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敏感改性壳聚糖纳米载药系统的构建及其抗炎抗氧化作用研究
【图文】:
concentration,CAC)。芘溶液的配制:称取 12.0mg 芘,加适量甲醇超声溶解,得浓度为 6×10-3mM/L 的芘溶液。用 0.5 mL 移液管精密量取 0.25 mL 浓度为 6×10-3mM/mL 的芘溶液,加甲醇定容,得 3×10-5mM/L 的芘甲醇溶液,,4 ℃保存备用。用 0.2 mL 移液管取 0.2 mL 3×10-5mM/L 的芘甲醇溶液,取适量的 OSA-CS溶液置于上述容量瓶中,得到系列不同浓度的 OSA-CS 溶液(含浓度为 6×10-7mM/L 的芘溶液),37 ℃恒温震荡 24h。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在激发波长为 334nm下扫描各样品在 350~450 nm 的荧光强度,通过 372 nm 和 382 nm 处的荧光强度比值绘制 I372/I382与 LogC 的曲线图,计算 CAC。2.3 结果与讨论2.3.1 OSA-CS 的合成本研究将壳聚糖和辛烯基琥珀酸酐置于均相条件,经直接酰化法合成了OSA-CS,反应较为完全且后处理简单。合成反应示意图如图 2.1 所示。
2.3.2 结构表征2.3.2.1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OSA、CS 和 OSA-CS 的核磁共振氢谱见图 2.2。由图 2.2 可知,δ 0.82 处为OSA的甲基(CH3)特征峰,δ1.25处为OSA的 4’,5’,6’,7’位亚甲基(CH2)特征峰,δ1.95 处为 OSA 的 3’位亚甲基(CH2)特征峰,δ2.7 处为 OSA 的 3 位亚甲基(CH2)特征峰,δ=3.0 处为 OSA 的 2 位次甲基(CH)特征峰,δ=5.38 和 5.53 分别为 OSA的 3’和 2’碳碳双键(RCH=CHR)特征峰,在 OSA-CS 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均能检测到 OSA 的特征峰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9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学忠;;刺激响应介孔氧化硅纳米载药系统的可控组装及控制释放性能[J];科学通报;2017年06期
2 程学华;郝艳秋;;新型纳米载药系统及在癫痫中的应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6年01期
3 丁志英;张越;刁亚茹;池季洪;胡玉琳;;口服纳米载药系统研究进展[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年06期
4 黄洁;章真;何小芳;杨觅;胡静;李丽;刘宝瑞;钱晓萍;;肿瘤靶向性生物膜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年05期
5 ;新纳米载药系统成功用于恶性肿瘤治疗[J];技术与市场;2012年03期
6 ;新型纳米载药系统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J];技术与市场;2011年07期
7 ;新型纳米载药系统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J];技术与市场;2011年10期
8 杨波;周阳;王福玲;成秉辰;江蔚新;张彦辉;赵威;;纳米载药系统在中药挥发油中的研究进展[J];药学研究;2018年01期
9 郭志雷;车晓明;;中枢神经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9年03期
10 ;新型纳米载药系统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J];材料导报;2010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朱世斌;;纳米载药系统制备技术[A];第七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暨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仕勇;廖春燕;;基于交联小分子胶束纳米载药系统的设计、合成及生物评价[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G:药物控释载体高分子[C];2017年
3 李茹恬;刘芹;禹立霞;刘宝瑞;;明胶酶靶向纳米载药系统的初步评价[A];2011医学科学前沿论坛第十二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周升旺;吴姗姗;黄煊;杜学忠;;多功能纳米载药系统及刺激响应控制释放[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第二分会)[C];2015年
5 李海兵;;杯芳烃型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6 何伟;卢懿;戚建平;邱怡婷;张兴旺;田志强;谭亚男;吴伟;;可以直接“固体化”和高载药量新型交联化食物蛋白纳米载药系统[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7 叶晓川;陈华兵;徐辉碧;杨祥良;;雷公藤内酯醇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A];第五届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于海军;;酸激活高分子纳米载药系统抗肿瘤研究[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C];2017年
9 朱赛杰;姜嫣嫣;裴元英;;RGD多肽介导的阿霉素-树枝状聚合物纳米载药系统的抗肿瘤活性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马爱平;纳米载药系统有了智能“开关”[N];科技日报;2017年
2 白毅;新型纳米载药系统解决肿瘤耐药难题[N];中国医药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余曼丽;靶向亲和型农药纳米载药系统的构建及表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2 赵小静;阿霉素—姜黄素共输送脂质纳米载药系统抗肝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于洋;基于粒径的生物效应构建肿瘤微酸环境响应性药物载体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4 王柏翔;贝尼地平对成骨细胞功能影响及其纳米载药系统的生物应用[D];吉林大学;2014年
5 李泽勇;聚氨基酸/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载药系统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6 杨东升;三种难溶性杀虫剂的纳米载药系统构建、表征及药效功能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7 赵鹏飞;智能纳米载药系统在可控药物运输与癌症诊疗一体化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16年
8 韩亮;多肽介导肝肿瘤靶向诊断与治疗的纳米载药系统[D];复旦大学;2012年
9 丁宝月;TRAIL-receptor2mAb介导的多功能靶向纳米载药系统的构建及其抗恶性黑素瘤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虞振静;pH敏感改性壳聚糖纳米载药系统的构建及其抗炎抗氧化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李绍江;基于“氧化还原开关”的应激纳米载药系统在肾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8年
3 李智强;~(131)I标记的聚多巴胺纳米载药系统用于核素引导下的肿瘤放化疗协同治疗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4 黄雅佩;铁蛋白重链亚基纳米载药系统的构建及其逆转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5 刘英华;两亲性纳米载药系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6 王双冉;pH响应性磁靶向阿霉素复合纳米载体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河北北方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27035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703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