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替沙星眼用凝胶的人血浆暴露水平分析
本文选题:加替沙星 + 眼用凝胶 ; 参考:《中国药学杂志》2015年15期
【摘要】:目的定量分析人血浆中加替沙星的浓度,研究加替沙星眼用凝胶连续7 d给药后加替沙星在健康男性受试者体内的暴露特点。方法建立人血浆中加替沙星的LC-MS-MS定量分析方法 ,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精密度与准确度、基质效应、回收率、稳定性等进行考察;测定10名男性健康受试者连续7 d滴用加替沙星眼用凝胶后不同时间点血浆样品中加替沙星的浓度。结果 LC-MS/MS定量分析人血浆中加替沙星的线性范围为2~500 ng·m L-1;在5、10、50和400 ng·m L-1浓度水平的准确度(RE)在±15.0%以内,批内精密度(RSD)在1.47%~2.61%之间,批间精密度(RSD)在1.79%~13.1%之间,基质效应、回收率、特异性、稳定性等进行考察均满足要求。受试者连续给药后所有血浆样品中加替沙星的药物浓度均低于定量下限(2 ng·m L-1)。结论本实验建立了灵敏、准确的加替沙星定量分析方法 ,受试者连续7 d滴用加替沙星眼用凝胶后在所有血浆样品中加替沙星的药物浓度均低于定量下限(2 ng·m L-1)。
[Abstract]:Objective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concentration of gatifloxacin in human plasma and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atifloxacin exposure in healthy male volunteers after gatifloxacin was administered for 7 days. Methods the LC-MS-MS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of gatifloxacin in human plasma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specificity, sensitivity, precision and accuracy, matrix effect, recovery rate and stability of the method were investigat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gatifloxacin in plasma samples of 10 healthy male subjects were determin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gatifloxacin gel was used for 7 days. Results the linear range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gatifloxacin in human plasma by LC-MS/MS was 2 500 ng mL -1, the accuracy of concentration of 1050 and 400 ng mL -1 of gatifloxacin was within 卤15.0%, the precision of intra assay was between 1.47% and 2.61%, the precision of between-assay was between 1.7913%, the matrix effect, recovery rate, and recovery rate of gatifloxacin in human plasma were 1.7913. 1% and 1.79 ng mL ~ (-1), respectively. The investigation of specificity and stability met the requirements. The drug concentration of gatifloxacin in all plasma samples was lower than the lower limit of 2 ng mL ~ (-1) after continuous administration of gatifloxacin. Conclusion A sensitive and accurate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gatifloxacin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The concentration of gatifloxacin in all plasma samples was lower than 2 ng mL ~ (-1) of gatifloxacin in all plasma samples after intravenous gatifloxacin gel was used for 7 days.
【作者单位】: 天津药物研究院释药技术与药代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分类号】:R96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施耀国,张菁,郁继诚,郭蓓宁,曹国英,吴菊芳,汪复,张婴元;加替沙星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靳洪涛;王国成;李万芳;李慧;李晋;王永锋;顾景凯;王爱平;;CXY-001单次给药和反复给药的毒代动力学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9年03期
2 徐泉秀;龙鼎新;陆桦;谢芳;王英姿;邓必阳;;加替沙星在家兔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2期
3 吴妍;周远大;何海霞;;口服加替沙星在大鼠体内的排泄[J];儿科药学杂志;2007年05期
4 何雄伟;;单剂量加替沙星口服在Beagle犬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J];儿科药学杂志;2007年06期
5 向平;沈敏;卓先义;;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有效性验证[J];法医学杂志;2008年01期
6 ;Rapid and Sensitiv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for Quantification of Glycyrrhetic Acid in Human Plasma[J];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2011年02期
7 葛苗苗;卫乐乐;方凯;黄露;黎维勇;;烟酸缓释片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年02期
8 彭游;陶春元;邓泽元;;新型大豆异黄酮磺酸酯的临床前药物动力学(英文)[J];广西植物;2012年03期
9 冼远芳;李微;郝游游;杨国清;高喜安;;苄达赖氨酸眼用温敏凝胶的制备[J];华西药学杂志;2011年03期
10 文爱东;贾艳艳;罗晓星;毕琳琳;陈笑燕;张逸凡;;LC/MS/MS法测定法罗培南血尿药浓度及药动学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段小涛;陈笑艳;钟大放;;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的利培酮[A];中国有机质谱学第十三届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高培平;苑振亭;;西尼地平健康犬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靳洪涛;李万芳;李慧;李晋;张英豪;张金兰;王爱平;盛_g欣;;Beagle犬静脉注射S(+)盐酸氯胺酮和盐酸氯胺酮急性毒性及伴随毒代动力学比较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环境危害与健康防护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朱晶晶;王智民;龚慕辛;张启伟;高慧敏;李玉娟;;基于肠吸收的质量评价指标选择的方法和原则[A];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学术论文集萃[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爱萍;可持续多巴胺能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罗替戈汀微球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谢智勇;泮托拉唑代谢和立体选择性药物动力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3 李岩;苯丙哌林及其对映异构体代谢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4 徐海燕;艾瑞昔布在大鼠肝微粒体内的代谢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6年
5 张勇;三七素临床前药物动力学和雷贝拉唑制剂生物等效性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6年
6 孙玉明;葡磷酰胺临床前药物代谢与动力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6年
7 周茂金;威替米星和反式白藜芦醇葡萄糖苷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4年
8 杨炳华;野黄芩苷的药物动力学及代谢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4年
9 钟海军;灯盏花素脂质体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10 仇峰;大豆苷元及其前体药物的药物动力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文琪;人血浆中匹卡米隆和氢氯噻嗪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和应用[D];郑州大学;2010年
2 关鑫;洛伐他汀与其代谢物体内定量分析方法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少超;苦楝皮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4 刘晓霞;动物源性食品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残留分析方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燕萍;血浆中辅酶Q10和羟乙基淀粉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和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6 杨世磊;血浆中决奈达隆和活性代谢产物SR35021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及其应用[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7 肖扬帆;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片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李理宇;氯诺昔康水凝胶贴剂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9 曾亚琳;三种头孢类抗生素血浆样品分析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D];沈阳药科大学;2003年
10 牟英;椒苯酮胺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炎荣;;眼用凝胶剂临床应用概述[J];海峡药学;2008年04期
2 解孝锋;毕宏生;郭俊国;;茶多酚眼用凝胶的制备与质量标准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3 高红伟;李征;;某院2009~2011年眼用凝胶应用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年14期
4 郭炎荣;路玫;张国宏;范吕林;黄雪梅;;盐酸左氧氟沙星液状眼用凝胶的制备及质量控制[J];中国药师;2008年09期
5 赵亮;苏畅;刘蒙蒙;魏兰;张萌;;丹参热敏型眼用凝胶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6 马慧香;包志淑;徐朝霞;孙莉;;莪术油眼用凝胶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15期
7 安佰平;柴龙龙;宋玉琴;;环境敏感眼用凝胶的研究新进展[J];齐鲁药事;2010年04期
8 王晶;李永贵;刘葵葵;张锡霞;;加替沙星眼用凝胶的制备及质量控制[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1年04期
9 张洋;;利巴韦林眼用凝胶剂刺激性试验和过敏性实验研究[J];哈尔滨医药;2007年02期
10 朱继峰;李金伟;孟宪丽;;喷昔洛韦眼用凝胶的制备及质量控制[J];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霞;王建明;熊雷;;克拉霉素眼用凝胶的研制及其药效试验[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洪佳旭;徐建江;王文韬;;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对青光眼药物眼表损伤的防治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沈阳兴剂制药有限公司主要眼科产品[A];江西省第九次中西医结合眼科、中医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丁文婷;人眼滴用0.3%加替沙星眼用凝胶、0.3%加替沙星滴眼液和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的前房穿透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周及红;莪术油眼用凝胶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药效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李英;甲砜霉素pH敏感眼用凝胶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6年
4 张利;玻璃体切除术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变化及茶多酚眼用凝胶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张晶;他克莫司体温敏感眼用凝胶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8年
6 孙海燕;利巴韦林体温敏感眼用凝胶的研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7 张立波;阿昔洛韦眼用凝胶制剂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98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798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