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靶向BPTF bromodomain小分子调控剂的发现与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6 13:19
【摘要】:组蛋白乙酰化修饰被BRD家族蛋白特异性识别后,相关的染色质重塑因子和转录因子会被募集到特定的基因转录位点,进而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BRD家族蛋白的异常表达和活化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例如肥胖、HIV、恶性癌症和炎症等。迄今为止,已有大量靶向BRD家族蛋白的小分子抑制剂用于相关疾病的治疗以及进一步探索BRD家族蛋白相关的生物学功能。BPTF是一种含BRD结构域的蛋白质,通过对组蛋白赖氨酸乙酰化的特异识别,在调节下游相关基因的表达中起着关键作用。BPTF的功能障碍与许多人类疾病,特别是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BPTF BRD是一个治疗癌症的重要表观遗传学药物靶点。然而,与BET家族抑制剂的广泛研究不同,靶向BPTF-BRD的抑制剂很少报道。本研究将对接式虚拟筛选与生化分析相结合,基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知识对内部化合物库进行虚拟筛选,得到一系列候选化合物。通过构建HTRF高通量筛选平台对候选化合物进行体外活性筛选,确定了DCB29对BPTF BRD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接下来通过HTRF结合实验进一步验证该化合物的抑制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为13.2±1.6μmol/L。通过2D相似性搜索得到DCB29一系列衍生物并测定其抑制活性,结合分子对接结果分析出相关的构效关系。通过核磁共振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等实验进一步验证DCB29与BPTF BRD的结合模式。分子对接模拟显示DCB29占据了乙酰化H4多肽底物的口袋,说明该化合物是双底物竞争性抑制剂。总之,DCB29作为一种新型的BPTF BRD选择性抑制剂在相关生物学研究和药物化学结构改造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图文】:

靶向,代表性,乙酰化,机制研究


贵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靶向BPTF bromodomain 小分子调控剂的发现与机制研究等人已经确证,BRD2 的 BRD 结构域和组蛋白 4(H4)第 12 位乙酰化赖氨酸(H4K12ac)能够特异性结合,其解离常数 KD值为 2.9 mmol/L[18, 19]。而当该多肽的第 5 位赖氨酸也被乙酰化后(H4K5acK12ac),KD值升高,为 360 mmol/L[20]。H4 在空间上靠近的 N 端多乙酰化修饰显著增强对 BRDT 的亲和力[21]。因此,该领域的研究显然能够通过分析 BRD 结构域与乙酰化多肽的结合来更好地理解乙酰化修饰介导的一些信号传导,进而对许多重大疾病机制研究做出贡献。

晶体结构


BRD9 的非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活性为微摩尔级别[25]。后面,Natalie 等现了一个小分子抑制剂 I-BRD9,,这是 BRD9 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选择性细学探针,在 BET 家族蛋白上的选择性高达 700 倍,在另外 34 种 BRD 蛋白选择性>60 倍,pIC50值为 7.3[26]。2)靶向 BAZ2A/B 的 BAZ2-ICRBAZ2A 和 BAZ2B 这两个同源蛋白均含有一个 BRD 结构域,在染色质重非编码 RNA 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BAZ2A 与 ATP 酶蔗糖非发酵-2 同源SNF2h)共同形成核仁重塑复合物(NoRC)。NoRC 是模拟开关染色质重塑物(ISWI)的重要成员[27],可调节非编码 RNA 的表达并且可抑制着丝粒和处的异染色质建立[28]。另外,BAZ2B 的高表达与小儿 B 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病(B-ALL)的预后不良有关,开发 BAZ2B 抑制剂有助于该癌症的治疗研近的一篇文章报道,BAZ2A 可参与维持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研究者还建 BAZ2A 基因的表达与前列腺癌复发之间的相关性[29]。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91;R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永丽;丁寄葳;岑山;周金明;;PD-1/PD-L1/PD-L2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7年05期

2 杨超;陈颖;田巍;朱驹;;黏着斑激酶及其小分子抑制剂作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14年09期

3 刘冰妮;刘默;刘登科;刘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1年04期

4 李杨玲;张博;林能明;;靶向Bcl-2小分子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Δ[J];中国药房;2016年17期

5 李杨;Bcl-2蛋白的小分子抑制剂[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5年01期

6 郑友广;李铭东;吉民;;酪氨酸激酶及其小分子抑制剂研究进展[J];药品评价;2006年02期

7 王勇;龙亚秋;;蛋白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新进展[J];有机化学;2011年10期

8 郝兰虎;孙倪悦;袁浩亮;陆涛;;细胞周期依赖蛋白激酶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09年06期

9 高玲;;TNF-α小分子抑制剂LMP-420在人细胞中能降低HIV-1和结核分枝杆菌的复制[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6年05期

10 ;一小分子抑制剂可对抗MRSA[J];现代医院;201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晶;卢俊彦;Shan Changliang;Fan Jun;欧阳斯盛;周宇;柳红;罗成;Chen Jing;蒋华良;何川;;靶向铜转运蛋白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与抗肿瘤活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陈俊杰;于淼;黄姗姗;郑忠辉;张连茹;;酪氨酸酶与2个小分子抑制剂的分子对接[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公海艳;马莉;朱海燕;纪庆;苏培;刘鹏;曹善楠;姚剑峰;韩明哲;周家喜;许元富;;靶向肿瘤坏死因子的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A];第八届泛环渤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8年

4 庄春林;缪震元;姚建忠;董国强;盛春泉;张万年;;蛋白质相互作用小分子抑制剂的虚拟筛选及结构优化[A];第十二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5 周圆;纪庆;张永慈;杨铭;熊冬生;杨纯正;;整合素αvβ3小分子抑制剂先导物的发现及活性研究[A];2009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周游;秦宇;杨建林;孙丽丹;曹春雨;王艳林;;新型SMO抑制剂的设计筛选与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7 沈先艳;蒲文臣;王淳;;Pin1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8 Sarmistha Halder Sinh;Keqin Kathy Li;Yujun George Zheng;;Identification of Small Molecule Inhibitors of PRMT1[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彭晖;冯健男;曹曦元;郭雷鸣;沈倍奋;黎燕;;生物毒素类小分子抑制剂的虚拟筛选及体外评价[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孔祥谦;陈丽敏;Cheryl Mccullough;蒋华良;Ronen Marmorstein;罗成;;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MOF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及应用研究[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柯文;科研,从“独奏曲”到“交响乐”[N];上海科技报;2017年

2 本报首席记者 许琦敏;4.57亿美元!上海有机所一药物转让创纪录[N];文汇报;2017年

3 EP Vantage 翻译 李勇 药友网发起人兼负责人;吉利德布局“后丙肝时代”[N];医药经济报;2015年

4 杨青;沃利替尼:亚太先行的双轨模式[N];医药经济报;2014年

5 姜澜;克唑替尼治疗活性显著[N];中国医药报;2011年

6 记者 白毅;新化合物可克服突变耐药[N];中国医药报;2013年

7 记者 胡德荣;提高T细胞抗肿瘤功能有新方法[N];健康报;2016年

8 汤森路透;癌症治疗领域药物[N];中国医药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伟;靶向细胞自噬关键蛋白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确证和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19年

2 乐立艳;靶向肿瘤相关重要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先导化合物发现及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17年

3 庄春林;蛋白相互作用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设计及生物活性评价[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4 陈云雨;靶向Plk1 PBD新型抗肿瘤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抗肿瘤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5 刘飞扬;基于高能量功能细胞库筛选的新型选择性激酶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及生物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6 史振东;miR-21小分子抑制剂的筛选及肿瘤靶向治疗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7 何伍;新型FTO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8 方勇;高通量筛选mTORC2复合体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瑜;新型MIF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及其抗炎活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10 张章;PDGFR小分子抑制剂GZD856体内外抗肺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爽;TRIM24溴结构域小分子抑制剂的筛选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张风才;靶向肿瘤相关蛋白CBP bromodomain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及作用机制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3 吴昕瑞;新型的PIKfyve小分子抑制剂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4 杨燕茹;酪氨酸激酶RET的小分子抑制剂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5 宿吉英;新型手性单胺氧化酶选择性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9年

6 张丹;靶向BPTF bromodomain小分子调控剂的发现与机制研究[D];贵州大学;2019年

7 杨建争;Cpf1的小分子抑制剂的筛选与复合物结晶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8 杨燕;BRD4和靶向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8年

9 宗可昕;PLK1 PBD靶向抗肿瘤抑制剂的筛选及活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陈淑君;基于HCN通道胞内调控机制的探究及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165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6165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5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