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白杨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2 12:58
   白杨素是由紫葳科植物木蝴蝶中提取出的一种天然多酚类黄铜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蜂蜜和蜂胶中。通过对白杨素的不断研究,其抗癌、抗炎、抗病毒、抗过敏、抗菌、抗焦虑、抑制芳香酶等活性被一步步揭示,新的作用机制和活性结合位点被发现和报道,由于白杨素的多种药理作用和毒性低的特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白杨素的结构又决定了它的水溶性和脂溶性都不佳,以口服给药的方式又会产生严重的“首过效应”,在体内会快速的在5位和7位羟基上形成葡萄糖醛酸化而被代谢。针对白杨素的5,7位羟基进行结构修饰,使其抗癌和抗菌活性都有显著的提升。对白杨素6,8位进行卤代、杂环取代等结构修饰,使其能显著降低RAW264.7细胞分泌NO、IL-6、PGE2的分泌水平,抗炎活性得到显著的提升,但是合成步骤多收率不高。在这个思路上,本研究利用更容易进行的Mannich反应,选择有特殊性质和生物活性的哌啶环类、哌嗪环类和吗啉、硫代吗啉等杂环为取代基合成白杨素Mannich碱衍生物,试图找到新的衍生化方式。本论文以白杨素和37%甲醛溶液、含氮杂环反应,合成得到了18个Mannich碱衍生物,利用薄层色谱技术跟踪反应进程,通过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纯化,通过熔点测试,IR、~1H-NMR和高分辨质谱确定结构。其中有9个是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通过MTT法,对部分白杨素衍生物在10~80μM范围内进行细胞毒性实验,其中含有哌啶环的衍生物对RAW264.7细胞有明显的毒性,并且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含吗啉、硫代吗啉、哌嗪环的衍生物3、11、12b、13a、13b、14对RAW264.7细胞没有毒性,而且有促进RAW264.7细胞增殖的作用。选择这些有增殖作用的化合物进行下一步的抗炎和抗氧化活性实验。利用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通过试剂盒检测空白组、造模组、阳性对照组、白杨素组和白杨素衍生物组在10μM浓度时对RAW264.7细胞分泌NO和IL-6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取代杂化中含有N、O、S这些含孤对电子的衍生物活性较好,其中6,8-双(吗啉亚甲基)-白杨素(11)活性最好与阳性对照药相当,对分泌NO和IL-6的抑制能力分别是白杨素的2.5倍和2.4倍。在细胞水平,通过MTT法初步筛选出对双氧水诱导RAW264.7细胞氧化损伤模具有保护作用的衍生物。结果显示:含有吗啉、硫代吗啉、哌嗪环的衍生物都能显著提高氧化损伤细胞的细胞活力,其中化合物6,8-双(硫代吗啉亚甲基)-白杨素(12b)在5μM时活性最强。同时采用化学方法研究其清除自由基DPPH·、ABTS·的活性,并没有得到与细胞上完全相同的结果,这可能与细胞水平上和化学水平上抗氧化的机制不同有关。
【学位单位】:浙江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914
【部分图文】:

结构式,抗炎作用,杨素


图 1-1 白杨素结构式Fig.1-1 Structural formula of Chrysin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抗炎作用白杨素具有抗炎作用[10],通过阻止 iNOS 的COX-2 酶的活性来抑制 NO 的过量产生, 这是杨素衍生物对各种类型的炎症均具有治疗作素和白杨素抗炎作用做比较时,结果显示是对 RAW264.7 细胞中 PGE2 的产生都有抑合物在抑制 PGE2 的产生的作用机制是不同研究的方向进行抗炎研究。YL Ji[12]实验结果机制尚不清楚,但目前的研究表明,白杨素噬细胞,与抑制 ER 应激 CHOP 途径中产生 , G-CSF, GM-CSF, LIF, LIX, M-CSF, MCP-1, TNF-α和 VEGF 有关。最近 Shin[13]等人研究

乙烯基,二乙酰基,杨素,环氧合酶-2


图 1-2 3-乙烯基白杨素Fig.1-2 3-vinyl - chrysin杨素结构中引入乙酰基(图 1-3),发现其能. 7 )选择性的抑制环氧合酶-2(COX-2), 但是性。通过三位模型分析,5, 7-二乙酰基白杨上羰基的氧原子与 Tyr355 的羟基之间存在图 1-3 5, 7-二乙酰基白杨素Fig.1-3 5, 7-diacetyl chrysin一系列 8 位取代的白杨素衍生物,并研究

二乙酰基,氧化氮合成酶


7-二乙酰基白杨素Fig.1-3 5, 7-diacetyl chrysin一系列 8 位取代的白杨素衍生物,并研究8 位杂环取代的白杨素对脂多糖诱导的巨噬X-2)诱导和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 )介导的 中抑制活性最好是 8位吡啶环取代的白杨图 1-4 C-721Fig.1-4 C-721生物作为 NO 供体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祎敏;曹建国;张凯华;;5,7-二甲氧基白杨素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2 郑兴;罗星;郭玉;刘运美;王小平;尹松;代琴;刘国刚;廖端芳;;B环碘取代白杨素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1年01期

3 屈勇;张怡;熊腾;黎娟;郑国华;;白杨素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18年04期

4 肖广芬;姚晨姣;王成红;唐雪元;;8-溴-7-甲氧基白杨素诱导K562细胞凋亡作用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1年03期

5 梅杰;彭晓旋;范智恒;魏小勇;;白杨素与瘦素蛋白相互作用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8年12期

6 殷和美;张羽男;刘立新;张宇;沈宇;郭英雪;张大俊;孙博;;白杨素晶体的波谱特征与结构确定[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6年02期

7 邹晓青,郑兴,曹建国,卿凤翎,彭波;6,8-二-三氟甲基-5-羟基-7-乙酰基白杨素的抗肿瘤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年04期

8 王京;王杨;杨杰;张磊;;白杨素的结构修饰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化学试剂;2018年03期

9 赵菲菲;许雪梅;郑兴;姚旭;郑自通;杨莲娣;王蓉;廖端芳;;7-苄氧白杨素急性毒性实验[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1期

10 陈凯;姚旭;郑兴;赵菲菲;郑自通;刘珂;夏巧;牛明辉;;7-苄氧白杨素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刚;白杨素抗血小板及抗血栓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2 彭圣明;白杨素偶联一氧化氮供体衍生物的合成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和促血管生成活性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3 高恒毅;白杨素通过抑制自噬增强胰腺癌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4 尚永辉;主—客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光电分析及人工神经网络预估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容芳;以烷酰基连接白杨素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HepG2、MCF-7活性研究[D];南华大学;2017年

2 沈洪秀;己酸乙酯桥连白杨素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MGC-803、MCF-7活性研究[D];南华大学;2017年

3 李昌;白杨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活性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8年

4 元帅;白杨素含三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7年

5 王瑄;白杨素通过调控DC功能治疗自身免疫脑脊髓炎[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6 魏云;含碘白杨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甲状腺癌活性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7 唐晓丹;磷酰化对白杨素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8 杨菲;白杨素磺酰胺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9 史娟;白杨素-6-磺酸根与金属离子自组装作用及晶体结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全恩希;代谢抑制型白杨素纳米乳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D];暨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516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8516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8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