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丙戊酸钠在中国癫疒间患者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 model of Chinese epileptic patients taking sodium valproate to promote individual rational administration. Methods the blood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data and clinical data of 69 epileptic patients treated with sodium valproate were collected. A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Phoenix NLME software (nl101, proportional residual model). The effects of covariables (sex, age, body mass, combined medication, etc.) on the apparent volume (Vd) and clearance (CL) of absorptive rate constant (Ka), were investigated. The final model was validated and evaluated by bootstrap method (NN500). Results the final pharmacokinetic model of population was: TvKA 2. 38 TvCL exp (畏 C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and median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were the same as those of the model parameters, indicating that the model was stable, and the variables such as age, sex, body mass and combined medication could not be introduced into the final model. Conclusion the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 model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is consistent with the basic model and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rational individualized administration in clinic.
【作者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药学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2856)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计划项目(13ZR1413800)~~
【分类号】:R96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凯;;丙戊酸钠可引起胎儿出生缺陷[J];药品评价;2010年06期
2 张敬军;丙戊酸钠的应用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6年01期
3 牛德旺,陈江平,王瑞芳;口服丙戊酸钠致腹痛8例误诊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1年05期
4 霍晓筠,王富伟;丙戊酸钠对儿童肝脏酶活性的影响[J];辽宁药物与临床;2001年03期
5 时颖华;丙戊酸半钠及丙戊酸:胰腺炎![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1年02期
6 杨少芳,张华年,徐华;高效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片剂中丙戊酸钠含量[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年05期
7 陈湛芳,胡朝欣,王志燕,赵荣安,解学孔;年龄、体重及合并用药对丙戊酸清除率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2005年14期
8 沈芸,叶美娣;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化法测定丙戊酸血浓度[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年01期
9 陈新悦;;丙戊酸钠的临床新用途[J];中国药业;2006年10期
10 李云霞;赵兴敏;苗红;;口服丙戊酸钠致过敏一例[J];中国药师;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熙婷;裴保方;;一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低下的病例分析[A];2010年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赵玉男;杜力军;;发热对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影响[A];中国当代新医药论丛[C];2004年
3 魏敏吉;张朴;;高通量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A];第六届全国抗菌药物临床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曹敏君;贺文娟;朱银松;马昌;康斯斯;高秀娟;熊婷;陈汇;;吡非尼酮片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胡晋卿;温预关;倪晓佳;张明;邱畅;刘霞;李芳芳;;进食对于布南色林在男性健康志愿者中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高晨燕;;新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要点与案例分析[A];第三届全国定量药理研究方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徐冰心;刘志国;吴久鸿;岳茂兴;;航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0年
8 刘昌孝;;药代动力学在新药研发转换研究中的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9 魏广力;肖淑华;陆榕;刘昌孝;;雷帕雷素的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届制药工业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10 范江虹;李燕;;佛波双酯在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第二部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刘红虹;癫痫药 丙戊酸钠莫长用[N];家庭医生报;2007年
2 常红军;丙戊酸钠的新用途[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3 常怡勇;丙戊酸钠治疗癌痛有效[N];中国医药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欧慧敏;药代动力学彰显新药转化价值[N];医药经济报;2012年
5 龄讯;欧盟提示碳青霉烯类药品和丙戊酸的相互作用[N];中国医药报;2010年
6 陶蕾莎;新药不如老药好[N];医药经济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白毅 整理;以药代动力学为主线的新药成药性的临床前评价系统的建立和应用[N];中国医药报;2011年
8 王宝龙;健能隆F-652海外临床研究正式启动[N];中国医药报;2012年
9 记者白毅;中国医科院生技所构建药物研究平台成效显著[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杰;新型肺靶向DTX-LP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评价[D];重庆医科大学;2017年
2 杨秉呼;硫代反义寡核苷酸癌泰得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3 盖芸芸;多组分中药物质组溶出及药代动力学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鲁丹丹;硫代反义寡核苷酸药物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5 王淑萍;济泰片药效物质基础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6 孔琦;噻吩诺啡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7 姜志平;长春地辛群体药代动力学:ABCB1遗传多态性和表观遗传学差异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8 谢瑛;生物大分子药物的标记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9 刘小光;利福平和rifabutin药代动力学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10 杨波;1,5-二咖啡酰奎宁酸的体内外代谢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斯;丙戊酸钠代谢产物2-丙基-4-戊烯酸RP-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及血药浓度分析[D];贵阳医学院;2015年
2 徐静静;基于丙戊酸群体药动学研究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癫痫控制情况的药学干预[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3 吴锡凤;瑞替加滨胃漂浮缓释片的药代动力学及体内外相关性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赵明霞;新型蒽环类衍生物HYY-014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5 李熠;曲妥珠单抗—美登木素生物碱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赵苗;西他沙星片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7 范晶冰;丙肝新药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8 孙沐y,
本文编号:21911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191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