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基于普朗尼克P123-聚(β-氨基酯)多功能纳米系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3 05:36

  本文选题:聚合物纳米胶束 切入点:pH敏感 出处:《山东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困难,传统治疗手段如化疗往往因特异性差而疗效欠佳。治疗效果的评估具有滞后性、不能实时评估等缺点。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的肿瘤诊疗模式,既能高效、特异的杀伤肿瘤细胞,最小程度损伤正常的细胞和组织;又能在肿瘤治疗的同时实时监测治疗的效果,然后再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给药种类、给药剂量和给药方式,则可实现肿瘤患者的个体化给药,从而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将肿瘤的靶向诊断和靶向治疗合二为一的治疗策略是针对肿瘤特异性分子靶点而设计的肿瘤诊治方案,具有诊断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疗效显著及毒副作用小等特点,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诊治模式。采用药剂学手段,将分子诊断与靶向治疗模式相结合,制备一种能够同时满足主动靶向、肿瘤部位触发释药、肿瘤诊断和治疗的多功能纳米载体,则可推动新策略的发展。多功能纳米药物载体是一种复合纳米粒子,它是利用两亲嵌段共聚物与自组装技术(self-assembly)制备而成,具有延长半衰期、减少毒副作用、同时具有肿瘤靶向等特点。目前,以多功能聚合物纳米材料为载体将疏水性药物和影像对比剂靶向传输及控制释放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门领域。本课题制备一种能够同时满足主动靶向、肿瘤部位触发释药、肿瘤诊断和治疗的多功能纳米载体,以期增加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效果。首先,选择不同功能的聚合物材料作为抗肿瘤治疗药物的载体,合成以下三种材料:①具有pH敏感性的普朗尼克P123-聚(β-氨基酯)(poly(ethylene glycol)-block-poly(propylene glycol)-block-poly(ethylene glycol)-poly(β-amino ester),P123-PAE);②具有叶酸受体介导的肿瘤靶向聚合物材料叶酸-普朗尼克P123 folate-(poly(ethyleneglycol)-block-poly(propylene glycol)-block-poly(ethylene glycol), FA-P123);③具有核磁共振显影功能的普朗尼克P123-聚(p-氨基酯)-二乙基三胺五乙酸-钆(poly(ethylene glycol)-block-poly(propylene glycol)-block-poly(ethylene glycol)-poly(P-amino ester-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cetic acid-Gd, P123-PAE-DTPA-Gd).然后,选取姜黄素(Curcumin. Cur)和多烯紫杉醇(Docetaxel, DTX)作为模型药物,通过自组装手段制备了三种不同多功能聚合物纳米载体,分别为:①pH敏感的聚合物纳米胶束;②叶酸受体介导的pH敏感的聚合物纳米胶束;③叶酸受体介导pH敏感双载Gd/DTX的聚合物纳米胶束。最后,分别对所制备的三种不同功能纳米载体的理化性质、体外释药行为、体外抗肿瘤活性、动物体内抗肿瘤活性、体外和动物体内的磁共振显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等进行了评价,以期提高肿瘤的靶向治疗,同时对治疗效果实时监测。课题主要研究方法与结果如下:1.多功能材料的合成与表征首先,采用迈克尔加成反应首次合成具有pH敏感性的双亲性嵌段聚合物材料P123-PAE,然后采用酯化反应分别合成了功能性材料FA-P123和P123-PAE-DTPA,并通过核磁和紫外等手段证明聚合物材料的成功合成。2.pH敏感聚合物纳米胶束的研究pH-敏感的药物释放系统是肿瘤靶向治疗研究的常用手段。本课题首先通过自组装制备了具有pH敏感性的P123-PAE聚合物胶束。制备的纳米胶束外形圆整,粒径分布均匀。当溶液的pH值从7.4下降到5.5时,纳米胶束的粒径由152.5+9.12 nm下降到122.1+6.65 nm,纳米胶束的Zeta电位由1.5±0.67 mV增加到9.0+1.77mV,这是由于纳米胶束中PAE的质子化引起的。姜黄素作为模型药物,被成功地包载到纳米胶束的疏水核中,载药量高达14.2%。体外释放结果表明,药物从胶束中的释放具有明显的缓释性和pH敏感性。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空白胶束几乎无毒;Cur-P123-PAE在MCF-7和HepG2细胞中具有相似的细胞毒性。选用香豆素-6作为荧光染料,考察制剂在细胞内的摄取情况,结果表明胶束具有较强的摄取能力。药动学实验结果表明,Cur-P123-PAE能有效地延长药物在大鼠体内的循环时间。3.叶酸受体介导pH敏感的聚合物纳米胶束的研究兼具叶酸受体介导及pH敏感的制剂可提高制剂对叶酸受体高表达肿瘤细胞的主动靶向性。在药物被叶酸受体介导的靶向作用传递到肿瘤组织后,迅速释放,并使药物浓集于肿瘤组织,提高药物对敏感肿瘤细胞株的毒性,增强药物疗效。因此本课题进一步制备了一种叶酸受体介导pH敏感的聚合物纳米胶束,将叶酸结合到纳米胶束的表面,实现主动靶向作用。同时,为了考察纳米胶束对不同抗肿瘤药物的包载能力,本章选用DTX作为聚合物纳米胶束的模型药物。用P123-PAE和FA-P123自组装制备了具有叶酸受体介导pH敏感的靶向聚合物纳米胶束(targeted polymer nanomicelles, TPN)。制得的纳米胶束成类球形,粒径分布均匀,为105.5±10.64 nm。载有DTX的纳米胶束的载药量为15.02±0.14%。体外释放结果表明,DTX在纳米胶束中的释放行为具有明显的缓释特性并受到释放介质pH值的影响。MTT实验结果表明,空白纳米胶束在所测浓度内几乎无毒,而DTX-TPN在MCF-7细胞孵育48h后,表现出较高的细胞毒性。细胞摄取实验结果表明,靶向修饰的纳米胶束的摄取量高于非靶向的纳米胶束,初步推断纳米胶束是依赖叶酸受体介导的内吞进入肿瘤细胞。同时考察了不同内吞抑制剂对细胞摄取的影响,结果表明,靶向纳米胶束的摄取途径是一个能量依赖的过程,靶向纳米胶束的摄取主要通过网格蛋白和小窝蛋白介导的内吞进入细胞;DTX-TPN对细胞的抑制和摄取能力在pH 5.5的条件下比pH 7.4高2倍左右。体内药动学结果表明,TPN能够有效延长DTX在大鼠体内的循环时间。以上结果表明,FA修饰的pH敏感的聚合物纳米胶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纳米给药系统,并且具有一定的肿瘤细胞靶向作用。4.多功能聚合物纳米胶束研究为实现肿瘤治疗和诊断的有机结合,在肿瘤靶向治疗的基础上,将临床常用的Gd造影剂添加到纳米胶束中,制备了叶酸受体介导pH敏感载Gd/DTX的靶向聚合物纳米胶束(targeted multifunctional polymer nanomicelles, TMPN)。TMPN选用P123-PAE-DTPA-Gd和FA-P123采用自组装的方法制得。所制得的纳米胶束成类球形,大小分布均匀,粒径为164.50±7.26 nm。选用DTX作为模型药物包载到纳米胶束中。体外释放结果表明,DTX从纳米胶束中的释放行为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并受到释放介质pH值的影响。细胞毒性、摄取和凋亡实验结果表明,DTX-TMPN对MCF-7细胞的细胞抑制作用明显高于DTX-MPN,并且游离FA可阻断细胞对叶酸修饰纳米胶束的摄取,初步推断纳米胶束是依赖叶酸受体介导的内吞进入肿瘤细胞。体内药效学结果表明,与DTX-MPN相比,DTX-TMPN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证明DTX-TMPN具有良好的体内抗肿瘤活性。裸鼠体内红外荧光显影实验结果表明,TMPN具有明显的肿瘤靶向性,并能有效延长DTX体内循环时间。体外MRI评价表明TMPN有较高的显影强度。荷瘤小鼠静脉注射TMPN后,小鼠肿瘤区域信号对比明显,从MRI图像中可以观察到明显的肿瘤边界,并且造影时间显著延长,具有良好的体内MRI诊断能力。以上结果表明,TMPN在实现诊断和治疗有机结合的同时,可实现药物靶向浓集于肿瘤区域,并在pH相应下快速释放,提高了对肿瘤的靶向治疗和诊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综上所述,本课题将分子诊断与分子治疗模式相结合,制备了一种能够同时满足主动靶向、肿瘤部位触发释药、肿瘤诊断和治疗的多功能纳米载体,为实现肿瘤的靶向治疗和实时诊断提供了参考。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莉;王丽丽;赵月红;路露;黄贤丹;;3DOMZnO/ZrO_2-TiO_2(P123)紫外光催化降解甲基橙[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2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薇;宋金春;;姜黄素泊洛沙姆P123纳米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A];2010年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德宏;李铮;屠波;余承忠;赵东元;;不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123)导向合成大孔径介孔二氧化硅分子筛[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5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蔡晓青;基于普朗尼克P123-聚(β-氨基酯)多功能纳米系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周琴;以嵌段共聚物P123为软模板制备纳米和介孔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050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6050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b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