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相互作用熵研究介电常数对亲和力的影响及链霉亲和素-生物素中熵变的协同性

发布时间:2020-07-22 12:27
【摘要】:目前,精确预测蛋白质-配体复合物结合自由能成为科学家们致力研究的方向,蛋白质-配体复合物结合自由能的精确预测不仅能够帮助探索其结合机制,更能对于药物筛选、协同性来源解释等做出贡献。但由于部分条件限制及方法制约,例如模拟环境介电常数设置与实际介电常数不一致、熵变预测方法效率低等,导致如今对于结合自由能预测准确性差,效率低。本研究着眼于采用新型相互作用熵(IE)方法探究介电常数、熵变对于结合自由能的影响,以从分子机制的角度解释其相互作用机制与协同性来源。现今,在HIV-1蛋白酶体系与抑制剂相互作用的模拟中,由于缺乏完备的内部介电常数的知识,使用MM/PB(GB)SA方法计算的结合自由能常常被高估。因此,本文全面地评价了MM/PB(GB)SA方法计算结合自由能时采用不同数值的介电常数及熵贡献对预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较高的蛋白质内部介电常数(1.4-2.0)可以明显提高MM/PBSA和MM/GBSA方法的预测精度,并且包含静电极化效应和使用IE方法计算熵变的能量,可以显著降低计算误差。对于MM/PBSA方法,内部介电常数的适用范围是1.4-1.6;在此范围内,相关系数在0.84附近波动,平均能量的绝对误差在2 kcal/mol附近波动。当使用MM/GBSA方法时,相关性约为0.76。此外,使用IE方法预测热点残基,进一步计算每个残基的熵贡献,并研究HIV-1蛋白酶与其抑制剂、桥梁水分子相互作用的详细结合机制。在本研究中,采用较高的内部介电常数和IE方法可以提高HIV-1体系结合能的计算精度。另外在本论文中我们研究了四种链霉亲和素和生物素体系(野生型、两个单突变和一个双突变)结合亲和力的协同性来源。实验结果表明,双突变体系的结合自由能损失大于两个单突变体系的结合能的总和,表明两个突变体系与生物素之间的结合自由能存在协同作用。此外,协同性主要是熵变能量贡献影响的结果。本研究采用最新发展的相互作用熵(IE)方法计算熵变的贡献,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此外,IE方法使我们可以近似地得到单个残基的熵变对结合亲和力的贡献。研究发现,六个与生物素形成氢键的残基能量对协同性起主导作用。此外,还发现另外三个残基有助于协同性。本研究为链霉亲和素-生物素体系的结合自由能的协同性提供了重要的分子视角。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96
【图文】:

示意图,热力学循环,示意图,介电常数


图 2.1 热力学循环示意图研究中,外部介电常数通常设置为 80,内部介电常数通常设置为 1。np G被写为如下形式: G SASA np(2ASA 代表可积溶剂表面积,它可以通过 MSMS 模块进行计算。 参数 值分别被设置为 0.00542 kcal·(mol· 2)-1和 0.92 kcal·mol-1。用 Nmode 模块计算熵的形式如下:NMtrarotvib S S S S(2tra S ,rot S , 和vib S 能量贡献分别与平移、旋转和振动自由度的变。由于计算成本限制,使用 Nmode 方法计算熵贡献时仅选择平衡构象中的

结构图,配体,蛋白酶,复合物


图 3.1 HIV-1 蛋白酶-配体复合物结构图论分析研究中,进行了两种 MD 模拟,使用 AMBER 力场模拟的稳定性,如图 3.2 中所示,我们计算了十个其相应本征结构的均方根偏差(RMSD),其 RM我们首先进行了 8 ns 的模拟,发现大多数 RMS(图 3.2)。

结构图,力场,骨架原子,均方偏差


图 3.1 HIV-1 蛋白酶-配体复合物结构图论分析研究中,进行了两种 MD 模拟,使用 AMBER 力场和 P 模拟的稳定性,如图 3.2 中所示,我们计算了十个体系中其相应本征结构的均方根偏差(RMSD),其 RMSD 值。我们首先进行了 8 ns 的模拟,发现大多数 RMSD 值在(图 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文静;杨林;;多无人机自主协同方法协同性能研究[J];飞航导弹;2017年05期

2 陈磊;张军;;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及其传导机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年03期

3 赵雪;;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协同性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年16期

4 周丹秋;;基于高速公路绿化的景观协同性研究[J];江西建材;2016年17期

5 罗双燕;;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协同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年10期

6 唐文湘;;养老服务业七大隐患亟待破解[J];社会福利;2015年10期

7 宋威;;证券间收益协同性及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2007年12期

8 傅荣;协同性资源交互的神经网络模型与仿真[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年07期

9 李树琮;;论生产布局的协同性[J];当代财经;1988年02期

10 沈铠;皮肤和软组织的细菌协同性感染[J];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198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宗诚;;化学反应体系的超协同性及其动力学[A];1996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6年

2 丁明磊;王云峰;王春梅;;企业系统领导力与组织文化协同性研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李晓军;和世杰;许佳艺;季葆华;;一维细胞链的协同收缩行为[A];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4 杨忍;;中国县域交通优势度与农村发展的空间协同性及影响机制解析[A];2016'中国新时期土地资源科学与新常态创新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3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16年

5 唐毓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6 檀榕江;;基于IT治理下会计信息系统协同性的控制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梅百成;卢宇源;安立佳;;玻璃前躯体的协同性、异质性与动态相关性[A];中国化学会2016年软物质理论计算与模拟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6年

8 李琦;刘勋;;刺激-刺激和刺激-反应加工的独立性[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张娜;李可;;基于定量递归分析的肌肉协同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10 檀榕江;杨琦;;基于IT治理下会计信息系统协同性的控制研究[A];第十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行勇 王之康;新器件突破神经元计算协同性瓶颈[N];中国科学报;2019年

2 记者 郭彬;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 全面提升改革的整体性协同性实效性[N];沧州日报;2019年

3 甘肃省天水市殡葬管理所 吴书宣;加强殡葬执法监管的协同性[N];中国社会报;2018年

4 记者 易鹤 见习记者 张凯凯;注重评价科学性政策精准性改革协同性 推动“亩均论英雄”改革不断迈上新台阶[N];宁波日报;2019年

5 记者 郭彬;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切实提高改革质量增强改革实效[N];沧州日报;2019年

6 记者 四建磊;加大深化改革和创新工作力度 全面提升改革的整体性协同性实效性[N];河北日报;2019年

7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刘成龙 薛华飞;创新方式提高公共政策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N];青岛日报;2019年

8 记者 彭青林;突出“四个着力”注重提高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N];海南日报;2018年

9 龚彦成;社会治理创新应注重整体协同性[N];学习时报;2018年

10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姜长云;科学把握推进乡村振兴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N];中国经济时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占虎;当代中国反腐倡廉的协同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刘立军;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3 吴奉亮;集成化采矿CAD的知识协同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4 王建洪;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农业多元化投资协同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高轩;当代中国政府组织协同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尹瑞强;企业与员工目标协同性研究及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7 吴富根;两亲性分子自组装聚集体的相变及其区域协同性[D];清华大学;2011年

8 洪燕君;分子模拟在药物代谢和血浆蛋白结合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9 张立芳;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系统协同性分析与调控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刘和秀;卤、硫、氮族化合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熙诺;恶意创造力的神经基础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李宇辰;相互作用熵研究介电常数对亲和力的影响及链霉亲和素-生物素中熵变的协同性[D];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

3 常少卿;陕西省科技园区创新发展的机制及协同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6年

4 李志强;罗蒂的协同性真理观探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8年

5 李立峰;基于节点—场所模型的轨道站点地区交通与土地利用协同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6 潘鹏程;基于复杂网络视角的中国区域经济周期协同性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8年

7 李毅楠;贸易对经济波动协同性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8 张军;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及其传导机制[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9 华奕曦;政府组织协同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10 孟璇;中国地区经济周期协同性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658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7658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e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