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论文集》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药药效组分理论与药效组分的研究模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二届全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论文集》2010年
中药药效组分分子印记鉴定方法探讨
贾宪军 张贵君
【摘要】:阐述用于中药质量评价的药效组分分子印记鉴定的新方法与新思路。中药药效组分理论指出:中药的药效组分是其标准物质,所以对中药的质量评价应采用标准物质鉴定法。本文提出了中药药效组分分子印记鉴定法和技术路线,该方法用于中药的质量评价具有专属性、科学性、先进性,鉴定的结果能够表述被鉴定中药有效和安全的属性。中药药效组分分子印记鉴定法属于生物鉴定法范畴,亦可称为"药效组分鉴定法"。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284
【正文快照】:
中药药效组分理论认为:中药的标准物质是其内在的药效组分【’〕,,对中药的科学鉴定应该从药效组分(标准物质)入手。对中药药效组分的研究属于一个新的领域,采用药效组分评价中药的质量称为“药效组分鉴定法”,该方法的基本特征是能够科学地表述中药安全和有效的属性,本研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崔向微;张贵君;;中药药效组分理论与药效组分的研究模式[J];亚太传统医药;2008年09期
2 张韻慧,晋兴华;分子印迹技术在给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5年17期
3 吴正红;分子印迹技术在药学中的应用[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4 张贵君;罗容;王奕洁;;中药药效组分理论与中药组分学[J];中药材;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荔霞;刘永明;王胜义;齐志明;董书伟;刘世祥;;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8期
2 黄睿;张贵君;汪萌;王晶娟;赵越;;同时分析黄金菊片剂中药效组分的方法(英文)[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年02期
3 蒋青桃;曹长春;韩永红;杨蒙;刘斌;刘家秀;;分子印迹技术与药物合成[J];北方药学;2012年08期
4 张雅楠;张贵君;张智圆;黄睿;刘晶晶;刘长松;李景松;;黄金菊药效组分标准物质分量定值的不确定度评价[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5 张春晖;张贵君;王晶娟;杨晶凡;郑璐璐;;药效组分中药“黄金菊”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年06期
6 程京艳;张贵君;;中药化学成分研究的相关思路[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年04期
7 黄伟强;金哲雄;张贵君;刘娜;文春先;;葛根抗腹泻药效组分实验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年01期
8 李佳;张贵君;赵晖;毕赢;侯栩;;安宫牛黄丸药效组分对内毒素损伤小鼠脑组织ATP酶活性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年03期
9 邓翀;张英;颜永刚;;论中药质量评价模式的创新[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刘玉荣;李剑勇;杨亚军;;非生物学药物筛选方法及其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晶凡;张贵君;张艳霞;;中药标准物质的科学内涵及其研究思路[A];第一届全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项妤;张贵君;;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思路[A];第二届全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晶凡;吴明侠;张贵君;;中药标准物质及其研究思路[A];第二届全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郭洁;张贵君;;浅谈道地药材的形成及保护策略[A];第二届全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春晖;张贵君;;中药药效组分理论与中药标准物质[A];中药药效提高与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孔维军;基于成分敲出/敲入的中药(牛黄)药效物质辨识和质量控制模式的初步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宋旦哥;基于不同来源的黄芩物质基础与其药效学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彭利霞;以菟丝子为例探讨中药药代动力学相关问题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程京艳;基于葛根功能主治的药效组分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刘玉荣;奥司他韦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3 范震宇;天舒胶囊效应部位组的探索性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黄义;白花三地提取工艺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冯召岚;金智达胶囊对2型糖尿病脑病大鼠海马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6 彭瑞婷;U(Ⅵ)印迹环糊精复合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选择吸附UO_2~(2+)机制[D];南华大学;2012年
7 王慧慧;毛花系列金银花ISSR分析与HPLC指纹图谱的关联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郭洪声,何锡文;药物头孢氨苄分子模板聚合物水中结合性质的研究[J];分析化学;2000年10期
2 郭洪声,何锡文,周杰,梁宏;药物氟哌酸分子模板聚合物的分子识别特性[J];分析化学;2001年02期
3 郭洪声,何锡文,李一峻,邓昌辉;药物扑热息痛分子模板聚合物的选择性富集与识别特性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03期
4 孙慧,董襄朝,吕宪禹,王海波,韩建仿;以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固定相分离和测定氟喹诺酮类药物[J];色谱;2003年03期
5 李伟,方东宇,陈欢林;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在生物领域内的应用[J];生物工程进展;2001年04期
6 罗晖,孙瑞丰,沈忠耀;分子印迹技术用于生物大分子的识别[J];生物工程进展;2001年05期
7 谭淑珍,李革新,李再全;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应用化工;2004年04期
8 张学炜,孙慧,董襄朝,吕宪禹;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斯琦;马琳;孙静;孟翔鹏;;中药微生物转化的现状及前景[J];药物评价研究;2010年06期
2 ;用“药效探针”可对中药药效进行客观评价[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年06期
3 张方,黄泰康;中药药效方法学研究初探(Ⅰ)[J];中草药;2003年12期
4 王杰;;影响中药药效的几个因素探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张贵君;;中药质量标准与中药药效组分理论[J];科学中国人;2011年14期
6 史道华;;中药药效研究的数学思考[J];福州总医院学报;2005年Z1期
7 刘景文;;影响中药药效因素浅探[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年02期
8 景怡;任远;;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与方法[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厉军;浅谈酒剂对中药药效的影响[J];山东医药工业;2001年02期
10 廖仰平;黄丽飞;;炮制质量对中药药效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宪军;张贵君;;中药药效组分分子印记鉴定方法探讨[A];第二届全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任钧国;刘建勋;;中药方剂活性评价的新思路与新方法[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孙建宁;;中药药效毒理研究技术规范若干问题的探讨[A];第十二届全国神经精神药理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丘瑞香;孟君;;论影响中药临床药效发挥的因素[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熊大果;;当前影响中药药效的主要原因[A];中国中医药学会建会20周年学术年会专辑(下)[C];1999年
6 冯年荣;;浅谈影响中药药效的因素[A];’98全国中药研究暨中药房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8年
7 黄穗平;;微生态学与中医学关系及肠道菌群对中药药效影响作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Transcriptome profiling analysis reveals multiple modulatory effects of Ginkgo biloba extract in the liver of rats on a high-fat diet[A];中药药效提高与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泰铭;方宣启;;中药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鉴别评价技术[A];中药药效提高与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春晖;张贵君;杨晶凡;韩茹;;中药组分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路与方法[A];第一届全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贵君;[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2 钟正和;[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3 李仁丰;[N];健康报;2003年
4 张贵君;[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张贵君;[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6 记者 王淑军;[N];人民日报;2006年
7 李水根;[N];健康报;2005年
8 李戎 闫智勇 李文军 徐涛 覃仁安 潘玲 李咏梅 马亦龙 张天娥 刘明芳;[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9 周青前;[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10 南新;[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卢卫红;中药蓬子菜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2 高钧;芦荟药效物质基础与其质量评价方法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晓江;大黄及治疗糖尿病中药药效的群子理论统计分析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2 王雯;基于黄芩抗流感病毒研究的中药药效影响因素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郭宗珍;黄芩药材指纹图谱及化学成分的测定[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叶华;用代谢组学方法评价复方丹参片对血瘀动物的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于晓敏;蓬子菜有效成分的化学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6 程京艳;基于葛根功能主治的药效组分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邢非;附子生品与炮制品的毒性及药效学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晏媛;复方蒲公英灌肠液的质量标准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9 王宏虹;两面针抗宫颈癌、肝癌谱—效关系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10 潘卫东;赤芍的质量评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药药效组分理论与药效组分的研究模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35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63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