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发酵方式的三株海洋微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915
【部分图文】:
逦逦逡逑培养基逦质量比逦海盐水(2.5。/。)逡逑^逦40g逦60邋mL逡逑②逦豆粕逦40邋g逦30邋mL逡逑③逦大米:豆粕逦20g:20g逦50逦mL逡逑④逦大米:麦麸逦20g:20g逦40逦mL逡逑⑤逦豆粕:麦麸逦20g:20g逦30逦mL逡逑将配置好的培养基,置于500mL锥形瓶中,充分混匀,加塞封口后竖直放逡逑置于高压灭菌锅中,在121邋°C下湿热灭菌20min,取出,自然冷却后待用。逡逑将目标菌株少ces邋sp.邋SS17F接种于上述8种培养基中,液体培养基逡逑采用28邋°C,邋180邋r/min摇床振荡培养7天,固体培养基在28邋°C恒温室内静置培逡逑养30天。发酵完成后,液体培养基的发酵产物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进行萃取,逡逑固体培养的发酵产物则用乙酸乙酯浸提,每次浸泡24小时;提取液经旋转蒸发逡逑仪减压浓缩并回收溶剂,所得浸膏即为不同培养基下的发酵产物。对各提取物进逡逑行HPLC邋(样品浓度:10mg/mL)对比分析。逡逑uV(?10C.000>逦uVIxl邋.000邋0001逦逡逑
第2章海洋放线菌SS17F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逡逑结果显示,采用高氏一号培养基作为液体培养基时,发酵培养所得的代谢产逡逑物更加丰富(图2.1A),且产率最高,抗肿瘤活性最好(图2.2)。固体培养基逡逑中,大米培养基作为固体培养基时,产物更为丰富(图2.1B),产率较高(图逡逑2.2);而采用豆粕作为培养基时,虽然也能在HPLC图谱中观察到较为丰富的逡逑产物,但由于豆粕自身的很多物质被提取出来,造成油脂含量偏高,粗提物的生逡逑物活性大大降低,也不利于后续代谢产物的分离;培养基中加入麦麸后,微生物逡逑的生长速度变慢,和单一培养基相比,代谢产物的丰富度和产率也都减少了。因逡逑此,选择高氏一号液体培养基和大米固体培养基作为两种不同的发酵方式,进行逡逑下一步的研究。逡逑■产率(mg/瓶)逦■抑制率/%邋(10ug/mL)逡逑60逦H逦H逦^逦h逡逑50逦■-逡逑30邋j邋|邋J邋■逡逑\邋■,邋■邋MM,邋1,邋■,邋1J逡逑^邋^邋^邋^邋#邋#逡逑图2.2不同培养基中菌株SS17F发酵产物的产率和对肿瘤细胞NCI-H1975的抑制率逡逑2.1.2不同发酵方式的研究逡逑进一步对两种发酵方式进行对比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逦第2章海洋放线菌■Sfrepowye;邋sp.邋SS17F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逡逑此有必要对大米培养基的发酵周期进行探究。实验中,保持温度不变,以10、逡逑20、30、45和60天为培养周期对菌株SS17F在大米培养基中的代谢产物丰富度逡逑和产量进行评估(图2.4)。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培养时间下,代谢产物丰度及产逡逑量呈现随发酵时间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甚至略有降低的崷势,结合肉眼观察到的微逡逑生物生长状态和大米培养基的消耗情况,最终确定菌株SS17F在大米培养基中逡逑的最适宜培养周期为30天。逡逑yuiwawi逦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磊;方玉春;刘红兵;朱天骄;顾谦群;朱伟明;;海绵共附生微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海洋药物;2005年06期
2 王海强;安向向;侯淑芬;郝盼龙;张秀敏;;39株内生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潜能[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3 韦洪娟;林贞建;李德海;顾谦群;朱天骄;;单菌多次级代谢产物方法及其在微生物代谢产物研究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报;2010年06期
4 王金翠;孙宝盛;;污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J];给水排水;2007年S1期
5 宋琦;;你了解次级代谢产物吗?[J];消费指南;2011年07期
6 潘园园;李二伟;车永胜;刘钢;;丝状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菌物学报;2015年05期
7 ;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质体控制与各种结构产物[J];抗菌素;1976年03期
8 王淑霞;朱天骄;卢圳域;顾谦群;朱伟明;;海洋新放线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7年09期
9 张庆荣;;关于次级代谢产物产生的遗传机制的研究[J];国外药学(抗生素分册);1980年01期
10 陈芝;;日本科学家构建了外源表达次级代谢产物的通用宿主[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莉媛;朱天骄;李德海;顾谦群;;一株南极来源真菌抗肿瘤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谭华荣;;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3 吴广畏;马红艳;林爱群;孙新华;于贵洪;朱天骄;李德海;顾谦群;;两株南极深海来源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4 吴家婷;郑彩娟;陈光英;;红树角果木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九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7年
5 鞠建华;马俊英;黄洪波;宋永相;王博;朱清华;莫旭华;周潇;;海洋微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发现及其生物合成[A];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李德海;栾业鹏;朱天骄;顾谦群;;海洋来源微生物中靶向抗肿瘤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农旭华;漆淑华;;一株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sp.SCSGAA 0027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16年
8 李德海;朱天骄;吴广畏;马新华;车茜;顾谦群;;海洋微生物中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A];全国第九届海洋生物技术与创新药物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9 张柳红;周海云;李静;刘岚;;红树林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307与水产致病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共培养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四册)[C];2016年
10 李德海;;深海微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研究[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呈雄;真菌Paraconiothyrium brasiliense次级代谢产物及其代谢调控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2 赵晨;两株湿地来源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D];军事科学院;2018年
3 张海龙;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4年
4 黄永富;六种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6年
5 姚遥;五种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6 季乃云;凹顶藻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和化学分类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7 丁玲;八株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8 赵薇;链霉菌产生的除草霉素新组分发现及其他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9 丁辉;三株海洋微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10 吴广畏;三株不同海洋生境来源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雪怡;海洋生物内生真菌微紫青霉、皮落青霉和聚多曲霉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7年
2 周广敏;两种不同培养条件下的一株海洋来源放线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3 李汉鹏;两株不同生境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4 张大杉;基于不同发酵方式的三株海洋微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5 马克;米埔红树林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深圳大学;2018年
6 陶倩楠;几株海洋真菌和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活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7 杨建坤;渤海来源真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和Aspergillus flavus中次级代谢产物立体结构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8 王哲;角额壁蜂共生放线菌资源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9 刘凤安;两株深海沉积物来源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10 余成;两株放线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8年
本文编号:2821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821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