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伏立康唑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
【图文】:
1μg·mL-1的血样10份(58.8%),谷浓度≥1μg·mL-1的血样7份(41.2%)。可见谷浓度<1μg·mL-1的样本中治疗失败率高于成功率(58.8%VS46.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0),见表1。5名患儿治疗过程中监测谷浓度<1μg·mL-1且疗效不佳,通过提高给药剂量使谷浓度达1μg·mL-1以上,最终治疗有效。图1伏立康唑给药剂量与药物浓度关系Fig1Distributionofvoriconazoletroughlevelsasmaintenancedosesofvoriconazole图2谷浓度在1~5.5μg·mL-1范围之内的各年龄组患儿伏立康唑给药剂量Fig2Voriconazolemaintenancedosesbysubdividedagegroupswhoselevelswerewithinthetherapeuticranges表1药物谷浓度与疗效的相关性Tab1Relationshipbetweenoutcomesofvoriconazoletherapyandvoriconazoletroughlevels疗效病例数样本数谷浓度<1μg·mL-1≥1μg·mL-1P值成功324320(46.5%)23(53.5%)0.390失败91710(58.8%)7(41.2%)2.4药物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2例谷浓度≥5.5μg·mL-1的患儿均出现肝功能异常,而低于此浓度则无此不良反应发生;1例患儿出现皮疹。上述不良反应于患儿停药后逐渐好转。3讨论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伏立康唑的非线性药动学特征、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患者年龄及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该药具有明显的药动学个体差异性[5]。本研究中个体间和个体内血药浓度变异系数分别为97.0%和69.6%,说明在给予相同剂量伏立康唑下,不仅个体间存在较大的血药浓度差异,同一个体也难以根据单次谷浓度结果预测下一次给药前谷浓度。因此,伏立康唑给药期间进行连续的TDM是有必要的。伏立康唑主要通过肝脏细胞色素CYP450的同工酶CYP2C19、CYP2C9、CYP3A4
1μg·mL-1的血样10份(58.8%),谷浓度≥1μg·mL-1的血样7份(41.2%)。可见谷浓度<1μg·mL-1的样本中治疗失败率高于成功率(58.8%VS46.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0),见表1。5名患儿治疗过程中监测谷浓度<1μg·mL-1且疗效不佳,通过提高给药剂量使谷浓度达1μg·mL-1以上,最终治疗有效。图1伏立康唑给药剂量与药物浓度关系Fig1Distributionofvoriconazoletroughlevelsasmaintenancedosesofvoriconazole图2谷浓度在1~5.5μg·mL-1范围之内的各年龄组患儿伏立康唑给药剂量Fig2Voriconazolemaintenancedosesbysubdividedagegroupswhoselevelswerewithinthetherapeuticranges表1药物谷浓度与疗效的相关性Tab1Relationshipbetweenoutcomesofvoriconazoletherapyandvoriconazoletroughlevels疗效病例数样本数谷浓度<1μg·mL-1≥1μg·mL-1P值成功324320(46.5%)23(53.5%)0.390失败91710(58.8%)7(41.2%)2.4药物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2例谷浓度≥5.5μg·mL-1的患儿均出现肝功能异常,而低于此浓度则无此不良反应发生;1例患儿出现皮疹。上述不良反应于患儿停药后逐渐好转。3讨论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伏立康唑的非线性药动学特征、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患者年龄及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该药具有明显的药动学个体差异性[5]。本研究中个体间和个体内血药浓度变异系数分别为97.0%和69.6%,说明在给予相同剂量伏立康唑下,不仅个体间存在较大的血药浓度差异,,同一个体也难以根据单次谷浓度结果预测下一次给药前谷浓度。因此,伏立康唑给药期间进行连续的TDM是有必要的。伏立康唑主要通过肝脏细胞色素CYP450的同工酶CYP2C19、CYP2C9、CYP3A4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药剂科;
【分类号】:R96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思袭,贺宝元,周伟澄;伏立康唑合成路线图解[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5年10期
2 Sharp M.T.;Horn T.D.;党倩丽;;伏立康唑导致假性卟啉症[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5年11期
3 曹永兵,张磊,王彦,姜远英;伏立康唑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年04期
4 冯碧敏;叶云;;新一代三唑类抗真菌药伏立康唑的药理学性质及临床应用[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吴良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伏立康唑的含量[J];中国药房;2007年01期
6 朱静;;伏立康唑的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J];天津药学;2007年04期
7 刘丽华;何鑫;张莉;张明香;李昕;徐兵;;伏立康唑致精神症状1例[J];中南药学;2010年05期
8 崔向磊;曹青日;张文芳;崔京浩;;伏立康唑冻干亚微乳剂的大鼠体内组织分布[J];中国新药杂志;2012年21期
9 史煜波;李苏娅;金宁宁;;伏立康唑和氟康唑对酵母菌的抗菌活性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06年12期
10 沈银忠;;伏立康唑的临床合理应用[J];世界临床药物;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冬;曹江;江学维;白楠;汶柯;张勇;王瑾;王睿;;伏立康唑引起视觉障碍的文献计量分析[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2 方阅;刘皋林;;新一代抗真菌药——伏立康唑[A];2008全国药用真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黄亮;;儿童伏立康唑临床应用与药动学研究进展[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化疗药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周政政;杨德智;杜冠华;吕扬;;药用辅料实现伏立康唑转晶样品的复杂成分晶型评价方法[A];第三届中国晶型药物研发技术研讨会暨中国晶体学会药物晶体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怀冲;杨威;许晓峰;;伏立康唑致口腔炎症为表现的不良反应药学监护与思考[A];2013年浙江省医院药学学术年会会议报告与论文汇编[C];2013年
6 熊歆;段京莉;翟所迪;;一种快速,特异,稳定的LC-APCI-MS/MS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浓度的方法[A];2010施慧达杯第十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方阅;刘皋林;;新一代抗真菌药——伏立康唑[A];2008第十一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曲恒燕;李媛媛;高洪志;郝光涛;李海燕;刘泽源;;伏立康唑人体药代动力学的特征与差异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9 周波;陈谐捷;何溪;;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艾滋病人血浆中伏立康唑浓度及临床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感染药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10 熊歆;段京莉;翟所迪;;一种快速,特异,稳定的LC-APCI-MS/MS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浓度的方法[A];第8届全国抗菌药物临床药理学术会议暨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北京医院药剂科 刘治军;伏立康唑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N];中国医药报;2011年
2 冯友根;抗真菌药伏立康唑[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邵成明;抗真菌新药伏立康唑[N];健康报;2002年
4 邵成明;抗真菌药家族的新成员———伏立康唑[N];中国医药报;2002年
本文编号:25229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522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