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具有电刺激作用的复合载药神经导管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6 23:49
【摘要】:每年约超过一百万人在遭受神经损伤的伤害,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依然是世界性医学难题,鉴于传统临床治疗方法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局限,广大神经修复研究者致力于开发多功能的神经导管来治疗神经损伤。虽然各类神经导管(Nerve conduits,NCs)也逐渐应用于临床,但至今并未制备出效果优良的理想神经导管,针对现阶段导管存在的诸多不足,本论文首先优选制备导电聚合物苯胺四聚体(Tetraaniline,TA),再物理复合聚乳酸(Poly-dl-lactic acid,PDLLA),并负载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研制具有电刺激作用的PDLLA/TA/NGF复合载药神经导管。首先,采用氧化偶联聚合法合成氧化态苯胺四聚体(Emeraldine tetraaniline,EM TA),再还原制备还原态苯胺四聚体(Leucoemeraldine tetraaniline,LE TA),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um,FTIR)、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UV-Vis)、质谱法(Massspectrography,MS)、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表征EM TA和LE TA的成分、结构以及微观形貌,同时利用四探针电阻率仪对比其导电性差异。最后设计正交实验,探究N-苯基对苯二胺(PPDA)与氧化剂过硫酸铵的质量比、反应时间、质子酸浓度对产率的影响,并确定TA的最佳制备工艺为:PPDA与氧化剂反应比为1:1、反应时间为2小时、HCl浓度为2 mol/L。通过物理复合法制备不同比例的PDLLA/TA复合神经导管,并探究TA掺杂量对复合神经导管机械性能、亲水性能、电导率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PDLLA/TA复合神经导管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与亲水性能,导电率满足神经生长所需要的电刺激条件,同时其机械性能、亲水性能、电导率随TA掺杂量的增大呈上升趋势,最后结合其微观形貌优选出TA的掺杂量为10%。通过测定PDLLA/TA神经导管在降解过程中的质量损耗、降解液的pH值,以及SEM观察降解前后的微观形貌,评价其降解性能。结果表明:TA的掺杂促进了PDLLA/TA神经导管的降解,使其降解速度可控,并改善了单纯PDLLA导管降解过程中局部环境酸性过高的问题。通过物理混合将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负载在PDLLA/TA神经导管上,探究TA的掺杂量和环境pH值对BSA释放行为的影响,并以此为模型对照,负载NGF制备PDLLA/TA/NGF神经导管,研究NGF的释放性能。结果表明PDLLA/TA/NGF复合载药神经导管可以在不同酸碱环境下实现其缓慢释放。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选取雪旺细胞(Rat schwann cells,RSC96)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 12 cells,PC12)两种神经细胞来评价不同神经导管的细胞毒性,并通过免疫荧光法与SEM观察细胞在神经导管表面的粘附与增殖情况,结果表明TA与NGF的掺杂促进了细胞增殖和粘附,PDLLA/TA/NGF神经导管具有良好的细胞亲和性。自制电刺激装置对复合培养的RSC96细胞和PC12细胞外加电刺激,探究电压、电流与电刺激时间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电刺激促进了两种细胞的增殖与生长,同时确定电刺激的最优参数为:电压250 mV、电流150 mA、时间36小时。选取SD大鼠并建立相应周围神经损伤动物模型,考察1、3个月后SD大鼠坐骨神经的生长情况以及肌肉等功能恢复状态,评估不同神经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效果。步态分析、组织学分析等结果表明PDLLA/TA/NGF复合载药神经导管修复治疗最佳,较接近自体神经移植组。综上所述,PDLLA/TA/NGF复合载药神经导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电刺激作用,能促进神经再生,有望应用于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
【图文】:

神经,基本结构,自体移植,自我修复


第 1 章 绪论损伤与治疗百万人会遭受神经损伤的伤害[1],这严重影缺损可通过神经再生功能自我修复,而针对粗手术进行缝合与自体神经移植法进行治疗斥反应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广的神经导管以替代自体移植,甚至超越自体疗困境。损伤及再生

示意图,示意图,轴突,神经


大量巨噬细胞,去吞噬变性轴突[7],随着吞噬细胞的聚集,,形成中空的神经通过该区域时,这一区域对神经再生功能重建具有重要作用。神度分类分为三类:神经失用、轴突断裂、神经断裂。其中神经失用是一种,此时神经仍然保持着连续性与功能。轴突断裂是指轴突与髓鞘围的神经束膜与神经外膜仍然存在,结缔组织可以为轴突再生提供断裂是指受伤的神经存在缺口,轴突和周围结缔组织被破坏,其再生难以修复的周围神经损伤[8]。神经再生的过程是复杂与艰难的,其中素,因此受损神经的修复与重建,仍然是临床的一大挑战。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9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义霞;李世普;;In vitro Biocompatibility Assessment of a Novel PRGD/PDLLA/NGF Composite Material[J];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2011年06期

2 王永红;李世普;;Evaluation of a Novel Bioabsorbable PRGD/PDLLA/β-TCP/NGF Composites in Repair of Peripheral Nerves[J];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2009年03期

3 闫玉华;;Preparation and Charactcrization of a Novel PDLLA/Chondroitin Sulfate/Chitosan Asymmetry Film[J];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2007年04期

4 万涛;;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 of PDLLA/HA Composite Fiber in vitro[J];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2005年S1期

5 齐进如,杨选平,吴平林,周斌,任世祥;国产PDLLA可吸收棒髓内植入治疗掌骨骨折32例[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李进,杨述华,杜靖远,邵增务,肖宝钧,杨操,许伟华,刘国辉;PDLLA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年04期

7 王静霞;陈屿恒;倪茂君;陈竹平;刘思阳;彭朝荣;;PDLLA-g-NVP纤维膜材料的体外降解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8年03期

8 ;Effect of Penetrating Injury by Different Absordable PDLLA Rod on the Development of Growth Plate[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5年S1期

9 张国富,柯雯昙,段军;PDLLA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松质骨骨折76例[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6期

10 郭兴蕾;刘刚;HE Qundi;徐海星;YU Yunxuan;KE Changsheng;MING Xiaofei;ZHAO Meng;WANG Xiaobin;HUANG Zhijun;许沛虎;;The Study of Nerve Conduit with Biocompatibility an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Effect[J];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201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友法;闫玉华;李世普;严琼姣;;PRGD/PDLLA/n-HAP神经再生细胞支架材料(英文)[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2分册)[C];2010年

2 ;PRGD/PDLLA/n-HAP scaffolds for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3 郝勇;周跃;初同伟;潘勇;王卫东;滕海军;;可降解材料聚内消旋乳酸(PDLLA)椎间融合器的生物力学测试[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王欣宇;单学智;韦明;韩颖超;李世普;;HA/PDLLA复合材料的制备、力学性能及体外降解研究[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杜珂;甘志华;;PDLLA/HA纳米复合材料表面形貌对细胞粘附生长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15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预印集[C];2010年

6 苗强;马楚凡;;PDLLA控释的钛纳米管载HHC-36抗菌肽涂层的构建及其性能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7年

7 裴庆国;王宗生;潘可风;蒋欣泉;张秀丽;;新型多孔HA/PDLLA支架体外细胞相容性的实验研究[A];2005年上海市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谭立伟;彭锦荣;钱志勇;;DTX-MPEG-PDLLA-PLL纳米胶束制剂的制备、表征及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G:药物控释载体高分子[C];2017年

9 刘芳;金艳;贾德民;;MDI对PDLLA/HA复合材料的增容机理研究[A];中国复合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刘芳;金艳;贾德民;;MDI对PDLLA/HA复合材料的增容机理研究[A];全国首届青年复合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曾文;技术加资本 迪康给蓝图[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2 杨文丰;可吸收骨折内固定螺钉面市[N];医药经济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宾斌;神经损伤修复及抑制神经瘢痕材料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

2 闵少雄;恒河猴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骨细胞复合PDLLA/PLA-PEG-PLA嵌段共聚物支架修复颅骨缺损[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3 赵建华;骨修复材料PDLLA/HA/DBM的研制及其应用基础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4 蔡林;可吸收聚乳酸材料(PDLLA)对幼兔骨骺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徐海星;用于神经修复的自组装材料及导电材料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凌卓彦;PDLLA可吸收材料髓内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7 董军峰;载利福平多孔复合物作为结核性骨缺损修复材料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8 李瑞君;多孔聚外消旋丙交酯医用膜防止周围神经粘连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9 许子星;氨等离子体锚定短肽组织工程骨的制备及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10 王海燕;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基因修饰与体外三维培养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兴蕾;具有电刺激作用的复合载药神经导管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2 于晓;PDLLA/PRGD/n-HAP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6年

3 班莹莹;n-HAP/PRGD/PDLLA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

4 曾莉;应力对PDLLA降解的影响及PDLLA泡沫衬垫对应力遮挡作用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宋杰;生物可降解聚乳酸(PDLLA)的合成及性能表征[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6 何祺;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体内植入的生物安全性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8年

7 张聪;PDLLA/纳米羟基磷灰石纤维膜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8 张晓彦;哌嗪扩链的新型形状记忆聚氨酯脲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9 文文;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植入中远期组织学、影像学及生物降解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年

10 钟伟业;HA/PDLLA复合材料在体内降解及引导成骨过程的组织学观察[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67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667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0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