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曲霉菌D来源的聚酮类化合物及其生物合成初探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914
【图文】:
图 1-1 Notoamide E4 的生物合成途径推测Figure 1-1. Plausible biosynthetic pathway of notoamide E41.1.2 曲霉 Aspergillus allahabadii 的研究概述一株香桂来源的植物内生真菌 Aspergillus allahabadii BCC45335[3],经 PDB 发酵后,分离得到 2 个新化合物 allahabadolactones A(1.22) 和 B (1.23),以及 3 个已知的化合物(1.24 1.26)。而后,对化合物 1.22 和 1.23 的生物活性及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研究,如图 1-2。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 1.22 1.23 对 Vero 和 NCI-H187 细胞株均有一定细胞毒活性,其 IC50值范围大约为 0.58-30.51 μg·mL-1。1.22 1.23
图 1-2 化合物 1.22 1.23 生物合成途径推测Figure 1-2. Plausible biosynthetic pathway of compounds 1.22 1.23.3 曲霉 Aspergillus europaeus 的研究概述查阅文献资料报道,大都研究者对曲霉菌来源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抗菌抗肿评价,而关于抗氧化方面的研究较少。现有一株海绵 Xestospongia testudinaria 曲霉菌 Aspergillus europaeus WZXY-SX-4-1[4],基于 OSMAC 策略,对该菌分别、MnPY、ISP2、PDB 液体培养基,及加海盐的固体大米培养基发酵,经 EtOA萃取、初步 DPPH 活性实验后表明大米发酵得到的粗提物有显著的清除自由基活终确定选择大米作为培养基。结合硅胶柱和 HPLC 分离,分离得到六个新聚酮物,分别为 eurobenzophenones A-C (1.27 1.29),euroxanthones A-B (1.30 1.31),及O-demethylvariecolorquinones A(1.32),化合物 1.29 对于清除 DPPH 具有较好的活合物 1.28 对于 DPPH 的清除有微弱活性,相应的 IC50值分别为 1.70 和 18.5 μg·m 96 孔板 NO 抑制实验证明,所有化合物均有对小鼠格子细胞 BV2 抑制作用及人肠癌细胞株 SW480 中 NF-κB 激活作用,从而抑制 LPS 诱导一氧化氮(NO)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谷静;;麻痹性贝毒生物合成机制的研究进展和蛋白组学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2 刘耘,宗敏华,杜伟;有机硅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0年03期
3 柳川;弘志;徐万祥;;最初的酶是蛋白质,还是核酸?[J];世界科学;1987年08期
4 OSarmu NEGISHI;谢晓凤;;茶提取物中黄苷的甲基化作用和咖啡碱的生物合成[J];茶业通报;1987年02期
5 大村智;供田洋;陈代杰;;脂肪酸生物合成阻断剂浅蓝菌素的应用[J];国外药学(抗生素分册);1987年02期
6 田中宽;高桥秀夫;徐积恩;;放线菌育种的现状和展望[J];国外药学(抗生素分册);1987年04期
7 陈代杰;许文思;周光悹;;盐霉素生物合成的研究[J];医药工业;1987年01期
8 曾晓雄;茶叶香气中萜烯物质的生物合成及其与茶树无性系分类[J];福建茶叶;1988年02期
9 刘毓英;~(35)S标记L型胱氨酸的生物合成[J];核技术;1988年01期
10 廖福荣;蛋氨酸干扰产黄顶孢霉对缬氨酸的摄取[J];国外药学(抗生素分册);198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戈;曹瑛;应天翼;陈冀胜;;蓝藻毒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支庆庆;于雷;贺竹梅;;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调控机制的基因组挖掘[A];广东省遗传学会第九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摘要汇编[C];2014年
3 肖毅;;通过基于代谢表型差异的体内群体质量控制技术提高生物合成效率[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论坛暨首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4 支庆庆;贺竹梅;;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初步研究[A];第12届生物毒素研究及医药应用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5年
5 张保才;钱前;李家洋;周奕华;;水稻中的纤维素生物合成:水稻纤维素合酶基因的功能研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6 周东坡;平文祥;迟彦;朱婧;赵凯;马玺;;树状多节孢生物合成紫杉醇相关基因的筛选[A];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徐玉泉;;利用成像质谱和组合生物合成发现和创制新型活性化合物[A];中国菌物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8 刘钢;;头孢菌素生物合成中的自噬研究[A];遗传多样性:前沿与挑战——中国的遗传学研究(2013-2015)——2015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5年
9 李香云;余剑波;;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系统对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影响[A];2017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暨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暨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7年
10 李笑岩;曲洪林;金昌洙;袁文丹;孙旭红;都鹏超;柴勇;;医学概论《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说课设计[A];“决策论坛——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洁尉 徐海;微生物次生代谢生物合成研究获重大进展[N];科学时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孙玉松;“甜蜜家族”成员,“搭”上生物合成快车[N];科技日报;2019年
3 记者 胡其峰;组合生物合成研究获重大突破[N];光明日报;2014年
4 冯卫东;硒氨酸具有独特的生物合成路径[N];科技日报;2009年
5 记者 蒋明 通讯员 谈弋;庆大霉素生物合成机制揭示[N];健康报;2014年
6 尤新;开发有利于健康的生物合成功能配料[N];中国食品报;2009年
7 ;稀有天然药物生物合成与合成生物学研究[N];中国医药报;2012年
8 解小如;淄博开工生物合成柴油项目[N];中国化工报;2006年
9 钱铮;日本新发现加速抗生素生物合成机制[N];医药经济报;2006年
10 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陈臣 邝兆明;华工专家发现纤维素生物合成机制[N];广东科技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Zun Lai Lai Htun;颠茄N-甲基腐胺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2 曾海春;真菌窗烷类杀虫活性倍半萜penifulvin A生物合成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3 王佳;改造木糖非磷酸化代谢途径及莽草酸途径生物合成高附加值产物[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4 张艳艳;milR在米尔贝霉素生物合成中的调控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5 徐高歌;产酶溶杆菌OH11中第二信使c-di-GMP调控抗菌物质HSAF生物合成的信号通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6 苏振贺;产酶溶杆菌OH11中DF(Diffusible Factor)群体感应系统参与抗菌物质HSAF生物合成的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7 孟思童;林可霉素生物合成的高产及硝酸盐效应机制解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8 杨子平;14-3-3蛋白调控天然橡胶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D];海南大学;2016年
9 黄胜;三环咔唑生物碱neocarazostatin A生物合成中新型级联修饰反应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10 萨巴克;菊叶薯蓣中的皂素生物合成调控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白雪;莲藕酚类物质累积规律及儿茶素生物合成关联酶基因的差异表达[D];武汉轻工大学;2019年
2 连榕;庆大霉素生物合成特色基因克隆与表达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8年
3 华熠;共生曲霉菌D来源的聚酮类化合物及其生物合成初探[D];浙江工业大学;2019年
4 王永江;鲁塔霉素生物合成研究及其生产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挖掘[D];云南大学;2018年
5 周锈连;缺磷诱导拟南芥花青素合成积累的蛋白质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年
6 张华北;半枝莲、夏枯草萜类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鉴定及功能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9年
7 李胜男;短乳杆菌生物合成γ-氨基丁酸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8 雷秀云;基于RNA-Seq技术的竹红菌甲素和20-羟基蜕皮甾酮的生物合成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9 陈国锋;黄脂菌素生物合成中调控基因的功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10 刘晓彤;蛋白酶体抑制剂syrbactins的组合生物合成和prenylisatin的异源表达[D];山东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197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719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