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草芽孢杆菌溶栓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本文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溶栓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血栓类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血栓形成后会对脑、心脏、肺等血液循环系统造成栓塞,从而导致多种疾病,如冠心病、脑血栓、动脉硬化等。血栓性疾病由于其致残、致死率非常高,所以一直是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血栓性疾病的发病与年龄相关,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血栓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溶栓是血栓类疾病最有效、应用最广的治疗与预防方法之一。通过溶栓药物的应用以达到溶解治疗血栓的目的。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主要溶栓药物有尿激酶(UK)、链激酶(SK)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等。这些溶栓药物虽然溶栓效果明显,但依然存在半衰期较短、价格昂贵等缺点,所以仍需要寻找疗效好、安全、经济的溶栓药物。溶栓酶广泛来源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微生物作为溶栓酶药物的来源,具有培养容易、产量高、所需设备简单等优点,一直都是溶栓药物研究开发的一个重点。本研究在实验室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中的溶栓酶进行分离纯化。建立了硫酸铵盐析、离子交换层析的纯化方法,制备了较纯的枯草芽孢杆菌溶栓酶。研究了酶的稳定性及降解特异性。在此基础上,初步研究该酶在动物体内的溶栓活性。研究结果如下:1.纯酶样品的制备:将发酵液用60%饱和度的硫酸铵进行盐析,离心收集蛋白沉淀,溶解后,在醋酸盐缓冲液(0.02 M pH 5.6)中透析。样品透析后经阳离子交换层析(CM-sepharose Fast Flow)进行进一步分离纯化,制得纯化酶制品。通过蛋白质电泳(SDS-PAGE)和酶活检测,评价与检测纯化过程中溶栓酶组分的纯度及活性。2.稳定性及降解特异性研究:在不同温度(4℃、37℃)下,研究该酶在溶液状态下的稳定性。结果发现,在4℃条件下,酶活在9天的降解实验中保留了90%的活性。而在37℃条件下,在9天降解实验中,其酶活在前3天迅速下降,5天后基本没有检测到酶活。说明该酶在4℃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此外,通过纤维蛋白“加热”平板实验,发现该酶具有直接降解纤维蛋白的能力。3.体内溶栓活性的初步研究:初步的体内溶栓研究表明,该酶在体内具有较强的溶栓效果。该酶通过股静脉注射40分钟后,取实验动物血液,待血液凝固后,药物注射组仍具有良好的溶解血栓能力,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完整,溶解血栓能力与酶浓度呈正相关。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 溶栓酶 分离纯化 稳定性 溶栓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1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1. 前言12-26
- 1.1 枯草芽孢杆菌简介及其应用12-15
- 1.1.1 枯草芽孢杆菌简介12
- 1.1.2 枯草芽孢杆菌的应用12-15
- 1.2 血栓疾病概述15-19
- 1.2.1 血栓疾病的分类及其危害15-16
- 1.2.2 血栓的成因及其分子机理16-19
- 1.3 血栓疾病的治疗方法19-20
- 1.4 抗血栓药物的发展20-24
- 1.4.1 抗血小板类药物20
- 1.4.2 抗凝药物20-21
- 1.4.3 溶栓药物21-24
- 1.5 微生物来源的溶栓酶类24-25
- 1.5.1 芽孢杆菌产生的纤溶酶24
- 1.5.2 链霉菌产生的纤溶酶24-25
- 1.5.3 根霉产生的纤溶酶25
- 1.5.4 海洋假单胞菌产生的纤溶酶25
- 1.6 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25-26
- 2. 枯草芽孢杆菌溶栓酶的发酵及分离纯化26-35
- 2.1 引言26
- 2.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26-27
- 2.3 实验方法27-31
- 2.3.1 溶栓酶粗酶液的制备27-28
- 2.3.2 溶栓酶酶活的测定28
- 2.3.3 盐析曲线的制作28-29
- 2.3.4 溶栓酶的纯化29-30
- 2.3.5 溶栓酶蛋白含量的测定30-31
- 2.3.6 SDS-PAGE检测蛋白质纯度及大致分子量31
- 2.4 实验结果31-34
- 2.4.1 溶栓酶粗酶的提取31-32
- 2.4.2 溶栓酶的纯化结果32-34
- 2.5 讨论34-35
- 3. 溶栓酶稳定性及降解特异性研究35-43
- 3.1 引言35
- 3.2 材料、试剂及仪器35-36
- 3.3 实验方法36-37
- 3.3.1 溶栓酶溶解纤维蛋白研究36-37
- 3.3.2 不同温度下(4℃、37℃)溶栓酶9天降解实验37
- 3.4 实验结果37-41
- 3.4.1 溶栓酶溶解纤维蛋白的研究结果37-39
- 3.4.2 4℃条件下溶栓酶9天降解实验结果39-40
- 3.4.3 37℃条件下溶栓酶9天降解实验结果40-41
- 3.5 讨论41-43
- 4. 溶栓酶体内溶栓性质初步研究43-54
- 4.1 引言43
- 4.2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43-44
- 4.3 实验方法44-45
- 4.3.1 实验材料、组别及剂量44
- 4.3.2 实验流程44
- 4.3.3 指标的观察与分析44-45
- 4.4 实验结果45-53
- 4.4.1 右股静脉注射给药后大鼠状态变化45-46
- 4.4.2 不同组别凝血时间的差异46
- 4.4.3 不同时间点下血块变化情况46-49
- 4.4.4 游离红细胞数及红细胞形态观察49-52
- 4.4.5 血块剩余情况52-53
- 4.5 讨论53-54
- 5. 全文总结54-55
- 论文的创新点55
- 论文的不足之处55-56
- 参考文献56-63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63-64
- 致谢64-65
- 个人简历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光美;陈明;杨菁;汪世华;;丙酮对溶栓酶活力的动力学初步探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年20期
2 ;新型溶栓酶[J];日本医学介绍;1998年10期
3 高英伟,伊德林;测定双胸蚓溶栓酶活性方法的探讨[J];辽宁医学杂志;2002年03期
4 伊德林;米闯;;对长期冷冻存储的蚯蚓溶栓酶活性分析[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刘晨光,王鹏,刘万顺;微生物溶栓酶研究概况及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2年02期
6 ;溶栓酶研究简报[J];医药工业;1972年01期
7 沈明花;沈寿东;全吉淑;柳明洙;;榆干离褶伞菌丝体溶栓酶特性研究[J];食品科技;2008年03期
8 刘芬兰,姚万才,苏学忠,富成志;双胸蚯蚓溶栓酶抗缺血性脑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J];沈阳医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9 刘芬兰,张志芬,富成志;双胸蚯蚓溶栓酶对胎鼠大脑神经细胞生长发育的作用[J];沈阳医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10 韩润林,张小勇,张建安,李佐虎;枯草杆菌溶栓酶的分离纯化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赣;;若干种动物源性溶栓酶的研究进展[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九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张立;赵友云;马强;任展宏;王业富;;枯草杆菌溶栓酶QK-2发酵工艺的优化及其肠溶胶囊的研制[A];2012年湖北生物产业发展高端论坛暨湖北省生物工程学会2012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彭勇;豆豉溶栓酶的纯化及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张仁怀;豆豉溶栓酶的表达、复性、纯化及其药理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守禄;枯草芽孢杆菌溶栓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陈晔;枯草芽孢杆菌溶栓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酶学性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3 杨菁;枯草芽孢杆菌LD-8547溶栓酶溶栓效果初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4 刁苗;豆豉溶栓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体外进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5 邵荣军;溶栓酶活性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及高效溶栓菌株的筛选[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6 周广亮;榆干离褶伞溶栓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7 豆孝伟;豆豉溶栓酶产生菌株的诱变育种、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8 肖薇;豆豉溶栓酶基因在乳酸杆菌中的表达[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溶栓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66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