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阿霉素多肽结合物长效递释系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7 02:03
【摘要】:靶向制剂可以极大地提高药物在肿瘤部位的分布,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但是在病灶部位存留时间短,以及潜在的从肿瘤组织的渗漏,导致其依旧需要频繁给药,且存在引发脉管炎等风险,增加病人的痛苦。因此,如何提高靶向递释系统在肿瘤部位的驻留时间,减少给药次数成为靶向制剂的一个挑战。本课题依据前期研究基础,原创性设计阿霉素多肽结合物(Doxorubicin peptide conj ugates,DPCs),在对其自组装机制研究基础上,寻找定向调控策略,使其在体外中性环境中自组装构建形成50-100nm的纳米粒,静脉注射进入体内后,通过EPR效应浓集于肿瘤部位,在肿瘤微环境下,该纳米粒响应性地聚集组装,形成更大的微米级别的聚集体,避免渗漏,使药物驻留于肿瘤部位,形成的聚集体在肿瘤部位缓慢解组装释放出抗肿瘤药物阿霉素(doxorubicin,DOX),长久性地发挥杀伤肿瘤,减少给药次数。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上,本研究首先设计具有逐级分步组装的自组装序列KIGLFRWR。并对其理化性质、自组装功能及安全性进行评价。其电荷在pH值为10.5时由正电荷翻转为负电荷,PI值约为10.5。利用芘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临界聚集浓度,结果显示,其临界聚集浓度为43.2 μM。对其组装形貌研究结果显示:多肽首先聚集形成50 nm左右的纳米粒,随着组装时间的延长,纳米粒进一步组装聚集形成微米级交联纤维状聚集体。对自组装多肽的体外溶血性研究结果显示,实验浓度下,多肽溶血率远低于5%,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接下来,本文以酸酐为连接键将模型药物阿霉素与多肽偶联,制备多肽药物结合物DPCs,系统表征其最佳吸收波长、临界聚集浓度等理化性质。对其随时间变化,形貌变化的过程进行系统研究,考察自组装体系中的组装作用力与组装形貌的关系,并利用各种阻断剂以及全波长扫描图谱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氢键、π-π作用是组装的主要驱动力,DPCs分子间的静电斥力过强时能够抑制DPCs分子的进一步自组装,因为溶液的pH会影响DPCs分子的质子化程度,从而影响分子间的静电斥力大小,因此DPCs分子的组装只能在适宜的pH体系下,实验结果显示在pH 5-8范围内,DPCs分子具有良好的组装能力。本论文第四章,在对DPCs自组装形貌和作用力的研究基础上,成功设计了一种酸响应性功能性材料(Functional polylysine grafts,FPG),FPG作为酸响应性的壳分子,能够通过静电作用力阻断阿霉素多肽结合物纳米粒(Doxorubicin peptide conj ugate Nano particles,DPC-NPs)间的组装作用力实现调控其自组装形貌的目的。我们首先设计了FPG的合成路线,通过MALDI-TOF确证其分子量,并对其溶血安全性、酸响应性等功能进行初步评价,接下来研究利用FPG调控DPC-NPs自组作用力与形貌的关系,成功构建出能够在体外自组装形成稳定胶束结构的功能性阿霉素多肽结合物纳米粒(Functional doxorubicin peptide conj ugate nano particles,FDPC-NPs),粒径大小50-100 nm,在体外,FDPC-NPs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稳定性,在模拟肿瘤弱酸性条件下FPG能够响应性地发生电荷翻转,在静电力作用下构成FDPC-NPs的FPG壳分子与DPC-NPs核结构发生分离,分离后的DPC-NPs进一步自组装聚集形成更大的纤维状聚集体DPC-NFs。通过体外释放实验证明,所构建的FDPC-NPs具有良好的酸响应性缓释功能。此外,体外细胞药效实验表明,FDPC-NPs具有与原药相当的抗肿瘤活性,为体内发挥抗肿瘤药效提供研究基础。最后,我们以DOX溶液为参比制剂,考察FDPC-NPs在肿瘤、肝脏、心脏、肾脏、脾脏、肺及脑中的分布情况,从而评价FDPC-NPs的肿瘤靶向性和长效驻留释药的功能。结果表明,尾静脉注射FDPC-NPs后能够显著增强DOX在肿瘤组织中的富集,计算FDPC-NPs组的相对摄取率比DOX组增加30倍,显著提高药物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性。此外,在心、肾中的分布也较DOX组有所降低,有利于降低DOX的心肾毒性。综上,本课题原创性地设计自组装多肽KIGLFRWR,通过化学载药的方式构建出具有组装功能的DPCs分子,研究DPCs组装作用力与形貌的关系,设计出具有肿瘤微环境酸响应性的功能性材料FPG,通过分子间静电力实现对DPC-NPs间π-π堆积作用的阻断,构建出能够在体外稳定的FDPC-NPs,在肿瘤弱酸性条件下能够发挥长滞留和响应性释药的作用。在H22-肝癌小鼠模型上不仅能够提高药物的肿瘤靶向性,还能够延长DOX在肿瘤组织的持续时间。为通过设计自组装多肽药物结合物分子并调控其组装形貌构建长效抗肿瘤递释系统治疗肝癌提供有益的借鉴。
【图文】:

相互作用力,纳米,多肽,氨基酸


图1-1不同种类氨基酸及其相互作用力类型用于设计多肽组装构建纳米递g.邋1-1邋Different邋classes邋of邋amino邋acids邋and邋their邋interactions邋for邋designing邋self-peptides邋to邋construct邋dmg邋delivery邋systems.逡逑

纳米粒,组装过程,自组装,纳米


逦CoUtgeos邋。DOX逡逑图1-5邋FDPC-NPs构建的纳米递释系统瘤内自组装长滞留释药过程逡逑Fig.邋1-5邋Long-term邋retention邋of邋FDPC-NPs邋nanomedicine邋in邋vivo邋in邋tumor邋sites逡逑13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9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楼海霞;;大礼堂[J];文学港;2016年12期

2 李仁伟;任丽娥;黄光荣;;虾副产物制备的钙肽结合物理化性质研究[J];食品工程;2013年02期

3 曹赵云;马有宁;陈铭学;牟仁祥;胡秀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稻中生长素及其氨基酸结合物[J];分析测试学报;2011年12期

4 袁志翔;龚涛;张志荣;栾长涛;;水溶性壳聚糖-泼尼松龙结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中国药学杂志;2007年19期

5 郭玮,贺争鸣;不同保护液对低浓度酶结合物稳定性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2000年03期

6 曾常茜,尹学念,王琰;ABEI-CEA McAb结合物的制备[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7年08期

7 李行利;;丝裂霉素C前体药物带负电荷的丝裂霉素C-葡聚糖结合物的理化性质和体内外抗癌活性[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87年06期

8 岐天茂;吴文琪;谢蔚玫;;应用酶标F(ab′)2结合物消除EHF-IgM-ELISA检测中类风湿因子的干扰(摘要)[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87年03期

9 黎松,谈立松,张学庸,陈希陶,樊代明,潘惠忠,胡继旺;胃癌单克隆抗体-丝裂霉素C结合物的制备及其细胞毒特征[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88年05期

10 褚嘉佑,杨爱德,王辨明,胡忠,张和君,史良如,曲京华,罗兰英,郭仁;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与商陆毒蛋白结合物的制备及其抗白血病细胞活性[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8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凤喜;李敏;刘春喜;刘永军;张娜;;靶向于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的DTX-CMCS-PEG-NGR结合物的体外和体内抗肿瘤效果评价(英文)[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2 Masahiro Iwaki;;布洛芬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立体选择性胆排泄及其机制研究(英文)[A];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第十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王升年;陈松华;徐惠钧;车裕芳;张鸿良;张素胤;王珏;葛锡锐;;单抗-天花粉结合物在体内外对靶细胞的作用[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4 刘方蕾;吴兵;王晶;袁菲;赵志强;杨明;谢贵林;;A群奈瑟氏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物的制备及其工艺稳定性研究[A];2011中国生物制品年会暨第十一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马燕;张雨青;沈卫德;周文林;丁悦;夏运岳;;丝胶-胰岛素结合物的制备及其生物特性研究[A];中国蚕学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6 宋强;赵川莉;李丽珍;王玉珍;闫树昕;王鲁群;;半导体量子点荧光探针用于细胞生物学成像的研究[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张栋林;吴超超;张君涛;张超;李思迪;原继波;尚曼;;淫羊藿苷与透明质酸结合物的制备及其在体对兔膝软骨组织细胞作用对照研究[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7年

8 吴兵;刘方蕾;王晶;侯亚莉;赵志强;杨明;崔萱林;谢贵林;;C群奈瑟氏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工艺稳定性及免疫原性研究[A];2011中国生物制品年会暨第十一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任涛;唐秀丽;曹欣;胡鹏;郝倩;张明华;张美香;何佳琦;韩菲;王婷婷;魏文进;;13价肺炎结合疫苗研制[A];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刘超;费尔康;贾娜丽;王洪枫;陶瑞松;Atsushi Iwata;Nobuyuki Nukina;周江宁;王光辉;;磷酸化α-突触核蛋白对63位赖氨酸链接的泛素结合物的促成提示路易小体的形成机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鲁日峰;莫斯科:欧洲最大的城乡结合物[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2 王大椿;不宜同服的中药和西药[N];大众科技报;2000年

3 唐啸;不宜同服的中药和西药[N];上海中医药报;2002年

4 ;随“机”应“饰”[N];重庆商报;2000年

5 ;提醒病人按时吃药南非医生发明高招[N];医药经济报;2005年

6 冯翔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发现水的组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借力合作谋求发展[N];科技日报;2006年

8 郭立场;校企“联姻”应谨慎[N];济南日报;2007年

9 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 赵春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10 金慰鄂;服药期间,少吃油盐酱醋[N];健康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金锋;组织靶向肝素-SOD及季铵化壳聚糖-SOD结合物的制备及其对ROS诱导损伤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朱清;益母草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及代谢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毕言锋;基于高分辨质谱技术的β-受体激动剂在猪体内的代谢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柳;阿霉素多肽结合物长效递释系统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滕雯迪;莱菔素、莱菔素—谷胱甘肽结合物抗癌活性评价及分子机制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3 傅叶R,

本文编号:2667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667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0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