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多喹啉衍生物靶向双倍体G-四链体DNA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6 01:00
【摘要】:G-四链体是富G序列在生理条件下形成的一种非经典的DNA二级结构,它广泛存在人类基因组重要的生物学区域,大量研究表明,G-四链体的形成可以抑制端粒酶的活性,已经成为开发新型抗癌药物的一种思路。然而,人类基因组存在的大量富G序列可以形成G-四链体结构,使得选择性靶向结构和生物学功能不同的G-四链体变得至关重要。目前,多倍体G-四链体DNA和RNA被报道少量存在于人端粒末端和C9orf72基因相关的人非编码区域,因此,设计选择性识别和结合多倍体G-四链体的荧光探针和结合剂,对结构检测探针、富G基因序列的功能研究及潜在的抗肿瘤先导药物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选择性识别与结合人端粒多倍体G-四链体为目的,设计了两类化合物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工作:合成了三个不同聚醚链长连接的双喹啉二聚体化合物1a-c,研究了它们及单体化合物360A对人端粒双倍体G-四链体DNA(G2T1)的结合亲和力、热稳定性和选择性。具有中间聚醚链长的化合物1b对反平行G2T1(Anti-G2T1)的表观结合常数最大(Ka=4.3±0.1×107 M-1),是其它四种单倍体G-四链体(反平行单倍体G-四链体、c-kit1、c-kit2和c-myc)的30-425倍,表现出高选择性结合作用;可以诱导形成G-四链体,是目前报道的多倍体G-四链体结合剂中对Anti-G2T1的热稳定性最高的结合剂(ATm28.1℃)。相对于单体化合物360A和聚醚链长最短和最长的双喹啉二聚体化合物1a和1c来说,化合物1b对Anti-G2T1显示了更高的结合选择性,说明中间聚醚链长对选择性结合与稳定G2T1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化合物1b与Anti-G2T1可能的结合模式为:化合物1b的两个双喹啉单元分别π-π堆积在两个相邻G-四分体平面,且两分子化合物1b以该种方式分别堆积在一个Anti-G2T1的上下平面。另外,化合物1b有较强的端粒酶抑制活性(IC50=5.0 ± 0.2 μM)和一定的抗肿瘤活性,特别是Hela细胞(IC50=9.5±2.0 μM)。第二部分工作:合成了两个小檗碱-双喹啉偶联化合物Ber-360A(2a)和Ber-PDS(2b),研究了它们对人端粒G2T1的荧光响应能力、结合能力、选择性和热稳定性。与其它DNA序列相比,化合物2a-b对反平行G2T1的荧光响应能力更强,结合常数更大(Ka107 M-1),表现出特异性荧光识别和选择性结合的作用;两个化合物相比,化合物2b的荧光响应能力更强,灵敏度更高,检测限达0.44 nM;化合物2a-b可以诱导形成G-四链体,对反平行G2T1的热稳定性(ATm20℃)比其它序列更高;它们的结合模式为:两分子化合物2a或者2b分别π-π堆积在Anti-G2T1的上下平面相邻的两个G-四分体平面上,且化合物对其中三个G-四分体平面的结合作用强于7和19位腺嘌呤所对应的G-四分体平面。细胞成像实验说明两种化合物都可以进入细胞,特别是化合物2b可以对细胞核内的G-四链体DNA进行荧光检测;化合物2a-b显示出强的端粒酶抑制活性(分别为0.92±0.14 μM、1.34±0.19 μM)和一定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总之,本研究发现了一类优良的双倍体G-四链体结合剂和一类荧光配体与G-四链体结合剂偶联的双倍体G-四链体荧光探针,这些研究有助于设计性能更佳优良的多倍体G-四链体的荧光探针或结合剂,对于多倍体G-四链体结构的检测、富G基因序列的功能研究及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可以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图文】:

序列,四分体,序列,构型


第一章前言逡逑,G-四链体的结构获得表征与解释^221。由于富G序列分子内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loop链的数量、电性和扭转力等多种多样,因此可以折不同构型的G-四链体1231,此外,不同G-四链体的拓扑结构与富G序列所相关,比如溶液中存在金属阳离子、存在小分子化合物以及分子间拥挤[2?51。G-四链体可以由单独一条富G序列通过自身分子内的作用形成,由两条或四条富G序列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由于loop链的电性,富G序列折叠形成的G-四链体可分为四条链的方向都相同的平行构型、逡逑两条链的方向相反的反平行构型和一条链与其它三条取向相反的混合平(图1-1邋b)l¥27]。不同的富G序列盘绕折叠形成的G-四链体是独特的;富G序列在不同条件下也可以形成不同构型的G-四链体,,如人端粒末端分在K%条件下形成混合平行构型,在Na+条件下形成反平行构型I28-2'逡逑(a)逡逑

倍体,多倍体,性识别,小分子化合物


项士学位论文设计选择性识别与结合这种结构独特的多倍体G-四链体的就可以将它与其它结构和生物学功能不同的G-四链体区分[3?3化别或者选择性稳定多倍体G-四链体的小分子化合物作为癌症检物的毒副作用更小,更有发展前景,本文主要研宄人端粒末端倍体G-四链体DNA。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9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海燕;石晓龙;;DNA Tile 计算简述[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2期

2 刘涛;;关于几种植物材料DNA含量差异性的研究[J];中学生物学;2019年03期

3 陈从周;;DNA折纸术——全编程的信息工具[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1期

4 Jiaojiao Zhang;Feng Li;Dayong Yang;;DNA: From Carrier of Genetic Information to Polymeric Materials[J];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2019年04期

5 李文送;;DNA甲基化及其生物学功能[J];生物学教学;2014年09期

6 刘庆华;茹慧香;;“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J];中学生物教学;2016年07期

7 丁思思;袁华;罗小虎;李高峰;;植物DNA粗提取与鉴定的简便方法[J];中学生物教学;2016年19期

8 周苑;;《DNA分子的结构》微课程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年24期

9 吴久宏;;追寻人类思维的脉络——苏教版“DNA分子的结构”一节科学史料教学设计[J];中学生物教学;2016年21期

10 唐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J];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3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冰;王旭;赵梦真;晁洁;樊春海;;基于DNA折纸术的纳米金棒精密修饰[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八分会:化学生物学[C];2016年

2 刘冬生;李闯;程恩隽;邢永政;金娟;;DNA超分子水凝胶及其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四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C];2016年

3 Kaiying Cheng;Hong Xu;Xuanyi Chen;Liangyan Wang;Bing Tian;Ye Zhao;Yuejin Hua;;Structural basis for DNA 5′-end resection by RecJ[A];第五届中国结构生物学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6年

4 陈南迪;覃诗雅;羊小海;王青;翦立新;王柯敏;;“传感-治疗”的DNA纳米装置在协同杀伤循环肿瘤细胞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八分会:纳米生物效应与纳米药物化学[C];2016年

5 刘晔华;陈锦艳;江雁;张坚磊;穆红;;磁珠法提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的评价[A];第七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6年

6 谭磊;孙悦;周湘;刘伟;;多头蚴核糖体DNA及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寄生虫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7 叶俏;沈洁;严婷婷;王宙政;;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浆循环DNA与疾病活动相关性研究[A];2015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8 周嘉嘉;FriederikeSchmid;;计算模拟研究DNA和聚电解质的结合[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E 高分子理论计算模拟[C];2015年

9 Yuan Zhang;Yanlong Chen;Gaigai Xu;Chen Lan;Shaige Xia;Wenjie Zhao;Shusheng Zhang;;Endogenous DNA adducts method establishment and Human Biomonitoring[A];河南省化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10 孙觅;辛丽斐;刘宏;;基于浓差电池原理高灵敏检测DNA的传感器[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分会:生物分析和生物传感[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辛;DNA骨架硫修饰研究又获新成果[N];科学时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辛明;邓亚军:灾难现场的DNA斗士[N];中国青年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欧阳晓红 韩宋辉;“可怕”的友邦DNA 267亿港元净利从何而来[N];经济观察报;2015年

4 编译 晋楠;DNA:警察手中的双刃剑[N];中国科学报;2018年

5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孙锦;解读DNA惠及世界患癌儿童[N];深圳特区报;2018年

6 记者 冯卫东;DNA分子计算为可编程药丸铺路[N];科技日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李禾;DNA折纸术,“折”出生命所需神奇图案[N];科技日报;2019年

8 记者 刘霞;美日创建迄今最大DNA基因模型[N];科技日报;2019年

9 任芳言;古DNA揭示马的身世[N];中国科学报;2019年

10 记者 冯卫东;基因剪刀剪切DNA过程首次捕获[N];科技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涛;DNA磷硫酰化修饰蛋白DndEi的功能和磷硫酰化修饰频率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2 李洋;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无标记DNA分子结构[D];吉林大学;2019年

3 王羚瑶;HeLa细胞核抽出物中一种新的具有H2A.Z置换活性组分的纯化和鉴定[D];吉林大学;2019年

4 王琳;镰孢菌DNA条形码及多样性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7年

5 王倩倩;双加氧酶Tet对DNA甲基化修饰的影响及相关调控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6 王丹;DNA损伤应答中长非编码RNA LRIK、ncRNA0301及蛋白质XPF的功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7 田茜;黄单胞菌属DNA条形码筛选及其重要致病变种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8 吴成超;序列复杂度方法在DNA调控元件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9 吴丹;CRISPR/C2c1的结构与功能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10 王泉博;基于卟啉及二维纳米材料的DNA检测新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鑫;从木质纤维素载体中释放提取生物样本DNA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廖廷聪;多喹啉衍生物靶向双倍体G-四链体DNA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3 何珊珊;用单价STV制备单分子蛋白质-DNA复合物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4 贾翔宇;DNA保护的银纳米簇与人乳头瘤病毒相关蛋白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5 石安琪;全自动DNA定量分析在肺泡灌洗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6 王东营;循环肿瘤DNA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的meta分析[D];吉林大学;2019年

7 王振兴;基于多功能DNA探针的miRNA检测及靶向药物释放[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8 田夏;基于功能化纳米片的副溶血弧菌DNA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9 左李美;基于纳米Fe_3O_4磁性材料构建的DNA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应用[D];云南大学;2018年

10 杨咪;单独或联合HBsAg与HBV-DNA指标对原发性肝癌发病风险的预测作用[D];南昌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157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6157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b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