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氯噻嗪缬沙坦纳米结晶制备与药动学评价
本文关键词:氢氯噻嗪缬沙坦纳米结晶制备与药动学评价 出处:《广东药科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缬沙坦和氢氯噻嗪均是水难溶性药物,在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上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尤其是轻中度高血压,这两种药物联用具有疗效明显,副作用少等优点。但是其水难溶性使得这两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较低。本文将这两种药物分别制备成纳米结晶以提高这两种药物的溶解度和在水和PH6.8磷酸缓冲液中的溶出速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通过此研究,可以为这两种药物未来制备成各种制剂打下基础,能够为这类药物的制备成纳米结晶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1、缬沙坦纳米混悬液的制备工艺与固化本实验采用沉淀法与超声法联用制备缬沙坦纳米混悬液并进行固化,以粒子的粒径以及PDI作为优选最佳处方的指标,以稳定性作为辅助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不同溶剂、不同药物浓度、不同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不同稳定剂种类和浓度、不同超声强度、不同超声时间、不同冻干保护剂,不同冻干保护剂浓度等来考察各种因素对粒径以及PDI的影响。最终确立处方为:药物在有机溶剂的浓度为0.01g/ml,稳定剂在水相的浓度为0.0025g/ml,有机相与水相之间的体积比为1:10,制备温度为冰水混合物温度(实验操作保持6℃以下),超声强度为570w,超声时间为10min。冻干保护剂为甘露醇,5%(w/v),常温放入冻干,冻干时间为48h,预冷冻时间为9h,预冷冻最低温度为-50℃。制备得的混悬液粒径为110.4±12.3nm。冻干后重新分散的的粒径为120.2±10.4nm。同时建立了缬沙坦纳米结晶的紫外含量测定方法,通过方法学验证证明该方法准确可靠,精密度良好,缬沙坦在2.0μg/ml~25μ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制备得的样品稳定性良好。2、氢氯噻嗪纳米混悬液的制备工艺与固化本实验采用沉淀法,4℃恒温结晶的方法制备氢氯噻嗪混悬液并进行固化。以粒子的粒径以及PDI作为优选最佳处方的指标,以稳定性作为辅助指标。通过单因素通过单因素方法考察了不同溶剂、不同药物浓度、不同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不同稳定剂种类和浓度、不同冻干保护剂,不同冻干保护剂浓度、不同的冻干样品放入方法等来考察各种因素对粒径以及PDI的影响,并通过正交L9(33)试验优化药物浓度,有机相水相比例,稳定剂浓度这三因素。终确立最优处方为:药物浓度为0.0475g/ml,稳定剂PVP-K30在水相的浓度为0.0025g/ml,有机相与水相的比例为1:10,置于4℃的冰箱冷冻结晶48h,处方稳定性良好。冻干的处方为,混悬液中加入甘露醇溶液,甘露醇在混悬液中的(w/v)含量为10%,冷冻干燥器降温至-50℃时放入混悬液冻干,冻干的预冷冻时间为9h,冻干48h。混悬液粒径约为323.5±26.9nm,PDI约为0.294±0.032±0.032。冻干粉重新分散得粒径为596.7±33.2nm,分散指数为0.389±0.021。同时建立了氢氯噻嗪纳米结晶的紫外含量测定方法,通过方法学验证证明该方法准确可靠,精密度良好,氢氯噻嗪在0.5μg/ml~12μ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3、缬沙坦、氢氯噻嗪纳米结晶的理化性质考察与表征实验证明缬沙坦和氢氯噻嗪的纳米结晶的饱和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比原料药和相应的混合物均有较明显的提高。DSC热差分析结果表明缬沙坦纳米结晶经过一系列处理后,晶型发生改变,推测晶型可能发生变化[1,2],氢氯噻嗪纳米结晶为无定型。透射电镜扫描结果表明缬沙坦氢氯噻嗪纳米结晶冻干前后粒子外观不变。缬沙坦纳米结晶为球形结晶,氢氯噻嗪纳米结晶外观呈块状。x-射线粉末衍射结果表明氢氯噻嗪纳米结晶为无定型,与DSC结果一致。缬沙坦x射线结果显示,晶型改变特征不明显,特征峰有被覆盖的可能。无法肯定制备前后晶型是否改变。4、复方缬沙坦氢氯噻嗪的药动学研究通过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缬沙坦和氢氯噻嗪的浓度的方法,结果为:缬沙坦的线性范围为:20~4000ng/ml,定量下限为20ng/ml,检测限为20ng/ml,回收率大于85%,氢氯噻嗪的线性范围为:50~1000ng/ml,定量下限为50ng/ml,检测限为50ng/ml,内源性杂质对样品的测定无干扰,血浆样品的稳定性良好。给药量为缬沙坦14.4mg/kg,氢氯噻嗪2.25mg/kg。测得的样品与市售的Tmax分别为缬沙坦样品46.56min,市售71.38min;氢氯噻嗪样品81.11min,市售84.31min。Cmax,缬沙坦样品1786.8ng/ml,市售603.3ng/ml;氢氯噻嗪样品408.1ng/ml,市售218.1ng/ml。AUC为缬沙坦样品227045.4(ng/ml*min),市售为120829.1(ng/ml*min),氢氯噻嗪样品128814.4(ng/ml*min),市售65979.6(ng/ml*min)。相比于市售药物,缬沙坦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了1.89倍,氢氯噻嗪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了1.76倍。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药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43;R9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属中的纳米结晶[J];金属功能材料;1999年01期
2 廖际常;纳米结晶钛合金多孔植入件[J];稀有金属快报;2002年02期
3 徐颖;卢懿;戚建平;尹宗宁;吴伟;;辛伐他汀纳米结晶的制备与表征[J];中国科技论文;2012年03期
4 殷海翔;徐元龙;王永禄;李学明;;药物纳米结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3年06期
5 Gerhard Wilde ,Guru-Pinda ,Harald Roesner;块状纳米结晶材料的制备[J];现代制造;2005年21期
6 曾泷彪;廉云飞;张军东;唐文燕;李娟;;纳米结晶制剂产业化研究进展[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7 段存贤;张典瑞;代文婷;贾乐娇;王言才;;冬凌草甲素纳米结晶黏附性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评价[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9年03期
8 张浩;张静;宋舒苹;郎倩;蒲俊文;;纳米结晶纤维素改性产物对脲醛树脂浸润性的研究[J];中国造纸学报;2011年04期
9 吴全兴;;非晶态ZrO_2-20mol%Al_2O_3粉末的纳米结晶控制烧结[J];稀有金属快报;2008年03期
10 李芳;日本开发出纳米结晶结构不锈钢[J];山东冶金;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磊;;药物纳米结晶混悬液动物体内性质的综述(英文)[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2 房秋雨;覃玲珍;吴传斌;张永明;;两性霉素B纳米结晶的制备与表征[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3 何伟;戚建平;卢懿;张兴旺;胡宏伟;廉如月;吴伟;;食物蛋白稳定化难溶性药物纳米混悬液:制备和表征[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4 陈亚军;熊富良;黄志军;许沛虎;杨祥良;;齐墩果酸纳米结晶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牟东升;ITZ纳米结晶悬浮液喷雾干燥样品的制备、表征及其在大鼠胃肠道吸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嘉敏;氢氯噻嗪缬沙坦纳米结晶制备与药动学评价[D];广东药科大学;2016年
2 胡慧慧;伊曲康唑纳米结晶干混悬剂的研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伟;伊曲康唑纳米结晶制剂药代动力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125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312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