δ-GABA_A受体对脊髓背角LTP及炎性疼痛的抑制作用
【图文】:
第三章 实验结果 THIP 对脊髓背角痛觉突触传递的影响为了验证δ-GABAARs 是否调控痛觉突触传递,给动物左侧坐骨神经测testing-stimuli:0.5-ms duration, 25V, 1-min interval),将记录电极插轻物脊髓浅层 300 μm 左右,稳定记录 30 mins 基线,随后在暴露的脊髓加人工模拟脑脊液(ACSF)作为空白对照组,记录 3h。采集记录图形。结果显示(图 1):滴加 ACSF 前后 C 反应面积没有发生任何显著性变直到记录结束。基线阶段的 C 反应面积是 100±1.8%,而滴加 ACSF ±3.1%,在整个记录阶段的 C 反应面积仅有轻微幅度的波动。提示:AC正常的突触传递。
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δ-GABAA受体对脊髓背角 LTP 及炎性疼痛的抑制作在稳定记录基线 30 mins 后,给脊髓背角滴加 0.1 μg 的 THIP。结果 2):在滴加药物后,C 反应面积在第 30 mins 左右仅有轻微幅度的下这个下降仅持续了 10 mins 后就开始回升,约在第 60 mins 左右,,恢复水平。经统计:0.1 μg THIP 组的 C 反应面积是 103.8±6.8% ,与 ACSF 应面积 102±3.1% 相比没有任何显著性变化(p > 0.05)。提示:0.1 μIP 不影响痛觉突触传递。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9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存德;;刺激蓝斑对脊髓背角痛敏单位放电的影响[J];滨州医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2 方宗仁;李丽娜;;电针镇痛和脊髓P物质的关系[J];中国针灸;1988年01期
3 王希涛;吴景兰;;电针及纳洛酮阻断电针镇痛对豚鼠肾上腺和脊髓脑啡肽样物质影响的免疫组化观察[J];针刺研究;1988年03期
4 刘庆莹;朱长庚;刘汉涛;卢金活;;脊髓背角5-羟色胺纤维的来源和超微结构分布——HRP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研究和免疫电镜观察[J];解剖学报;1988年04期
5 吴葆孙;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脊髓的研究[J];兽类学报;1989年01期
6 周敬修;黄登凯;李宽[M;田启;陆世铎;笪翠娣;卢毓青;;向脊髓下行性投射的细胞起源[J];针刺研究;1989年Z1期
7 施静;艾民康;关新民;;电针对脊髓背角内ACh代谢的影响[J];针刺研究;1989年Z1期
8 崔存德;张虹;张慧;邱承海;;脊髓背角单位放电的记录及其计算机处理方法[J];滨州医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9 张天祥;张建身;牛汉璋;;脊髓背角会聚神经元与痛觉的调制[J];滨州医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10 王嘉琪;王圣明;严育东;孔牧;罗世城;杨静;戴春秋;杨雁灵;王亚云;;脊髓背角Ⅰ-Ⅲ层疼痛神经环路的研究进展[J];神经解剖学杂志;201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云庆;冯宇鹏;;神经加压素在脊髓背角参与镇痛的机制[A];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2年
2 胡能伟;杨红卫;胡晓东;张红梅;张彤;刘先国;;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LTP表达机制的初步研究[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3 吴江;上官守琴;胡祁生;;吗啡减弱电刺激诱发大鼠脊髓背角长时程电位[A];湖北省生理学会2007年度年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4 信文君;刘先国;胡能伟;杨红卫;周利君;张彤;;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在脊髓背角LTP诱导和维持中的作用[A];中南地区第六届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张红梅;胡能伟;杨红卫;刘先国;;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LTP的产生和维持机制的研究[A];中国生理学会张锡钧基金会第八届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学术论文综合摘要[C];2003年
6 胡晓东;刘先国;张红梅;杨红卫;周利君;张彤;;抑制酪氨酸蛋白激酶可减弱切断坐骨神经大鼠脊髓背角A纤维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A];中南地区第六届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李云庆;张华;郭军;吴利平;王文;;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延髓吻段腹侧区-脊髓背角间接神经加压素能通路的形态学证明[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8 刘风雨;邢国刚;徐Ym;韩济生;万有;;5-羟色胺受体亚型调节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神经元C串放电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摘要[C];2005年
9 周利君;钟yN;任文杰;刘先国;;BDNF对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A];中国生理学会张锡钧基金会第十届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学术论文综合摘要[C];2009年
10 李云庆;;内吗啡肽在脊髓背角通过突触前机制发挥镇痛作用[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维秀;氯胺酮治疗慢性神经源性疼痛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2 张习春;脊髓痛觉可塑性的一氧化氮信号通路[D];复旦大学;2005年
3 何农;N-甲基-D-天门冬氨酸[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4 徐峰;大鼠脊髓NMDA受体NR2B参与炎性痛的机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梁U
本文编号:26649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664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