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嵌有载药胶束的间充质干细胞生物靶向系统的构建及对脑胶质瘤的治疗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0 11:43
   肿瘤靶向治疗是新型给药系统研究领域的一大命题,靶向系统可提高肿瘤组织的药物浓度、增强药效,同时降低毒副作用。除了使用传统的纳米靶向制剂,还可以通过生物载体实现药物的递送。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类具有肿瘤趋向特性的成体干细胞,在细胞治疗、组织再生和免疫治疗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将MSCs作为药物载体,可实现肿瘤的靶向治疗。本文以MSCs与肿瘤细胞表面共表达受体CD44为着眼点,合成了透明质酸-b-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HA-b-PLGA)聚合物,以该聚合物作为载体,制备了载有紫杉醇(Paclitaxel,PTX)的PTX-HA-PLGA胶束。通过细胞内吞方式将胶束载入MSCs中,构建出嵌有载药胶束的MSCs生物靶向系统(MSCs-Micelles)。该系统通过CD44介导的内吞增加了MSCs的载药量,同时胶束包裹避免了药物与MSCs的直接接触,降低PTX对MSCs的毒性,维持了 MSCs的肿瘤归巢能力。脑对侧半球注射后,在脑胶质瘤区域可观察到MSCs和药物的广泛分布。通过增加PTX从MSCs中释放的总量和释放时间,MSCs-Micelles提高了递送至肿瘤细胞内药物的浓度,增强了抗肿瘤活性,显著延长了脑胶质瘤原位移植模型大鼠的生存期。为了制备聚合物胶束,本文首先合成了三种不同分子量的HA-b-PLGA502H聚合物(HA分子量分别为5.8,6.7,9.1 kDa)。通过还原胺化法在HA末端连接1,4-丁二胺,使其与PLGA琥珀酰亚胺酯反应缩合生成HA-b-PLGA聚合物,使用1H-NMR和GPC对聚合物进行结构确证。采用芘荧光探针光谱法测定HA-b-PLGA 聚合物的 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结果表明CMC值随着HA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HA5.8k-b-PLGA,HA6.7k-b-PLGA和HA9.1k-b-PLGA 对应的 CMC 分别是 1.42 mg/L,2.08 mg/L和 2.84 mg/L。采用溶剂-透析法制备HA-PLGA空白胶束,胶束粒径随HA分子量增加而变大,zeta电位均保持在-15.0 mV~-16.0 mV之间。本文选用具有小粒径且低CMC值的HA5.8k-b-PLGA502H 制备 PTX-HA-PLGA 胶束,用于后续的 MSCs-Micelles 系统的构建。为获得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我们对聚合物浓度和PTX/聚合物比例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以2mg/mL的共聚物浓度,PTX/聚合物比例为1:20的最优处方来制备PTX-HA-PLGA胶束。透射电镜(TEM)可观察到聚合物胶束经典的核-壳结构,采用HPLC测定其包封率达53.64 ±1.08%,载药量为2.57 ±0.03%。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胶束具有缓释效果,3天可累积释放超过50%。MTT法考察载药胶束对MSCs和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两种细胞对PTX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HA-PLGA-PTX胶束对MSCs的IC50(1226.81 ± 20.53 ng/mL)显著高于 C6 细胞(3.8 ± 0.14 ng/mL),两者相差300多倍,有利于MSCs在安全范围内携载和递送药物至C6细胞,并产生抗肿瘤活性。与PTX溶液组相比,胶束包裹可有效避免MSCs与PTX的接触,增加了 MSCs对PTX的耐受性,有利于提高MSCs的载药量。以6-香豆素作为荧光探针,对MSCs的胶束摄取情况和摄取机制进行考察。饱和摄取及内吞抑制实验表明MSCs通过CD44介导的内吞提高对胶束的摄取,并通过网格蛋白介导和小窝蛋白依赖性的内吞途径参与内化过程。本文考察了与不同浓度的载药胶束孵育后,MSCs细胞周期和体外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实验发现,在中剂量组,MSCs分别在撤药3天和5天后恢复细胞迁移能力和细胞周期,确定MSCs与8 ng/mL载药胶束孵育8小时用于后续MSCs-Micelles的构建,该生物系统载药量为1.3 pgPTX/cell。随后我们对MSCs-Micelles的体外释放行为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MSCs释放药物呈先快后慢的双相释放过程。前6小时释放快速,而后速度变慢,5天内可持续释出药物。约25%、40%和62%的PTX可分别从 MSCs-PTX,MSCs-NPs 和 MSCs-Micelles 释放,5 天释放总量为 0.232 pg/cell,0.379 pg/cell 和 0.792 pg/cell。相比于 MSCs-PTX,MSCs-Micelles 有利于提高药物释放量。为考察MSCs-Micelles释放的药物是否能够被C6有效摄取,并产生抗肿瘤作用,我们进行了 Transwell系统中C6细胞对PTX的摄取动力学及细胞毒性实验。MSCs-NPs和MSCs-Micelles组下室C6细胞内PTX量分别为0.03688 ±0.00034 pg/cell 和 0.04825 ± 0.00042 pg/cell,胶束组是纳米粒组的 1.3 倍。MSCs-Micelles对C6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其作用呈药物剂量和MSCs细胞数依赖关系。通过与8ng/mLPTX-HA-PTX胶束孵育构建MSCs-Micelles,MSCs-Micelles与肿瘤细胞比例为1:5时,C6细胞存活率为50%。在3D肿瘤球模型上,我们分别对MSCs和所负载药物的肿瘤球渗透能力和肿瘤球活力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肿瘤球边缘和内部均能够看到MSCs,说明载药MSCs不仅能够向肿瘤迁移,并且还能够向肿瘤内部渗透。经HA修饰后,MSCs-Micelles表现出更深的渗透。采用台盼蓝染色法对3D瘤体活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MSCs-Micelles可诱导肿瘤球细胞凋亡,效果呈剂量和MSCs数量依赖。最后,我们在大鼠原位脑胶质瘤模型上通过脑半球对侧给药方式研究了MSCs-Micelles体内靶向效果和抗胶质瘤活性。制备了载有Oregon Green(?)488荧光PTX(PTX-Flu)的载药胶束,并将其嵌载于MSCs,并对MSCs进行CM-Dil标记,观察MSCs-Micelles的脑内分布情况。MSCs注射2天后,可在肿瘤区域发现大量、散在分布的MSCs。而在注射部位只有少量MSCs成簇分布,证明了 MSCs-Micelles体内对C6脑胶质瘤的归巢能力。同时,在肿瘤部位可观察到大量的药物绿色荧光,通过共定位实验发现,大部分PTX-Flu已被MSCs-Micelles释放。抗胶质瘤实验中,脑半球对侧单次注射(1 μg/kgPTX)后,MSC-Micelles组的大鼠在意识或运动反应方面没有明显的异常,生存期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Saline组、MSCs组、PTX-HA-PLGA组、MSCs-PTX组、MSC-NPs组和MSC-Micelles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14.5天、13.5天、22.5天、23.5天、38.5天和60天。对脑组织进行HE染色后发现经Saline和MSCs空白组处理后均显示出大片肿瘤组织,肿瘤占位明显。PTX治疗组均表现出明显的肿瘤细胞坏死或凋亡。而在MSCs-Micelles组中胶质瘤区域的最显著减少,无明显肿瘤组织可见。综上结果表明所构建的MSCs-Micelles生物靶向系统在体内可发挥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943;R965
【部分图文】:

丁二胺,聚合物合成,缩合,聚合物


本文通过丁二胺将HA连接到PLGA末端上,该方法操作简单,效率高。??将丁二胺化的HA与PLGA-NHS缩合,形成以PLGA为疏水端,HA为亲水端??的HA-b-PLGA嵌段共聚物(图1.1)。??A擊。傅??HA??COOH?CHjOH?COOH?CHjOM??OH?NHCOCH3?OHJ^?NHCCTCHa??amimitrd?HA??〇?〇〇??PLGA?PLGA>NIIS??+??*miiMfrd?HA??N.N-dm〇fifapylcihyi?nme??COOH?CH,OH?COOH?CHjOH??OH?NHCOCHj?OH?NHCO^^j?〇??HA-b-PLGA??图1.1?HA-b-PLGA聚合物合成步骤(A)?丁二胺化HA的合成(B)?PLGA-??NHS与丁二胺化HA缩合形成HA-b-PLGA聚合物??8??

谱图,聚合物,溶液,特征峰


观察到?PLGA?的特征峰:1.46?ppm?(3H,-CH3)、5.25?ppm?(2H,-0CH2-C=0)??和4.91?ppm?(?-CH-)。当HA-b-PLGA聚合物溶解在DMSO-d6中时,谱图上同??时出现PLGA和HA的特征峰(图1.2c4-c5,cl-c3)。而当PLGA-b-HA聚合物??9??

谱图,聚合物,荧光探针法,胶束结构


?第1章载药胶束的制备及表征??溶解在D20时,谱图上只出现HA的特征峰(图1.2d4-d5),而不再检测到??PLGA的质子信号,这是由于HA-b-PLGA在水中形成核-壳胶束结构,其??PLGA核被屏蔽。然而当共聚物溶解在DMSO-d6中时,由于PLGA链被完全拉??伸,故HA和PLGA都可以看到信号。??采用GPC测定得到PLGA与HA-b-PLGA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分别为??19480?g/mol与23851?g/mol,经HA嵌段后的聚合物与PLGA相差的量(4371??g/mol)与增加的HA的分子量(5763?g/mo])基本相近。??综上,W-NMR和GPC结果表明HA被成功偶联到PLGA上。??随后,为进一步考察不同分子量的HA-b-PLGA聚合物对CMC的影响,本??实验中采用芘荧光探针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宇;程松;王凌青;周安海;;脑胶质瘤中基因表达情况及诊断的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8年08期

2 王超;刘建雄;;外泌体在脑胶质瘤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7年02期

3 吴镭;;中国学者在脑胶质瘤术后化疗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J];中国科学基金;2017年05期

4 张国荣;;复发脑胶质瘤的影像诊断与治疗进展[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5年01期

5 程敬亮;杨涛;;磁共振成像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及进展[J];磁共振成像;2014年S1期

6 王翔;丛琳;刘效辉;杜怡峰;;脑胶质瘤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附1例报告及文献回顾)[J];北京医学;2015年05期

7 钱海鹏;;什么是脑胶质瘤?[J];抗癌之窗;2016年06期

8 赵寒;;脑胶质瘤不等于死亡通知书——访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梁鹏教授[J];科学养生;2017年05期

9 梁鹏;;脑胶质瘤不等于死亡通知书[J];健康生活;2017年07期

10 谭敦民;;脑胶质瘤≠死亡通知书[J];保健医苑;2017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勇;上皮间充质转化进程(EMT)在脑胶质瘤中的临床意义及相关调控miRNA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8年

2 程霄;泛素连接酶NEDD4-1基因对脑胶质瘤侵袭和增殖作用的MRI评价[D];郑州大学;2018年

3 金凤;多模态功能MRI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4 胡火军;白藜芦醇抗人脑胶质瘤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5 王朝艳;3.0T磁共振多模态影像对脑胶质瘤诊断价值与病理对照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6 张列祥;miRNA-375对脑胶质瘤增殖和凋亡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8年

7 罗子淼;智能靶向递药系统用于脑胶质瘤的治疗[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8 赵永;SHP-2激活突变促进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及侵袭性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8年

9 景世元;长链非编码RNA CRNDE对脑胶质瘤发生机制及预后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10 刘希尧;MicroRNA-105通过靶向调控SOX9的表达抑制脑胶质瘤进展[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卫萍;~1H-MRS在脑胶质瘤鉴别诊断与病理分级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2 王晓娅;基于影像组学的脑胶质瘤分级预测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3 丁振东;去SUMO化修饰在脑恶性胶质瘤中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4 朱明婷;转铁蛋白共载吲哚菁绿纳米探针用于脑胶质瘤双模态成像和光热治疗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5 张强;超声辅助Angiopep-2修饰的还原响应性胶束治疗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6 黄奕晖;基于3维全卷积DenseNet的MRI脑胶质瘤多区域分割算法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7 杨妹;CIK细胞和肿瘤特异性增殖腺病毒KGHV500共同介导抗p21Ras单链抗体治疗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8年

8 张莹莹;NGFR/NF-κB/Nav1.5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遵义医学院;2018年

9 孙紫琳;Lnc00665影响脑胶质瘤细胞增殖与迁移的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10 张越;T7肽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输送长春新碱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D];湖北科技学院;2018年



本文编号:2877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877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6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