略,并通过生物活性测试,得到了活性较高的化合物1e和1f,它们对FTase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分别为0.063μM和0.068μM。
【关键词】:口服生物利用度 定量预测 金属对接 FTase抑制剂 构效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1;R9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0
- 1.1 引言10-11
- 1.2 药代动力学在药物设计中的重要意义11-15
- 1.2.1 理化性质11-12
- 1.2.2 药代动力学性质12-15
- 1.2.2.1 吸收13
- 1.2.2.2 分布13-14
- 1.2.2.3 代谢14
- 1.2.2.4 消除14-15
- 1.3 药代动力学预测方法15-16
- 1.4 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预测研究综述16-19
- 1.5 论文总体安排19-20
- 第二章 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预测方法发展20-45
- 2.1 课题背景20-21
- 2.2 方法与材料21-29
- 2.2.1 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数据库21
- 2.2.2 描述符挑选方法21-25
- 2.2.2.1 单因子方差分析21-23
- 2.2.2.2 双因子方差分析23-25
- 2.2.3 构建模型25-28
- 2.2.4 QEB模型的流程图28-29
- 2.3 结果与讨论29-43
- 2.3.1 描述符的选择结果29-35
- 2.3.1.1 pKa对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影响29-31
- 2.3.1.2 不同分子描述符对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影响31-34
- 2.3.1.3 热图分析34-35
- 2.3.2 模型构建结果35-41
- 2.3.2.1 理想化函数拟合结果35-41
- 2.3.2.2 Shannon Entropy计算结果结果41
- 2.3.3 训练集结果41-43
- 2.3.4 外部验证结果43
- 2.4 结论43-44
- 2.5 本章小结44-45
- 第三章 1,3-噻唑-4烷酮类FTase抑制剂的构效关系分析45-54
- 3.1 研究现状45-46
- 3.2 方法流程46-48
- 3.2.1 MPSDock对接46-47
- 3.2.2 数据准备47-48
- 3.2.3 生物活性测试48
- 3.3 结果与讨论48-52
- 3.3.1 先导物1a与法尼基转移酶的结合模式分析48-49
- 3.3.2 1,3-噻唑-4烷酮类衍生物与1LD8构效关系分析49-51
- 3.3.3 化合物1e和1f与FTase的结合模式分析51-52
- 3.4 本章小结52-54
- 第四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54-55
- 参考文献55-65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65-66
- 致谢66-67
- 附录167-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巨鑫;刘洋;马莎莎;何平;葛建;;提高茶多酚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3年07期
2 江波,印春华;提高难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方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2年07期
3 惠倩倩;卢婷利;赵雯;张志刚;孔丹凤;王韵晴;;提高二膦酸盐类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方法[J];中国药业;2010年20期
4 谢燕;马越鸣;王长虹;陶建生;;改善中药制剂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概况与思考[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1年03期
5 夏海建;张振海;姚冬冬;贾晓斌;;改善中药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剂型设计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3年17期
6 ;曲伐沙星在爱滋病患者中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药物动力学[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0年03期
7 吴诚;王玲;刘丽宏;;提高难透膜水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方法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2年04期
8 崔亚男;葛建君;李凌冰;;紫杉醇混合胶束的制备及增强口服生物利用度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11期
9 袁勇;邢建国;李伟;王立萍;王新春;;田蓟苷在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屏障的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年04期
10 唐宁;赖捷;陈雅聘;卢懿;吴伟;;流化床法制备的非诺贝特固体分散体小丸:物理表征、改善溶出和犬口服生物利用度(英文)[J];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伟;李洪林;;利用非对称双曲线方法预测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9分会:化学信息学与化学计量学[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晶;调控肠道代谢提高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制剂技术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万舒欣;姜黄素缓释口服给药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丁淑敏;墨旱莲防治肺癌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伟;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预测方法发展与1,3-噻唑-4烷酮类FTase抑制剂的构效关系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水娟;二甲基-β-环糊精和壳聚糖提高难溶性药物BMCP25口服生物利用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卫聪聪;SLN聚集动力学及其提高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余华;系统药理学关键预测技术开发及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5 曾建;依达拉奉/环糊精超分子体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86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086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