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抗肿瘤药物超说明书用药医嘱点评方法探讨与应用评价
本文选题:抗肿瘤药物 + 超说明书用药 ; 参考:《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年08期
【摘要】:目的:建立住院患者抗肿瘤药物超说明书用药医嘱点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抗肿瘤药物用药合理性综合评价。方法:基于循证原则和文献方法,针对抗肿瘤药物使用过程中与超说明书应用相关的适应证、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及给药顺序等主要指标建立了评价标准,这个评价标准还包含了抗肿瘤药物使用过程中其他合理用药的评价指标。依据建立的评价标准,随机抽取我院肿瘤内科住院患者2 050份病历,对抗肿瘤药物用药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点评结果积极干预临床用药。结果:点评结果显示,抗肿瘤药物的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主要体现在化疗剂量不准确、给药途径不符合说明书规定或序贯给药顺序不恰当,未发现不符合适应证应用的情况;干预后,化疗剂量和给药顺序等超说明书用药相关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建立了以超说明书用药为主要评价内容的抗肿瘤药物医嘱点评方法,制定的评价标准和调查表能够方便临床药师全面深入判断抗肿瘤药物在超说明书用药环节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prescriptions of anti-tumor drugs in our hospital and to evaluate the rationality of anti-tumor drugs. Methods: based on evidence-based principles and literature methods,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were established for the indications, dosage, route and sequence of administration of anti-tumor drugs. The criteria also include indicators for other rational use of anti-tumor drugs.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evaluation criteria, 2050 medical records of in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oncology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o evaluate the rationality of antitumor drugs, and to intervene in clinical med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s.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dose of anti-tumor drugs wa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inaccurate dosage of chemotherapy, the inappropriate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or the sequence of sequential administration, and the failure to meet the indication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dosage and sequence of chemotherapy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nclusion: an evaluation method of antitumor drug orders was established, which was mainly evaluated by superprescriptions.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questionnaire can facilitate clinical pharmacists to fully and thoroughly judg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over-specification of anti-tumor drugs, and provide ideas for further research.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分类号】:R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尹瑞春;;化疗药物临床减轻化疗反应的给药途径与方法[J];河北医学;2010年08期
2 周陈西;刘孟娟;;化疗药物配制的溶媒选择及其稳定性研究[J];中国药房;2012年14期
3 黄亮;申向黎;陈力;王丽;张伶俐;;正确认识并有效规范超说明书用药行为[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年11期
4 崔慧娟;治疗肿瘤的化学药物及辅助药的应用时序与疗效[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4年01期
5 李幼平;王莉;;循证医学研究方法[J];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10年03期
6 张伶俐;李幼平;曾力楠;梁毅;胡碟;刘怡;吕娟;;15国超说明书用药政策的循证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年04期
7 万正兰;林米花;;抗肿瘤药超说明书使用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年12期
8 蒲兵;谢法东;孙波;刘秀平;刘明雨;王传省;;抗肿瘤合理用药评价体系的建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年02期
9 孙增先;刘乃丰;;循证临床药学实践[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4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为民;李成发;姚荣杰;;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4期
2 闫安;张梅;李平;;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证候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5期
3 徐海军;;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预防奥沙利铂神经毒性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8期
4 孙庆明;张爱灵;许斌;;国产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丁刚;;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体会[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张长武;郑向东;潘桂霞;杨吉莲;;周剂量紫杉醇、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学;2009年02期
7 凌士亮;;紫杉醇联合沙利度胺在晚期胃癌二线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学;2010年05期
8 杨志敏;王潞;吉兆宁;;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学;2011年03期
9 桑果;王本忠;;TE方案与TE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毒性对比分析[J];安徽医学;2011年04期
10 王为民;孔凡良;李成发;姚荣杰;程莹星;张丽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和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J];安徽医学;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童华章;;静脉滴注复方苦参注射液配合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曾卫强;;细胞毒药物在联合化疗方案中的给药时序[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3 彭丽君;;华中地区样本医院2008~2010年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分析[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4 邱国钦;林智才;陈玉强;;椎体成形术联合放射性粒子置入治疗椎体转移癌的临床观察[A];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世界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会成立筹备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邱国钦;林智才;陈玉强;罗鹏飞;;椎体成形术联合放射性粒子置入治疗椎体转移癌的临床观察[A];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世界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会成立筹备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邱国钦;林智才;陈玉强;;动脉用药多西他赛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A];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世界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会成立筹备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张华;罗溢昌;;中医姑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229例[A];第七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大会论文集和专题讲座[C];2011年
8 赵妍丽;谭榜宪;;肿瘤姑息治疗的临床误区[A];第七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大会论文集和专题讲座[C];2011年
9 谭程;杨燕光;朱琪伟;;不同分割方式放疗配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观察[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8分会场-癌症流行病趋势和防控策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黄亮;张伶俐;程华;;儿科门诊处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调查[A];四川省药学会第七次全省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叙敏;复方阿胶浆协同化疗的减毒增效作用及其机制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陈志涛;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肺癌细胞A549侵袭力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王艳;人参皂苷Rg3对人肺腺癌细胞株抗肿瘤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黄俊星;COX-2、Ki-67、cyclinA、p27及化放疗对食管鳞癌的预后评价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崔芳囡;老年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雒琳;新加良附方抑制小鼠移植性肝癌效应与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胡盈莹;雷公藤内酯醇对人结肠癌SW480的体内外抗癌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8 刘欣燕;青蒿琥酯、氧化苦参碱对L929肿瘤细胞免疫抑制作用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9 周雍明;中药肺瘤平膏对树突状细胞免疫调控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10 钱新宇;人源性抗核抗体Fab片段抗体库的构建筛选及鉴定[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亚秋;三氧化二砷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C-3裸鼠移植瘤作用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陈四明;榄香烯加白细胞介素-2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孔晶;艾克达康颗粒对中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白介素-2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李慧杰;芪连扶正胶囊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徐军;大黄蛰虫丸配合化疗治疗胰腺癌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鲍丽自;足三里穴位注射胃复安防治顺铂引起的消化道反应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梁鹏;用羟考酮替换吗啡减轻阿片类药物耐受的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8 王加瑛;香菇多糖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杨锦;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李子立;肿瘤标志物在XELOX与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评价中的意义[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卫丽;盐酸阿糖胞苷在输液中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华夏医学;2000年04期
2 蒋锦 ,刘明亮;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新分类法及合理用药[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3年06期
3 谢瑞祥,范芳,吴国森;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杉醇浓度及其稳定性考察[J];海峡药学;2003年01期
4 段辉,钟亮星,吴锦秋;紫杉醇注射液在两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比较[J];海峡药学;2004年03期
5 陈青华;余翠琴;;37种细胞毒药物的输液配置及稳定性[J];海峡药学;2008年07期
6 杨琳;范芳;谢瑞祥;;伊立替康浓度测定及其输液稳定性考察[J];海峡药学;2009年11期
7 顾海燕;贺毅;徐领城;;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J];海峡药学;2012年06期
8 郭琴;万朝敏;;临床实践指南的循证评价和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11年03期
9 田培虹;郭丽;杜文力;;抗肿瘤药注射液配制与使用方法对疗效的影响[J];临床荟萃;2010年08期
10 詹思延;;循证医学和循证药学实践[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8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王丹;[N];健康报;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燕,肖纯;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J];江西医药;2004年06期
2 李英;张虹;方昱;;临床抗肿瘤药物运用进展[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S1期
3 李外;;抗肿瘤药物:脱离抑制[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7年03期
4 刘琴;于淑燕;徐建梅;;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接触抗肿瘤药物护士健康的影响及自我防护[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年16期
5 ;中国抗肿瘤药物实现再次升级 填补多项内地空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年20期
6 程斌;杨国浓;翁琳;王增;;156家医院抗肿瘤药物应用分析及趋势预测[J];医药导报;2010年11期
7 欧阳洪贵;李玉艳;;美国FDA近10年抗肿瘤药物[J];中国新药杂志;2012年24期
8 刘雪莉;;新的抗肿瘤药物 Дийодъензотэф[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79年02期
9 楼丽广,胥彬;抗肿瘤药物与细胞程序死亡[J];中国肿瘤临床;1995年02期
10 胡家荣;抗肿瘤药物静注渗漏的分析和护理[J];皖南医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甄永苏;;分子靶向与综合调节:抗肿瘤药物研发的策略探讨[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报告集[C];2010年
2 李瑞珍;;护士接触抗肿瘤药物的危害及防护[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沈雪琴;林能明;方罗;;抗肿瘤药物集中配制与职业防护分析[A];肿瘤化学治疗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7年
4 陈晓光;;抗肿瘤药物研究新进展[A];全国第十二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胥彬;;抗肿瘤药物药理研究的新进展[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6 林秀坤;;斑马鱼作为抗肿瘤药物模型的分子基础[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丁健;;靶向抗肿瘤药物——分子生物标志物[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8 何俏军;;自噬与抗肿瘤药物[A];抗肿瘤药物研究新进展与肿瘤个性化药物治疗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林能明;;抗肿瘤药物最新研究进展[A];抗肿瘤药物研究新进展与肿瘤个性化药物治疗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陈晓光;;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A];第四届中国新医药博士论坛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抗肿瘤药物市场将不断扩大[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2 ;我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将不断扩大[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欧慧敏;抗肿瘤药物研发觅径[N];医药经济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戴小河 实习生 曾烨轩;抗肿瘤药物市场增长迅速[N];中国证券报;2014年
5 严朝贵;抗肿瘤药物市场潜力惊人[N];中药报;2001年
6 殷妤涵;勃林格殷格翰加大抗肿瘤药物研发力度[N];中国医药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马飞;抗肿瘤药物研发:细胞模型成重中之重[N];医药经济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王朝选;市场潜力巨大 抗肿瘤药物研发待破局[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9 王朝选;机不可失 我国抗肿瘤药物研发待破局[N];中国医药报;2009年
10 本报特约撰稿人 樊平;新秀单抗进入蜜月期[N];医药经济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郦剑勇;苯并噻唑抗肿瘤药物的合成、筛选及其作用机理[D];浙江大学;2010年
2 谢红娟;利用上海市药物监测系统进行抗肿瘤药物的区级流行病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周宇;靶向性抗肿瘤药物EGF-E4orf4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4 陈淑珍;HERG-相关的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及力达霉素药代动力学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5 陈光;雷帕霉素类抗肿瘤药物疗效预测的候选生物标记物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10年
6 张俊平;细胞毒抗肿瘤药物的共同基因表达谱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大志;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的药物流行病学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2 李效尧;双功能抗肿瘤药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谢嵩;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调查与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4 王鸿梅;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应用情况调查与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5 刘莹;抗肿瘤药物CG007的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建立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6 郑波;微电子细胞传感器在抗肿瘤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张夏兰;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集中调配人员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的评估[D];苏州大学;2013年
8 谢洪磊;抗肿瘤药物诺考达唑的合成研究[D];辽宁医学院;2012年
9 王敬俭;靶向缺氧诱导因子HIF-1的抗肿瘤药物筛选的分子模型建立[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刁志花;基于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及抗肿瘤药物的药效评价[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169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016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