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新型吲哚化合物的化学合成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5 02:58
【摘要】:吲哚类化合物是一种杂环生物碱,广泛存在于各种天然化合物,生物活性化合物和药理活性化合物中。氟是卤族元素之一,与其他卤素相比,氟原子具有非常独特的化学性质。氟原子可以取代各种生物活性分子中的氢原子或者其他原子,使得药物的代谢途径和速度得到不同程度地改善,甚至可以改良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选择性。本文分析了吲哚衍生物和含氟药物的发展前景,总结了四取代氧化吲哚的合成策略,设计新型的吲哚衍生物结构,并往结构中引入氟原子,目标形成含氟的手性碳中心,开发含有手性氟中心的吲哚衍生物药物。研究新型的吲哚衍生物合成方法,发现更好,绿色环保,更方便的吲哚衍生物合成方法,并对其进行优化和应用的研究。Selectfluor是目前最具代表性和最常用的一个氟化试剂,作为反应物具有多种特性。我们认为使用Selectfluor有能力对特定的吲哚底物进行反应得到新型的吲哚衍生物。经过尝试之后,我们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氧化重排反应,该反应可以使3-取代-2-羟甲基吲哚底物进过重排和氧化转化成3,3-二取代-2-氧化吲哚。随后对该反应进行条件优化和底物扩充,找到最佳反应条件并且合成了一系列的3,3-二取代-2-氧化吲哚衍生物。我们确定的最佳反应条件为以1.2倍当量的Selectfluor作为反应物,乙腈作为溶剂,常温下反应,N-甲基-3-甲基-3-羟甲基-2-氧化吲哚产率可达到76%。然后我们对底物结构进行改造。改造的位点包括N上保护基,2号位取代基(迁移基团),3号位取代基和苯环上取代基。结果上看此反应的使用范围非常广,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都能以理想的产率得到3,3-二取代-2-氧化吲哚产物。值得一提的是当2-羟甲基吲哚的3号位上有溴取代时,底物与Selectfluor反应时氟原子会取代溴原子,生成氟代重排产物。反应产物中含有含氟的四级碳中心。综所上述,我们发现了一种通过2-取代吲哚合成3,3-二取代-2-氧化吲哚的重排氧化反应。该反应反应条件温和,反应产率高,适用反应广。我们成功地通过该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的3,3-二取代-2-氧化吲哚,并且成功合成了含有氟代四级碳中心的3-氟代-3,3-二取代-2-氧化吲哚,这种含氟的手性中心的构建在有机化学合成中非常具有意义。此反应使用Selectfluor作为反应物,与之前的3,3-二取代吲哚的合成策略相比,免去了金属催化剂或有机催化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反应成本,同时使反应条件变得温和,具有很好发展前景。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9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鑫鑫;周宁;刘长春;;单取代/双取代氧化吲哚衍生物的合成研究[J];化学试剂;2018年01期

2 严楠;夏剑辉;熊云奎;熊斌;林春花;廖维林;;葡萄糖酸溶液中三组分一锅法合成新型β-吲哚衍生物[J];有机化学;2014年12期

3 王英;焦锐;;新型茚并[1,2-b]吲哚衍生物的绿色合成[J];合成化学;2013年06期

4 张红;;吲哚衍生物合成方法研究新进展[J];化学与粘合;2010年03期

5 李记太;代红光;蔺志平;;3-取代吲哚衍生物的合成[J];化学进展;2007年05期

6 顾云兰,李宝宗;2-苯基吲哚衍生物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7 莫雅雯;蔡雪;曹小吉;莫卫民;;高分辨高能量碰撞解离质谱法研究3-苯硫基吲哚衍生物裂解反应机理[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7年07期

8 孟飞飞;张培卫;;3-取代吲哚衍生物的不对称催化合成[J];广州化工;2013年07期

9 杨跃;向东;郭举;郑永胜;叶斌;杨金亮;成丽;;1,3-二氢-1,3-二酮-2-氢-异吲哚衍生物的合成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4期

10 刘斯宇;代娇娇;尤晶;王周玉;杨羚羚;;新型3,5-二取代1H-吲哚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J];化学通报;201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劲峰;李莉;徐利文;;若干新型吲哚衍生物的合成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3)[C];2015年

2 杜慧爱;张兴国;汤日元;李金恒;;2-芳基-3-苯硫(硒)基吲哚衍生物的合成[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霄;徐显秀;潘玲;刘群;;烯酰基二硫缩烯酮在构筑七元并环吲哚衍生物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朱玉静;陈雅丽;;吲哚嗪并异吲哚或苯并吲哚嗪并异吲哚衍生物的合成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5 范建训;封继康;任爱民;;7-氮杂吲哚衍生物分子基态与激发态性质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石枫;;基于吲哚醇及3-烷基-2-吲哚烯的吲哚衍生物的催化不对称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7 石枫;;手性四取代吲哚衍生物的催化不对称合成[A];手性中国2014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8 曹隆;魏佳媚;陈杰;张慧;曹卫国;;Cu(Ⅰ)催化一锅法合成全氟烷基取代吲哚衍生物的新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氟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孟团结;陈荣祥;任利锋;刘澜涛;刘新明;赵文献;;钯催化炔亚胺的串联环化反应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10 石枫;;3-烷基-2-吲哚烯的设计及其参与的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论坛七:青年化学家论坛[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李佩文;花菜防癌又强身[N];人民日报;2006年

2 蓝天;抗癌蔬菜话花菜[N];民族医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蔺志平;超声辐射下3-取代吲哚衍生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D];河北大学;2008年

2 夏旭东;可见光诱导吲哚衍生物的光催化合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3 魏芳;金属催化的串联反应:多取代三氮唑及氧化吲哚衍生物的高效合成[D];山东大学;2017年

4 李英秀;碘参与下吲哚衍生物的合成及苯磺酰胺的硝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5 姚培圆;基于炔酰胺的2-氨基吲哚的新合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郑子龙;吲哚衍生物的光物理性质及分子内电荷转移反应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 王朋;多取代吲哚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谭芬;多环吲哚导向的环加成反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李雪健;手性螺环磷酸催化的不对称串联反应合成四氢吡啶和苯氮卓并吲哚衍生物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10 刘永海;几种具有抗2型糖尿病活性化合物的合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俊杰;新型吲哚化合物的化学合成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18年

2 李佳;有机锂参与的吲哚啉及吲哚衍生物C-C键构建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3 古应彩;吲哚衍生物对烯酰胺的加成反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4 王鹏辉;氢氧化铯促进的3-芳硫(硒、碲)吲哚衍生物的合成[D];湖南大学;2017年

5 徐立晨;利用串联反应合成1-萘酚、2-吡喃酮和3,3'-双吲哚衍生物[D];江苏师范大学;2018年

6 杜艳龙;基于叶立德的串联反应高效构筑吲哚衍生物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7年

7 马利波;N-取代吲哚衍生物的合成及波谱解析[D];郑州大学;2010年

8 孙少锋;3-取代吲哚衍生物合成方法的改进[D];河北大学;2011年

9 吴琼;基于靛红参与的串联反应吲哚衍生物的多样性合成[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10 徐凤娟;氧化吲哚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144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6144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5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