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基于PCL-PEG-PCL三嵌段共聚物在药物递送和抗原佐剂系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1 21:13
   恶性肿瘤是目前最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虽然现在化学疗法、放射疗法等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用于抑制肿瘤增殖和延长病人寿命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越来越多的实践和研究中发现单一治疗形式已经不能完全消除肿瘤且难以预防肿瘤转移。因此,要克服单一疗法的限制性,采用两种或更多种形式的联合治疗方法被认为是替代单一治疗的有效方法。先进的纳米技术可对多功能纳米材料进行智能设计并用于共递送、共组装两种或多种治疗药物,为肿瘤联合治疗的设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免疫治疗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化学疗法的治疗方式。它是通过激活或重建病人免疫系统并改变肿瘤微环境,使机体对肿瘤细胞重新产生识别和杀伤能力的一种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对机体正常细胞不产生损坏,却能抑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并且由于记忆功能的存在而具有长期免疫的效果,因此得到了广泛关注。聚合物纳米粒具有强大的整合和包载诊疗试剂的能力,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灵活的设计性和可修饰性等特征使得其作为药物递送载体在肿瘤治疗中脱颖而出。两亲性嵌段聚合物在水相中最终形成的结构取决于嵌段共聚物的亲、疏水性嵌段的比例以及聚合物分子量。因此,我们基于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PCL-b-PEG-b-PCL,通过调节PEG和PCL的质量比例分别获得自组装成聚合物纳米囊泡和聚合物纳米胶束的两种材料并对其在化疗-光热联合治疗以及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具体内容如下:1.LHRH/TAT双肽并载DOX/PTX/ICG聚合物囊泡联合化疗-光热治疗肿瘤的研究本研究基于还原响应型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PCL-ss-PEG-ss-PCL,采用薄膜-水化-超声分散法制得粒径分布均一的聚合物囊泡并偶联氨基化的LHRH、cys-TAT,同时包载DOX、PTX、ICG构建出LHRH/TAT双重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和化疗-光热治疗的联合疗法。对载药聚合物囊泡进行粒径、分散度、Zeta电位(ξ)和形态结构表征,DOX、ICG、PTX载药量和包封率测定,体外热成像评价,DOX和PTX体外释放研究,体外细胞摄取及细胞毒性评价,研究表明采用薄膜-水化-超声法制得的双肽共负载DOX/PTX/ICG的聚合物囊泡粒径分布均一,对药物有较高载药量,具有还原响应性、药物缓释性能及良好的光热转换效率,可通过双肽作用有效实现细胞高效内吞,通过联合化疗-光热治疗具有较高的细胞杀伤能力。2.包载抗原和IMQ/MPLA的阳离子脂质聚合物纳米粒及其免疫性能研究本研究构建了一种新型多功能脂质聚合物纳米粒(liqid-polymer hybrid nanoparticles,LPNPs)疫苗系统,共同包载具有协同效应的抗原和两种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激动剂。采用 OVA 作为抗原,TLR7 激动剂 MQ 和 TLR4激动剂MPLA作为佐剂,PCL-b-PEG-b-PCL作为载体材料并添加阳离子1,2-二油酰-3-三甲铵基丙烷(DOTAP)脂质通过薄膜-水化-超声-吸附法制备得到粒径均一的阳离子脂质聚合物纳米粒。结果表明,阳离子脂质聚合物纳米粒能显著提高DCs细胞对抗原的摄取,有效诱导体外DCs成熟,并促进体内DCs向次级淋巴结的迁移。皮下注射载OVA的阳离子脂质聚合物纳米粒后,交叉提呈水平、细胞因子分泌、长效记忆性免疫等有效提高并对肿瘤有较好的预防能力。3.靶向共传递抗原和佐剂聚合物纳米粒及其肿瘤免疫研究通过连接甘露糖配体制得靶向树突状细胞DCs的聚合物杂化纳米粒。共包载抗原和佐剂后,对其进行免疫效果评估。包括形态结构分析,粒径分析,体外释放行为,体外细胞毒性试验,体外细胞摄取,体外促成熟实验,注射部位药物代谢分析,体内DCs细胞向次级淋巴结的迁移,动物免疫实验以及预防型实验等。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靶向共传递抗原和佐剂聚合物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显著地提高体外促DCs成熟效果且能诱导产生更多的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更强的淋巴细胞活化,更有效地交叉提呈以及更多的记忆性T细胞、抗体、颗粒酶B、IFN-γ同时显著延迟小鼠肿瘤的发展。因此,这种共递送抗原和佐剂、DCs靶向的阳离子聚合物纳米粒用于癌症免疫疗法的一种极具潜力的抗原递送系统。
【学位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943
【部分图文】: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成胶,自组装


的介质隔离开,同时起到了载体和保护的作用。而它的亲水性内腔可以用来包载诸逡逑多亲水性药物,比如蛋白质、生长因子、DNA和RNA片段。聚合物囊泡的结构及逡逑应用如图1-1所示。由于独特的结构,同时包载亲水性和疏水性药物的能力,较好逡逑的可控性和生物稳定性,聚合物囊泡作为新型的药物载体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逡逑两亲性共聚物逡逑昝蛋白质、生长因子〕逡逑^邋—逦赚亲水性逡逑疏水性药物—包载在疏水性逡逑双籽膜层中逡逑图i-i.聚合物囊泡的结构及应用逡逑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生物相容性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的递送载体也同样得到了逡逑瞩目发展。这与它们通过两亲性嵌段自组装后形成的疏水性内核-亲水性外壳的结构逡逑形态有关。如图1-2所示[7,邋8]。与聚合物囊泡相似,聚合物胶束的亲水性外壳可以逡逑包载亲水性药物并与靶向分子连接,起到靶向治疗肿瘤的作用。它的疏水性内核则逡逑用于包载疏水性药物。胶束制备过程简单,无需添加有毒的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逡逑从而使得胶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9]。同时,聚合物胶束具有粒径小,生物降解逡逑性好,结构设计的高灵活性以及容易被化学修饰等优点[10]。一些研宄表明这些聚逡逑合物纳米胶束可以显著提高化疗药物抗肿瘤效率并明显减少各种副作用[7

过程图,过程,聚合物,包封率


法和进一步的药物装载过程,包载了疏水性药物PTX、两亲性药物DOX、光热转逡逑换剂ICG,并成功连接穿膜肽TAT和靶向分子LHRH,从而实现了靶向-化疗-光热逡逑治疗的联合治疗。图2-1显示了载药聚合物囊泡DPINPs的制备过程。经薄膜水化逡逑超声法制备的载PTX、ICG聚合物囊泡溶液PINPs为澄清透明并带乳光的绿色溶液。逡逑加入DOX并在65邋°C恒温搅拌2邋h后成为澄清透明并带有乳光的红棕色溶液(图逡逑2-2A)。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测得DPINPs的形态结构为粒径均一的典型球体(图2-2B)。逡逑用NanoZS邋Zetasizer粒径仪测量的PINPs聚合物囊泡溶液以及DPINPs聚合物囊泡逡逑溶液的粒径分别为邋167.87±邋1.87邋nm、232.47±邋1.47邋nm,PDI邋分别为邋0.116、0.127,逡逑表明亲水性DOX的载入使聚合物囊泡的粒径增加了邋64.6邋nm但并没有影响聚合物逡逑囊泡的粒径分散度。图2-2C为DPINPs的粒径分布,证实了通过薄膜水化超声法制逡逑得的聚合物囊泡是粒径分布均一且粒径在200邋nm左右的纳米粒。这个粒径远远小逡逑于700邋rnn,因此可以获得良好的被动靶向能力(EPR效应)。游离DOX溶液带有逡逑明显的正电荷,因此载入DOX后载药聚合物囊泡的电位从-23.87邋mV增加到-11.6逡逑mV。通过高速离心后取上清的方法可有效测出载药聚合物囊泡的载药量和包封率。逡逑其中,DOX包封率为13.55邋%,载药量为2.06邋%;邋ICG包封率为96.00邋%,载药量逡逑为9.86邋%;邋PTX包封率为86.90邋%

形态结构,聚合物,激光


使用含有10邋mM邋GSH+1M水杨酸钠的PBS溶液(pH邋7.4)为透析液,MWCO逡逑8,000-14,000邋Da截留分子量的透析袋,在37邋°C恒温摇床上评估聚合物囊泡DPINPs逡逑的体外释放行为。图2-3A显示DOX的释放曲线呈双相释放模式。药物释放初期,逡逑吸附在聚合物囊泡表面的亲水性DOX快速释放。在释放48邋h后,未激光组、激光逡逑组、GSH未激光组、GSH激光组的DOX累积百分释放率可分别达45.26邋%、45.81邋%、逡逑66.69%、68.31%。随后,由于DOX在聚合物囊泡膜层中的扩散引起之后的缓慢释逡逑放行为。同时,GSH不断裂解聚合物材料中的-ss-键,因此GSH组DOX累积百分逡逑释放率明显高于不加GSH组。激光对DOX的释放行为并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逡逑聚合物囊泡的PTX在释放初期并没有突释行为,而是长期的缓慢持续释放(图逡逑2-3B)。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疏水性PTX和疏水性PCL膜层之间较强的作用逡逑力。同时GSH对PTX的释放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激光组和未激光组的释放速逡逑率只能有稍微的差距。体外释放实验说明用PCL-ss-PEG-ss-PCL合成的聚合物囊泡逡逑具有良好的还原敏感性,同时激光对药物的体外释放也有一定的增强作用。逡逑20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新型蛋白亲和试剂——聚合物纳米粒子[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7年03期

2 赵一擎;刘颖;冯年平;;脂质聚合物纳米粒的研究进展[J];华西药学杂志;2014年05期

3 陈建;张培盛;董婵;于贤勇;李筱芳;陶洪文;易平贵;;新型蓝色荧光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征[J];胶体与聚合物;2011年01期

4 陈建;张培盛;于贤勇;李筱芳;陶洪文;易平贵;;一步法制备新型荧光聚合物纳米粒子[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1年01期

5 蒋小余;王鹏;;聚合物纳米粒子制备方法的研究[J];硅谷;2011年08期

6 ;日本普利司通公司研发出含有聚合物纳米粒子的橡胶合成物[J];石化技术;2010年01期

7 胡玲;张裕英;高长有;;聚合物纳米粒子的结构和性能对胞吞和细胞功能的影响[J];化学进展;2009年06期

8 蒋刚彪;黄志坚;徐晓鹏;林雅铃;方羽生;;聚合物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年12期

9 陈尔凡;李素莲;马驰;;微乳液聚合物纳米粒子的研究方法[J];功能材料;2006年06期

10 张丽s

本文编号:2823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823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c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